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哲学系列02】公孙龙的思想是诡辩还是逻辑?


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墨道法,名家思想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对公孙龙就更不太了解了。
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感兴趣的同学,名家思想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内容。
在儒墨道法大行其道的时代,名家显得有点小众,而且跟主流思想格格不入,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忽视了名家思想。
但是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却是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补足了中国思想的一个关键短板。
名家思想不仅研究领域和其他各家截然不同,而且在在研究方法上也是独树一帜。

首先,在研究领域上,儒墨道法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和人文哲学。
比如儒家比较侧重伦理道德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
而道家思想中,老子比较侧重自然哲学,而庄子比较侧重人生哲学;
墨家思想除了有部分逻辑学和科学哲学,主要也是社会伦理和政治哲学;
法家思想则以政治哲学为主。
但是名家思想不太一样,虽然名家思想也有政治哲学,但并不是主要内容。
名家思想的研究对象是“名”,或者说它是以语言和逻辑为核心内容的哲学。
这在先秦各家思想中是独树一帜的。
以至于名家也受到了先秦各家的抵制和批判,荀子批判惠施是:“蔽于辞而不知实”。
如果说先秦其他各家思想,主要是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
那么名家思想则是代表了先秦的逻辑主义,而公孙龙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

其次,不仅在研究领域上与其他各家不同,在研究和思维方法上也是独树一帜。
传统的儒墨道法是以综合和主要思维方式的,是一种朴素的、以直观为基础的整体思维方式。
比如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儒家思想以“礼和仁”为核心。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人文哲学和自然哲学是比较好的,但缺乏了清晰性和确定性。
而名家思想可以说补足了这个短板,名家思想与分析思维为主。
强调对语言、命题、概念和名称进行逻辑分析,以求达到清晰、准确的目的。
这是名家思想和先秦各家思想在思维和研究方法上的巨大反差。
当然,正是因为名家思想所研究的领域并不是主流的人文和自然哲学。
而且思维方式也是独树一帜,甚至逻辑和语言分析恰恰又是中国哲学的短板。
所以,很多因素在一起,也导致了名家思想长期以来并不受欢迎,饱受质疑,批评和抨击的人远远大于真正理解他们思想的人。
名家思想也被归为奇谈怪论或者“诡辩之学”。
但如果我们真正深入分析和理解名家思想,你会发现,其思想的深度和价值其实远远被低估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名家思想集大成者公孙龙子的思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公孙龙出生于公元前320年,是赵国邯郸人,他比荀子大7岁,也是属于先秦比较晚的思想家。
公孙龙的生平并不多,主要经历是作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公孙龙思维敏捷,能言善辩。
他提出了著名的“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命题,在当时就非常有名。
在《公孙龙子》的第一篇《迹府》就记载了一个经典的故事。
据说公孙龙作为平原君的门客,擅长邢名之学,以辩论“白马非马”而著称。
有一个孔穿的人去找公孙龙辩论。
他见到公孙龙后说:
我住在鲁国,久闻先生大名,非常钦佩先生的德性才识,十分想拜先生为师。
但是唯独不赞成先生的“白马非马”论。
所以,想请先生放弃这个说法,如果先生这么做了,我就拜先生为师。
这一看就是来找事的。
公孙龙也非常不客气,直接回复说:
先生说的话自相矛盾了。
我的学说正是“白马非马”之论。
现在如果你要我放弃这一学说,那么我就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既然我没有什么可以教你了,而你还要向我学习,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况且,要当我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智慧学识上不如我。
你现在要我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这已经是在教我。
先教我,然后再就学于我,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公孙龙非常机智地揭露了孔穿话语中的自相矛盾的地方。
然后,公孙龙还借用了孔子的第一个典故来反驳了孔穿对于“白马非马”的质疑。
公孙龙说,“白马非马”的观点,先生的先祖孔子也曾经赞同过。
我听说从前楚王丢失了一把宝贵的弓箭,左右随从说,要去寻找回来。
楚王说:算了吧,楚国的人遗失了弓,楚国的人得到了它,又何必去寻找它呢。
孔子听说了这事后说:楚王虽然仁义,但没有达到至境,只需说人得到它就可以了,何必说楚国人呢?
公孙龙说,如此看来,孔子将'楚国人’与'人’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如果你肯定孔子这种'楚人异于人’的理论,却又否定我的'白马非马’的理论,这不是互相矛盾了吗?
公孙龙说,先生爱好儒家的学说,但又否定孔子所肯定的东西。
打算拜我为师,但又要我放弃能教你的东西。
我即便有百倍的智慧,也是无法做到的。
孔穿听完之后,无言以对。

在这个故事中,公孙龙不仅对孔穿的说法进行了正面反驳,揭示了孔穿言语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同时还旁征博引论证了“白马非马”的思想。
这就是公孙龙名家思想的特点,以语言分析和逻辑推理见长。
公孙龙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公孙龙子》一书中。
《汉书·艺文志》中说,《公孙龙子》有十四篇,现在仅存六篇。
其中第一篇《迹府》,是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
其余五篇分别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
接下来,我会用几期内容,详细分享其中的思想精华。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