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一本溜须拍马的著作,被雍正下令处死,头颅悬挂闹市十年
在人情社会,情商高的人总是能更好地融入人群。有人说,善于溜须拍马也是情商高的体现。在清朝就有这么一号人物,他恃才傲物,自以为有惊天之才,因此性格孤傲,目中无人。可是,他偏偏对一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谁曾想,正是因为他投靠错了主人,最终落得被斩杀的下场不说,头颅还被挂在闹市,经历了十载风霜。
他叫汪景祺,若非项上这一颗头颅,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埃罢了。不过,他也在雍正胸口插上了一把利刃,据说,他的大作被抄没后,雍正看了一眼就气得吐了血。
那么,汪景祺究竟写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才会到这步田地呢?
一、汪景祺小传
浙江杭州出人才,孙吴开国皇帝孙权、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明朝民族英雄于谦、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等等,无不出自风景秀丽的杭州。而今天的男主人公汪景祺,也是杭州人。
汪景祺也算是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汪霖曾出任户部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他的哥哥汪见祺曾出任礼部主事。按理说,汪景祺怎么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吧,很可惜,心比天高的他,仕途相当之坎坷。
清朝时,汉人的晋升渠道只有科举这一条路,是不需要借助任何关系的。不然,你要么是八旗在编人员,要么有高官推荐。像高士奇这般幸运,直接能让康熙破格开试,还能破格提拔的确实不多见。
自诩学问高人一等的汪景祺,自然也要走科举这条路。于是,他非常笃信地前去应试,结果您猜怎么着,他竟然一连考了数十年,一直考到了42岁,才中了举人。
当然,清朝科举的确黑暗,若不拜主考官为老师,自称“门生”,想要凭借一己之力高中确实不易。譬如康熙继位初期,明珠和索额图两党之间的争斗,便包含广收门生这一项。为人清高的汪景祺,或许并不稀罕选择这条路吧。
想他汪景祺平日里常常是一副目中无人之态,本以为定然是一举高中,谁知道竟然耗费了这许多光阴,内心一定是相当失衡的,同时也造成了他日后的性格转变。而他因为总是妄自尊大,导致过了半生竟然连个知己好友都没能交下,实在是可悲可叹。
二、攀附年羹尧
所谓“五十知天命”,汪景祺就这样混过了半个世纪的光阴,突然之间恍然大悟,想到余生若还是这般碌碌无为,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一身才华。于是,汪景祺开始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捷径。遗憾的是,汪景祺不知道的是,官场上一步错步步错,选择阵营非常重要。
其实也不怪汪景祺,他当时想要投靠的人,正是雍正一朝战功赫赫的年羹尧。作为雍正时期的第一红人,汪景祺但凡有点头脑,都会意识到树大招风又功高盖主的结局。可惜,汪景祺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毫无犹豫地选择依附年羹尧这棵大树,最终树倒猢狲散,他也没逃过噩运。
汪景祺走的是迂回路线,他先是去投靠了相熟的陕西布政使胡期恒。而后,又在胡期恒的推荐下,辗转到了抚远大将军、陕甘总督年羹尧的麾下。半生不得志的汪景祺,就像突然找到了心灵寄托,开始了放飞自我。
志得意满是性格缺陷,“狡兔死,走狗烹”是历史教训,这一点,年羹尧并没有意识到。而作为一个区区幕僚的汪景祺,也是全然不察。
此时的汪景祺醉心于拍年羹尧的彩虹屁,也放下了自己曾经傲娇的身段。这期间他特意给年羹尧写了一篇歌功颂德,让人读了颇感肉麻的信——《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
大概是觉得这篇文章文采超凡,就这样献给年羹尧还不能凸显自己的才华,于是,他又将其收录在自己的一本笔记体著作中。这本著作叫《西征随笔》,记述了汪景祺在西征时的所历所闻,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史事、风土人情等等,倒也无伤大雅,坏就坏在它同时饱含着汪景祺对年羹尧的敬佩之情。
汪景祺赞誉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还称他是“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者哉?”
好家伙,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竟然没有哪个人能像年羹尧这般让人敬仰,也没有谁能有年羹尧这般的功绩。别说当朝皇帝雍正都不入他眼吧,就连康熙也被年羹尧比下去了。您还别说,这文人一旦夸起人来,还真就别有一番风情,也夸的年羹尧非常受用。
就这样,汪景祺在年羹尧这里终于找到了存在感,可是他却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全然不知。
三、树倒而身死
随着年羹尧的势力逐步扩大,雍正给予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多,包括朝中官员的提拔,尤其是军中人员升迁都由年羹尧说得算。年羹尧以为这是皇帝对他的倚重,殊不知,这是雍正在喂大他的胃口,让他逐渐在权势之中迷失自我。
与此同时,雍正也对年羹尧在军中的威信深感忌惮。
有一年,紫禁城下了鹅毛大雪。年羹尧坐在轿子中,突然大喊了一句“去手”,抬轿子的士兵立刻稳当停轿后,抽出腰中佩剑,便各自砍去了自己的一只手。年羹尧懊悔不已,他本意是心疼部将们冻手,没想到被他们会错了意。
这件事很快传到雍正耳中,他知道,除掉年羹尧该提上日程了。拥兵自重是自古帝王大忌,年羹尧功高震主,实在让皇帝寝食难安。
所谓“高处不胜寒”,年羹尧还沉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快感中,就被雍正出乎意料地来了个当头棒喝。
雍正三年,年羹尧先是被贬官,而后押解进京。朝廷列举大小罪状92条,最终赐其自尽。
年羹尧死后,朝廷在查抄他的府邸时,便发现了那本让汪景祺骄傲不已的《西征随笔》。据说,雍正看后雷霆震怒,差点喷出一口老血,而后咬牙切齿地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
就在年羹尧死后一周,雍正亲自下旨,将汪景祺枭首示众。砍头倒是次之,汪景祺这颗头颅竟然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挂了整整十年。
因为受到汪景祺的影响,他的妻子发配至黑龙江为奴,他的兄弟子侄全部流放宁古塔。直到乾隆登基后,认为这颗头颅太影响京城市容,这才将其摘下,并另寻一地埋葬。至此,这位自命不凡的大才子终于得以安息了。
有人将汪景祺案当作雍正一朝的文字狱,并为他的死而抱屈。其实,雍正憎恶的并非汪景祺这般拍马小人,而是那些依附年羹尧的势力,是他必须要斩草除根的存在。一山不容二虎,天下也只有一个共主,以汪景祺案为开端,恰好也堵住了悠悠之口,也算一箭双雕了吧。
半生轻狂,半生屈膝,自恃清高的汪景祺只因选错了路,便成了最可笑的刀下鬼,这显然是他从未想过的结局。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