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庆余年》庆帝截杀梅执礼:顶级的语言艺术,杀人从不见血
841452

《庆余年》庆帝截杀梅执礼:顶级的语言艺术,杀人从不见血

新用户6516h3hB新用户6516h3hB2023-07-28 15:20:210

艺述史官方原创

现在的人想必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职场上,明明能感觉到处处碰壁,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去请教老前辈,老前辈一句“多多学习语言艺术”就打发了。

“语言艺术”真的有用吗?我拿《庆余年》中的一段剧情来给您分析分析。

担任京都府尹的梅执礼,处理范闲殴打郭保坤一案时,为了讨好当时的太子,他选择偏袒郭保坤。对于他来说,这样做能保证他的官职,但偏偏那个人是范闲,被庆帝尤为看重的范闲。

于是庆帝就下令请梅执礼来喝蜜浆。梅执礼浸淫官场许久,知道庆帝找他,就知道可能是自己犯了错,但他想不懂自己哪里做错了,只得战战兢兢去见庆帝。庆帝先是给梅执礼一个“甜枣”,对他亲切至极。此时梅执礼的心还是悬着的,他不知道庆帝想做什么。

“甜枣”给完之后,庆帝就需要拿出“棒子”,他先是感慨一句:“记得初见之时,犹潜龙之时,看现在你也两鬓斑白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梅执礼老了。

领导说一个人老了,要么就是要嘉奖他,感谢他的付出,要么就是隐喻嫌弃,想让他主动离开。梅执礼拿不准庆帝的意思,就给庆帝表忠心,提及自己掌管京都府尹多么不易,丝毫不敢懈怠。

梅执礼这里就犯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在不清楚领导的真正意思前,说了很多话让领导认可自己的功劳,这样如果领导找自己是因为自己犯了错,也会顾及以往将自己的错误忽略过去。有些时候,这个举动会让领导越来越生气。

果然,庆帝见梅执礼丝毫不知错在哪,也不打算认错,直接说:“君臣一番,总得有个善始善终,只可惜啊,事往往不从人愿。”

迟钝的梅执礼这才认罪,他意识到庆帝之所以生气,表面上是因为偏袒了太子,没有帮范闲,实际上是因为他不忠。他是庆帝的手下,庆帝还没死的时候向太子示好,表达自己的诚意,那不就是已经背叛了自己真正的领导,所以他只能认罪。

庆帝并没有让梅执礼去死,而是说:“上一份奏疏,就此告老还乡,明天不要起得太早,朕保你荣归故里,平安一生。”这里的“明天不要起得太早”非常耐人寻味。

因为梅执礼离开后,庆帝又说了一句:“让鉴查院盯着这个梅执礼,在他回乡的路上,做成马匪截杀吧。”单看后一句话,让梅执礼死于马匪截杀,一是能维护庆帝的正面形象,二能整治不忠的臣子,三还能敲打太子一番。但是庆帝感念梅执礼的功劳,刻意不要让他早起,避免了那场截杀。

对于“语言艺术”,梅执礼就是那个没有参透的反面教材,这段剧情里其实还有更多的推敲对手戏,如果您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

the en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