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读《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840948

读《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盐渎苏迅盐渎苏迅2023-07-28 08:20:480

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以下简称“《报告》”)导言及第一部分“在过去的承诺和不确定的未来之间”,摘录三个部分的内容。

——令人振奋的信息:“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刚刚通过时,世界总人口大约有24亿,其中上过学的人只有45%。如今,全球人口已达80亿,其中上过学的人占95%以上。”“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教育普及率的大幅提高还是在人口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令人担忧的资讯:“现在是地球自12.5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期开始以来最热的时期。”“人类活动加速了气候变化,也导致了地球上多达一半的热带珊瑚死亡,10万亿吨冰川融化,以及海洋酸化的加剧。”“污染每年大约造成900万人过早死亡,这一数量远远超过艾滋病、疟疾、结核病和战争所导致的死亡人口的总和。”“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时期,全球各地有16亿学习者收到学校关闭的影响。”“合格的小学教师比例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升反降。”“全球范围来看,超过四分之一的初中生和超过二分之一的高中生没有完成学业。”——发人深省的陈述、判断和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脑具备神经可塑性,这意味着脑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生理变化。虽然幼年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我们现在也认识到,脑在各个年龄段都有相当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重新布线’的能力。”“(对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读写能力,确保他们既能锻炼到线性阅读的能力,也能得到列表式阅读的能力。印刷品和数字文本应该被视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文本格式。”“污染不仅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也被认为与学习困难和残疾有所关联。”“研究人员在调查了气候变化教育的有效性后发现,此类教育大多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没有培养学生采取有效行动所需要的能力。”“教育需要超越传播与传承知识这一职能,转而确保通过知识切实地增强学习者的能力,并确保学习者负责任地使用这些知识。”“我们彼此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失衡表现为不断扩大的不平等、对信任和善意的贬斥、对'他者’的妖魔化,以及对合作和更有效地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挑战的不情愿。”“当我们无法相互倾听时,公共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怀他人、尊重他人,这正是教育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与此同时,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公民事务和民主参与的能力。”“在人权受到尊重的参与式民主环境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蓬勃发展,个人与集体的目标得到实现。”“在从学校到工作过渡过程中,能力不匹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应使人们能够为自己、为家庭和社区创造长期的社会和经济福祉。”“学校和教育体系尽管存在缺陷,但依然可以为个人和集体的进步创造机会、铺设道路。”

“一切对多种可能发生的未来的探索,都提出了有关道德,公平和正义的深刻问题——什么样的未来是令人向往的,它们又对谁有利?”“我们今天集体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文章带来海量的信息,也引发我对教育的几点随想。

要培养“大格局”一代。连续三年,且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性与相互关联性。三年来,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对病毒起源的杯葛,对防控政策的相互猜忌,以及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众生相,严正提醒全社会及教育工作者要“育人”而不只是“育分”了。“流浪地球”的宏观叙事,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感觉太遥远,虽然事实上并非如此——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频繁且持久,或许就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但疫情背景下,一个个青春生命的决然离去,难道还不足以唤醒人们对当下的社会及教育进行反思,促使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对教育加以改进吗?校长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始终关注生命的成长,“帮助学生们接受适应未来的价值观”,培养其面向社会的责任感,学会理解、尊重与团结、协作,以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要强化“适切性”教育。《报告》在阐述全球“学习危机”时指出,“如此大规模的辍学可能由一系列因素造成,其中包括学校内容的适切性不强,……缺乏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我国各学段入学率均较高,但教学“适切性”不够高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在接受“巨浪教育”采访时说,“课堂,有些学生是接受,有些学生是享受,有些学生是忍受,有些孩子(学生)是难受,因为我们给有差异的孩子无差别的教育。”当前,随着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资源越来越汇聚向少数尖优生,底数庞大的“普通生”培养有渐被“淡化”的趋向,尤其是40%本科线以下的学生。“面向人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学校应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探索“毕业教育”与“升学教育”适度分离的教育,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让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校园生活各得其所,成各自可成之才,未来在不同岗位更好服务于祖国的需要。

要突出“专业性”提升。这里“专业性提升”,指的是教师教育专业性的提升。教师用来教书的知识是经典的知识,也是过去的知识,长期支配其日常生活及教学行为的一般是习惯性思维,其中相当部分不能适应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特点。这一点,在部分学校及教师的教育行为,特别是“家校协同育人行为”中体现尤为明显,一些教师的教育专业性表现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学校教育的终极任务是为了把稚嫩的儿童逐渐地'摆渡’到社会中,儿童进入学校即开始了社会生活的那些事。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的世外桃源,而恰恰是学生进入社会化生活的开始。”这决定校长、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力,坚持开放性,与当下、与未来积极对话,以通过自身专业性的提升,“切实地增强学习者的能力,并确保学习者负责任地使用这些知识。”

盐渎苏迅

因为认真,所以优秀

美好,

孕育于昨日的耕耘,

结晶于今天的奋斗,

面向明天的梦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