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88:对内王道,对外霸道,用霸道来落地王道
学习内容:【原文】九年(甲午,公元334年)春正月,赵改元延熙。诏以郭权为镇西将军、雍州刺史。仇池王杨难敌卒,子毅立,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以叔父坚头之子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遣使来称藩。二月丁卯,诏遣耿访、王丰赍印绶授张骏大将军,都督陕西、雍、秦、凉州诸军事。自是每岁使者不绝。慕容仁以司马翟楷领东夷校尉,前平州别驾庞鉴领辽东相。段辽遣兵袭徒河,不克;复遣其弟兰与慕容翰共攻柳城。柳城都尉石琮、城大慕舆?埿并力拒守,兰等不克而退。辽怒,切责兰等,必令拔之。休息二旬,复益兵来攻。士皆重袍蒙楯,作飞梯,四面俱进,昼夜不息。琮、埿拒守弥固,杀伤千余人,卒不能拔。慕容皝遣慕容汗及司马封奕等共救之。皝戒汗曰:“贼气锐,勿与争锋。”汗性骁果,以千余骑为前锋,直进。封奕止之,汗不从。与兰遇于牛尾谷,汗兵大败,死者太半。奕整陈力战,故得不没。兰欲乘胜穷追,慕容翰恐遂灭其国,止之曰:“夫为将当务慎重,审己量敌,非万全不可动。今虽挫其偏师,未能屈其大势。皝多权诈,好为潜伏,若悉国中之众自将以拒我,我县军深入,众寡不敌,此危道也。且受命之日,正求此捷;若违命贪进,万一取败,功名俱丧,何以返面?”兰曰:“此已成擒,无有余理,卿正虑遂灭卿国耳!今千年在东,若进而得志,吾将迎之以为国嗣,终不负卿,使宗庙不祀也。”千年者,慕容仁小字也。翰曰:“吾投身相依,无复还理。国之存亡,于我何有!但欲为大国之计,且相为惜功名耳。”乃命所部欲独还,兰不得已而从之。三月,成主雄分宁州置交州,以霍彪为宁州刺史,爨深为交州刺史。赵丞相虎遣其将郭敖及章武王斌,帅步骑四万西击郭权,军于华阴。夏四月,上邽豪族杀权以降。虎徙秦州三万余户于青、并二州。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冯翊。章武王斌、乐安王韬合击,破之,句大奔马兰山。郭敖乘胜逐北,为羌所败,死者什七八。斌等收军还三城。虎遣使诛郭敖。秦王宏有怨言,虎幽之。慕容仁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长沙桓公陶侃,晚年深以满盈自惧,不预朝权,屡欲告老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六月,侃疾笃,上表逊位。遣左长史殷羡奉送所假节、麾、幢、曲盖、侍中貂蝉,太尉章,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刺史印传、戟(1);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侃自加管钥。以后事付右司马王愆期,加督护统领文武。甲寅,舆车出,临津就船,将归长沙,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乙卯,薨于樊溪。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及薨,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谢安每言:“陶公虽用法,而恒得法外意。”安,鲲之从子也。成主雄生疡于头,身素多金创,及病,旧痕皆脓溃,诸子皆恶而远之;独太子班昼夜侍侧,不脱衣冠,亲为吮脓。雄召大将军建宁王寿受遗诏辅政。丁卯,雄卒,太子班即位。以建宁王寿录尚书事,政事皆委于寿及司徒何点、尚书王瓌。班居中行丧礼,一无所预。辛未,加平西将军庾亮征西将军、假节,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豫、荆三州刺史,镇武昌。亮辟殷浩为记室参军。浩,羡之子也,与豫章太守褚裒、丹阳丞杜乂,皆以识度清远,善谈《老》《易》,擅名江东,而浩尤为风流所宗。裒,之孙;乂,锡之子也。桓彝尝谓裒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褒贬也。谢安曰:“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原文华译】咸和九年(公元334年)1 春,正月,后赵改年号为延熙。2 皇帝下诏,任命郭权为镇西将军、雍州刺史。3 仇池王杨难敌去世,儿子杨毅继位,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任命以叔父杨坚头之子杨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遣使来向晋国称藩。4 二月二十三日,皇帝下诏,派耿访、王丰带着印绶,授张骏为大将军,都督陕西、雍州、秦州、凉州诸军事。自此每年使者不绝。5 慕容仁任命司马翟楷兼任东夷校尉,前平州别驾庞鉴兼任辽东相。6 段辽派兵袭击徒河,不能攻克,又派他的弟弟段兰与慕容翰共攻柳城。柳城都尉石琮、城主慕舆埿并力拒守,段兰等不克而退。段辽怒,痛切地斥责段兰等,下死命令,必须攻下。段兰休息二十天,再增兵来攻。士卒都穿着两层铠甲,盾牌蒙头,制作飞梯,四面进攻,昼夜不息。石琮、慕舆埿拒守更加坚固,段兰死伤一千余人,还是不能攻拔。慕容皝派慕容汗及司马封弈一起前往救援。慕容皝叮嘱慕容汗说:“贼军士气正锐,不要和他们争锋!”慕容汗一向骁勇果断,以骑兵一千多人为前锋,长驱直进。封弈谏止,慕容汗不听。与段兰遭遇于牛尾谷,慕容汗大败,死者超过三分之二;封弈整阵力战,才保住没有全军覆没。段兰想要乘胜穷追,慕容翰担心就此灭国,制止说:“身为将军,应当慎重,审己量敌,不是万全,不可轻动。如今虽然挫败敌军一支部队,但并未屈其大势。慕容皝多权诈,喜好设埋伏,如果他动员全国部队,亲自将兵以拒我,我孤军深入,寡不敌众,这是危险之道。况且主君给我们的命令,正是要求今日之捷;如果违命贪进,万一取败,功名俱丧,如何回去面见主君!”段兰说:“敌人已成被擒之势,没有再留余地之理,你是担心自己国家被灭罢了!如今千年在东方,如果我军进而得志,我将迎立千年为国嗣,终究不会辜负您,让您的先祖宗庙没有祭祀。”千年,是慕容仁的小名。慕容翰说:“我投身相依,没有再回国之理。国之存亡,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为段国考虑,并且为你珍惜功名而已。”于是下令自己所部,准备单独撤退,段兰不得已,只能听从。7 三月,成主李雄分割宁州部分土地,设置交州,任命霍彪为宁州刺史,爨深为交州刺史。8 后赵丞相石虎派部将郭敖及章武王石斌,率步骑兵四万人西击郭权,驻军于华阴。夏,四月,上邽豪族杀郭权投降石虎。石虎把秦州三万多户人家迁到青州、并州。长安人陈良夫投奔黑羌部落,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冯翊。章武王石斌、乐安王石韬合击,击破黑羌军,薄句大逃奔马兰山。郭敖乘胜逐北,为羌军所败,死者十之七八。石斌等收军撤退到三城。石虎遣使诛杀郭敖。秦王石宏有怨言,石虎将他幽禁。9 慕容仁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10 长沙桓公陶侃,晚年深以满盈自惧,觉得自己权位太高,恐惧不安,所以从不参与朝廷权力,屡次申请退休回到自己封国,佐吏等苦苦挽留。六月,陶侃病重,上表逊位。派左长史殷羡缴还所假节,麾,幢,曲盖(假节、主帅旌旗、仪仗旗帜、曲柄伞盖,均为代表将军权力的仪仗),侍中貂蝉(侍中的貂尾和蝉饰),太尉印章,荆州、江州、雍州、梁州、交州、广州、益州、宁州八州刺史印信,棨戟(仪仗用木戟)。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账册,封印仓库,陶侃亲自保管钥匙。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授他为督护,统领文武官员。六月十二日,陶侃卧在车上出发,到渡口上船,将归长沙,回头对王愆期说:“老子搞得东倒西歪,都怪你们苦留!”六月十三日,船到樊溪,陶侃薨逝(享年七十六岁)。陶侃在军中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谁也骗不了他;从南陵到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他死后,尚书梅陶写信给亲信曹识说:“陶公的机警和洞察,好似魏武帝曹操,忠顺勤劳则似孔明,陆抗等诸人赶不上他。”谢安每每说:“陶公虽然用法治,但是也深得法外之意。”谢安,是谢鲲的侄子。11 成主李雄头上生疮,身上刀伤累累,生病之后,旧伤都化脓,儿子们都厌恶而远远地躲开他,唯独太子李班昼夜侍奉在侧,不脱衣冠,亲自为他吮吸疮脓。李雄召大将军、建宁王李寿受遗诏辅政。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太子李班即位。任命建宁王李寿录尚书事,政事都委托给李寿及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李班只在宫中守丧,朝政一概不问。12 六月二十九日,加授平西将军庾亮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江州、荆州、豫州、益州、梁州、雍州六州诸军事,兼领江州、豫州、荆州三州刺史,镇守武昌。庾亮延聘殷浩为记室参军。殷浩,是殷羡之子,与豫章太守褚裒、丹杨丞杜乂,皆以识度清远,善谈《老子》《易经》,闻名江东,而殷浩尤为风流人士所推崇。褚裒,是褚略之孙;杜乂,是杜锡之子。桓彝曾经对褚裒说:“季野(褚裒字季野)有皮里《春秋》。”意思是说他肚皮里面有一部《春秋》,表面上虽然没有说话臧否人物,而腹中自有褒贬。谢安说:“褚裒虽然不说话,而四时之气已经完备。”------【柏杨曰】一窝穷嚼蛆,你捧我,我捧你,好不热闹。这种现象发生在文坛之上,没有关系,不过各自过瘾,但发生在政坛之上,每人都身负实际政治责任,影响就大,晋帝国之终不能复兴,早成定局。【学以致用】真正愿意脚踏实地干活的人都一个个去世了,而那些喜欢吹嘘的人却还身居高位,凭这些人又怎么能撑得起东晋这个国家呢?01,关于组织指导思想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哪一种思想,比如儒释道法墨家...国外的基督或者伊斯兰教等等...都行,这是每个个体的行为可是,作为一家组织来讲,也是需要一个指导思想的比如,我们当下的以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国家层面的,因为它实事求是,能解决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的问题至于个人方面,都是自由的但是东晋没有这个,并且,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我认为都不是真正的《周易》《道德经》里面的精髓为什么这么讲呢?如同邓爷爷讲过的那句话:不管如何,反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东晋这些天天谈道的,谈到西晋都灭亡了,内部的作乱一波又一波的起来,北方自己的家园都丢失了,当然,最惨的还是老百姓,哪一次战役都不是几千几万人被杀....好的指导思想,是能够让人们变得更好,国家变得更强,国人能够感觉到自豪,而不是在那里道德互吹。西汉文景之治的时候也是道家思想在铺垫,但没有看到谁像东晋这批人这样在吹捧老子的并且进一步看,西汉也不完全是这样的用汉宣帝(刘病已)对儿子的说法,从来都是王道与霸道并用内圣,外王对身边人,自己人实行王道,以德服人对外边人,敌人,就要实行霸道用霸道来维护自己的王道没有霸道的威慑,你实行王道,那就会是好人被欺负,自缚手脚孔夫子讲: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是包含主次,次序,内外,阴阳动静的....东晋从司马睿建国开始,就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同时底蕴也不够,所以,后面的发展怎么样,就能够大致判断了
02,关于领导力的问题金一南将军提到一个关于领导力的观点:提供思想,提供意志力,提供方法有人提供思想,有人提供意志力,有人提供方法,更厉害的人,三者皆有(《苦难辉煌》里面有记载)不管是东晋,还是其他国家,组织的一把手,最好是军事的一把手不然,皇帝与大将必然发展成主要矛盾体一旦打仗,就会调集各方资源,会不断抽取国家的血液,资源,打败了,国家伤筋动骨,打胜了,名声,影响力都归于军事掌权者,那么,这个时候皇帝与将军的内耗开始了,要么把将军干掉,要么被篡位, 东晋后续的宋齐梁陈,都是这样的规律所以,处于这种境地的组织,第一是要确立指导思想,把全天下的人都纳入进来第二是确立志向,立大志,也就是组织的愿景,才能激发更多有志向的人起来,一起干伟大的事业, 比如立志北伐,比如秦国的统一,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直到实现目标,然后继续你看,东晋与秦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秦国本身是偏居在西边的,然后立志东出,六世接连不断,整个过程中,山东六国的人才都知道秦国要干大事,所以张仪啊,李斯啊,这些高手都来了,他们为什么来啊?他们也想干大事啊,需要一个想干大事的舞台这就是领导人树立的志向对于组织的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就算出了一两个想偷懒的大王,依旧不能阻碍大方向的运行,因为这个意志力已经融到整个组织的血脉当中,会有其他人来纠偏的。东晋呢,本来是统一的,后面北方失去了, 好家伙,回到江南来了,这个北伐的大事都不算大事了,都往后排了, 那还讲什么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需要用霸道的砥砺来实现王道的基业,开太平盛世。古代先贤们提出的太平盛世,哪怕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三段都还只是處在“升平”阶段,还都没有达到“太平”阶段,希望我们的新中国能创造出这个顶级的“太平”盛世。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