西方笔下的考古文明,有无刻意针对中国,事实改写我们认知
长期以来,西方以三个要素作为文明的判断标准,即青铜、文字、城市(或宗庙)。然后,西方以此为标准,去衡量世界各个地区的文明史,比如一度认为中国只有3500年文明史,即商代才进入文明时代。
但问题是,西方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双标行为,那么他们眼里的考古文明,有无刻意针对中国?相信一些朋友认为,既然文明标准如此明确,而且西方学者秉性正直、作风严谨、讲究科学,自然不可能刻意针对中国,事实真是这样吗?
文明三标准到底从何而来
所谓“文明三标准”,是西方在两河流域和埃及考古中提炼出来的,属于区域性考古实践提炼出的理论,并非全球考古实践而得出的结论。
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各地生存环境大相径庭,导致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形式是不同的,必然会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比如玉文化就是中国特有的、深刻的文化,那么拿着两河和埃及的尺子丈量其他地区,凡是不符合的就否定掉,真的适合吗?
答案非常明显,肯定是不适合,比如:不是所有民族都像西方一样喜欢在石头或泥版上刻字,如果选择了容易腐烂的载体(如竹简文书),难道就认为其没有文字?不是所有民族的生存环境中都有铜矿,如果没有铜矿却建立了庞大的国家,难道否认其进入文明时代?匈奴、突厥、蒙古帝国等一度都没有文字,难道否定他们是文明?
其实,不同区域有不同区域的特点,因此不能以区域性的文明标准作为“全球标准”,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只要逻辑正常的学者,就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问题是,西方为何极力推广这一套标准,并将此灌输给中国人?背后原因显然值得深思。
西方有没有刻意针对中国
我们姑且认为西方没有看到文明多样性,故而坚定认为青铜、文字、城市才是判断文明的真理。既然如此,那么判断任何地区文明时,西方自然也该严格遵循这一套标准,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妨先看看以下三个案例: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发展出青铜冶金术,原因与该地区缺少铜矿与铁矿有关,但西方却称之为“玛雅文明”。
位于南美洲的印加文明,还没有发展出文字系统,但西方依然称之为“印加文明”。
位于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也没有发展出文字系统,但西方依然称之为“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文明)。不过,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哈拉帕文明存在印章文字,有400多个字符(现今尚未破解)。但问题是,中国7000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了630多个符号,甚至出现了“语段”,中国类似发现还有很多,却都被西方学者否认为文字,这是不是一种双标?
通过上述三个案例可见,西方学者在文明判断时,其实并不那么死板,更谈不上所谓的严谨科学之类,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判断。但在涉及中国时,西方却又严以律人了,如商朝之前的遗址中,虽然缺少明确文字或青铜,但拥有宏伟的城址、高超的技术、明显的阶级分化、高度的社会动员能力、精美的玉器等等,在西方学者眼里却不能称之为“文明”,奇不奇怪!
简而言之,对非敌对国或不会威胁他们地位的国家,西方所谓的文明标准可以松一些,但在对中国时,却会严之又严,明摆着的刻意针对中国。其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在很多领域都是这样。(下图,良渚精美的玉器)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一谈:
首先,2019年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时,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官方表述是:“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进入国家阶段,无疑进入了文明时代,但西方就是不愿明说“良渚文明”!
其次,在过去百年中,西方形象塑造的太好,以至于我们下意识的认可他们的各种理论,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审美、历史等等,在无意中成了西方的“精神奴隶”。以西方判断考古文明来看,中国显然还存在一大批精神奴隶,以西方标准否定中国文明史。
第三,近年来中国已经开始重视软实力,在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上,中国参考世界各地文明,提出了“中国方案”,即生产力、阶层、城市、王权,显然要比西方“文明三要素”更为全面、准确。但“中国方案”在国内并不太受重视,背后反映出“文化自信”还任重而道远。
总之,西方是说一套做一套,基本可以概括为“照我说的去做,但别照我做的去做”,自己做的时候可以例外,却要求中国严格遵守这套评价标准,最终目的自然是解构、颠覆中国历史。更可气的是,国内还有一大批人甚为赞同,把西方“说的”奉为至高真理,对西方“做的”视而不见,相反对中国“说的、做的”却总是不屑一顾。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