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问仁于孔子(17-6)
孔子认为,具有“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格的人,只要以身作则,就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人为政也能取得成绩,也会被认为是具备仁德的君子。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注释】恭:行为谦恭。宽:待人宽厚。信:为人诚信。敏:做事勤敏。惠:施人以恩惠。【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具有仁德的人。孔子说:“能够做到五个方面的人,对于天下人来说就算是具有仁德的人了。”子张问:“请问是哪五个方面?”孔子说:“行为谦恭,待人宽厚,为人诚信,做事勤敏,对人多施恩惠。行为谦恭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能得到众人信任,为人诚信就会得到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功绩,施人恩惠就能够更好地使唤百姓而实现政令畅通。”孔子重视“仁”,门下弟子也致力于求“仁”,樊迟、颜渊、仲弓、司马牛都曾“问仁”于孔子。针对子张问仁,孔子认为必须要具备恭、宽、信、敏、惠这五个方面的道德修养,才能算作仁者。“恭”是对待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往往与内心的“敬”相辅相成。只有内心诚敬,才能表现出谦恭。对他人要保持基本的尊重,无论对方地位高低、能力强弱、财富多寡,都要平等对待。对待他人谦恭,自己才会赢得尊重。“宽”是做人要心胸宽广。特别是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之心,这样才会赢得更多人的好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信”是为人要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也才有可能得到任用。如果言而无信、行而无果,绝无可能被任用,更谈不上被重用。“敏”是做事要反应迅速,行动敏捷,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同一件事,别人还没开始行动,自己如果能早早圆满完成,肯定会取得更多功绩。“惠”是施人以恩惠,要尽可能善待别人,尽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旦事情取得成功,甚至还会功归于人。这样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进而得到认同。作为为政者,别人才会听从召唤和使唤。“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恭、宽、信、敏、惠都是仁德的重要方面,只要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就能成就仁德,成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