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读记
841360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14:02:320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读记

(小河西)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自注:殿今为寺,庙在宫东。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这首诗咏怀永安宫。永安宫在夔州奉节县。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置鱼复县(属巴郡)。章武二年(222),刘备改鱼复县为永安县(属巴东郡),并置永安宫。后来次地名字多次改动。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奉节县(属夔州)。【《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章武二年六月:“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xiāo)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三年三月)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水经注》卷33:“江水又东,迳南乡峡,东径永安宫南,刘备终于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其间平地可二十许里,江山回阔,入峡所无。城周十余里,背山面江,颓墉四毁,荆棘成林,左右民居多垦其中。”】这首诗或是杜甫实地凭吊永安宫后有感而发。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蜀主:蜀汉皇帝刘备。

幸三峡:刘备亲临三峡。刘备这次来三峡不是来视察的。史载: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复孙权袭击关羽,率四万大军伐吴,遭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连营,兵败猇亭,“由步道还鱼复”。对这次刘备伐吴的著名战役,杜甫用“窥”字。(李白有:“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崩:称帝王死。刘备章武三年四月在永安宫病逝。

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上林赋》(汉-司马相如):“建翠华之旗,树灵鼉(tuó)之鼓。”《晋元帝庙》(唐-李商隐):“紫盖适符江左运,翠华空忆洛中春。”

玉殿:宫殿的美称。《当车以驾行》(魏-曹植):“欢坐玉殿,会诸贵客。”《有所思》(梁-萧纲):“寂寞锦筵静,玲珑玉殿虚。”

野寺:永安宫东有后人建的先主庙。(杜甫有《谒先主庙》,刘禹锡也有《蜀先主庙》。)

大意:蜀汉皇帝刘备在三峡征伐孙吴,兵败后退守永安死在永安宫。皇帝的仪仗只能想象在空山里,壮丽的大殿只有想象在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水鹤:鹅。《送越客》(唐-张籍):“水鹤沙边立,山鼯(wú)竹里啼。”

伏腊:伏日和腊日;泛指节日或节气。岁时伏腊:每年节日或节气。《报孙会宗书》(汉-杨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寄张仲甫》(唐-皇甫曾):“伏腊同鸡黍,柴门闭雪天。”

武侯祠:纪念诸葛亮的祠庙。据署名李君鉴的网上文章《宋<蜀川胜概图>奉节段山川名胜考》:“可能是(西晋巴东太守)罗宪在城郊西山建了一座武侯祠纪念诸葛亮。西晋永平中,因西山有武侯祠,改山名为卧龙山。山上建卧龙寺,原武侯祠并入其中。”

常临近:在成都也临近,在夔州也临近。

君臣一体:喻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周五声调曲》(北周-庾信):“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大意: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巢,每逢节日仍能看到前来祭祀的村翁。先主庙和武侯祠常邻近,刘备和诸葛亮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祭祀一同。

本诗首联写永安宫来由。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退守鱼复,改鱼复为永安。刘备在永安宫中驾崩。中二联永安宫故址所见。空山依旧,翠华不在,玉殿不存,只剩下荒野之中的寺庙。古庙荒凉,树上巢有水鹤。每到节日,村民来此祭祀。末联感叹。也许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生前“君臣一体”,后人总把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建在不远的地方,人们可以一起祭祀。此诗重点在“一体君臣”四字。表面上说因先主庙武侯祠临近,村民们祭祀方便。但杜甫的意思不仅如此。“君臣一体”说的是先主、武侯生前的风云遇合。杜甫十分敬慕诸葛亮,曾说“诸葛大名垂宇宙”。但杜甫敬慕诸葛亮的不仅仅是才德和功业,还有适逢明主的机遇。杜甫曾说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没有“三顾频烦”,岂能“两朝开济”!本诗本来咏怀刘备,但全诗并没有对刘备的德才功业进行任何评说,反而还用了个“窥”字。诗的落脚点在末联“君臣一体”。杜甫看到永安宫想到刘备,但马上联想到诸葛亮,想到他们君臣一体同心的关系。

附1:《蜀先主庙》(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写先主庙也忘不了提诸葛亮!】

附2:《永安宫》(宋-苏轼)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蜀兵既败,诸葛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