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资治通鉴》394:面对人生那么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早做判断,少做判断”
841490

《资治通鉴》394:面对人生那么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早做判断,少做判断”

花言大帅花言大帅2023-07-28 15:56:050

学习内容:【原文】虎还邺,以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蒲洪以功拜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石闵言于虎曰:“蒲洪雄俊,得将士死力,诸子皆有非常之才,且握强兵五万,屯据近畿,宜密除之,以安社稷。”虎曰:“吾方倚其父子以取吴、蜀,奈何杀之!”待之愈厚。燕王皝分兵讨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崔焘、常霸奔邺,封抽、宋晃、游泓奔高句丽。皝赏鞠彭、慕舆根等而治诸叛者,诛灭甚众。功曹刘翔为之申理,多所全活。赵之攻棘城也,燕右司马李洪之弟普以为棘城必败,劝洪出避祸。洪曰:“天道幽远,人事难知。且当委任,勿轻动取悔。”普固请不已。洪曰:“卿意见明审者,当自行之。吾受慕容氏大恩,义无去就,当效死于此耳。”与普流涕而诀。普遂降赵,从赵军南归,死于丧乱;洪由是以忠笃著名。【原文华译】石虎回到邺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蒲洪以功劳拜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石闵对石虎说:“蒲洪雄俊,又得将士死力,他的儿子们都有非常之才,又掌握强兵五万,屯据京畿地区,应该秘密将他铲除,以安社稷。”石虎说:“我正要依靠他们父子以取吴、蜀,为什么要杀他!”对待蒲洪更加优厚。燕王慕容皝分兵讨伐诸叛城,全部攻下。开拓疆境,一直到凡城。崔焘、常霸逃奔鄴城,封抽、宋晃、游泓投奔高句丽。慕容皝赏赐鞠彭、慕舆根等,而惩治诸叛变者,诛灭甚众;功曹刘翔为他们求情讲理,保全了不少人。后赵兵攻棘城时,燕国右司马李洪的弟弟李普认为棘城必败,劝李洪逃走避祸。李洪说:“天道幽远,人事难知。况且我被委任,不宜轻动,以免后悔。”李普坚持劝说不已,李洪说:“你如果觉得自己看得准,就自己那么做。我受慕容氏大恩,道义上没有离去之理,当效死于此而已。”与李普流涕诀别。李普于是降后赵,跟从后赵军南归,死于丧乱。李洪由是以忠笃著名。

【学以致用】人的一生,都在与“选择”打交道出生之前,虽不可知,但佛家老师证明,也是自己选择哪一家作为出生地,以此来经历一生出生之后,读书,择校,择业,选择伴侣,选择发展的城市....等等,你选择什么,就得接受什么结果,那么,这里就得思考一下:我们当以什么样的指导方针来帮助我们决策呢?这个问题,要往细处看,往深处看,往自己的心性上看

01,比如:面对生死存亡,一个人当如何选择?就像李洪,李普兄弟遇到的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用后来者的眼光来看待,因为对他们来讲,未来都是不可知的,慕容氏一定会败吗?不知道啊洪曰:“天道幽远,人事难知。且当委任,勿轻动取悔。”上次有人讲“天道幽远”这四个字,是西晋张华的儿子劝张华辞职,远离政治中心,但是张华不愿意张华少子韪劝华逊位,华不从,曰:“天道幽远,不如静以待之。”(第310篇)李洪与张华二人相处的背景环境,完全不一样所以,这里面给我们两个很重要的启示第1 ,是 君子见机而作整个《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博弈案例大全集,每个人都在博弈当中,那么,对于非天选之人,对于一般人而言,“君子见机而作”就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守则我们前面遇到很多这种案例,当事情还处在萌芽阶段,只有一些细微的迹象,就即刻决策,该走就走当初祖逖去世,轮到祖逖的弟弟祖约接班,祖约有异志但才能又不够,有人就提前远离初,范阳李产避乱依逖,见约志趣异常,谓所亲曰:“吾以北方鼎沸,故远来就此,冀全宗族。今观约所为,有不可测之志。吾托名姻亲,当早自为计,无事复陷身于不义也。尔曹不可以目前之利而忘长久之策。”乃帅子弟十余人间行归乡里。在《资治通鉴》当中,有的人或许就只有这么一段记载,也可能只有一句话记载,但,这种人是有真正的大智慧, 提前看到问题,立马就行动,一丝都不带犹豫的有的时候就跟炒股一样如果你卖掉了,结果那只股票还在继续涨,那么你也得接受你的判断失误,如果你抛掉之后,那只股票下跌了,套牢了,那你就避开了风险。我们去留一家企业也同样如此,你离开之后 ,原有的公司要么继续发展,要么倒闭关门,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你不能等到最后一刻, “抄底”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那个时候就晚了,你想走可能就走不掉了。

第2,“唯义而已”有人为了利,有人为了义,你会为了什么?就像上文,李洪是为了义而留下,张华是为了“利”而留下那么,唯义而已,怎么办呢?就是辛宪英对她弟弟以及对她儿子的建议,君子事天既然未来不可知,自己也不可控,那么就凭着大是大非的标准去做“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这是辛宪英对她弟弟讲的 (笔记 284篇)“吾受慕容氏大恩,义无去就,当效死于此耳。”这是李洪说的,深受慕容氏大恩,又有官职,担着责任,于职位而言,于义而言,不该走,那就留下来,没什么好纠结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去留的时候,自己观照下内在,唯“什么”呢?

02,我曾经也经历过两次这种事情,有意思一次是刚出社会,好哥们創業,拉著我去帮忙, 三个月后生意失败了,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几个合伙人一个个找理由走掉了,最后由我与哥们(两个人都不专业)两人在清场,在结清所有的东西我当时留下来的原因就是感觉,合伙可以失败,但遇到困难就跑的人,再有好的理由都是不应该的。今天能够在这件事情上跑掉,下次就能在另外一种情形下照样跑路。另外一次,就是做地产中介,很多人因为学姐的原因来到了某家公司,后面一个个走掉了,我当年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继续待了一个月,直到公司开单,氛围变好才離開(那个时候不是为了什么公司,主要是为了支持一下学姐的工作,回报她之前的帮助)这个经历,最大的好处在于自问,可以很清晰的看看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样的,我也时常观察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自己的起心动念是怎么样的。人生如逆旅,真正能够永远陪伴自己一生同行的,唯有自己的心性。这个心性就是自己的老师。只是愿意去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很少。

03,面对人生那么多的选择,我们怎么办?华老师有个总结很好: 早做判断,少做判断。君子见几而作,作了之后呢?一以贯之立场和原则变来变去,看似在趋吉避凶,但是“吉中藏凶”,“凶中藏吉”这两者情况也是有的你能判断得过老天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