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底层逻辑》4: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841799

《底层逻辑》4: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无聊读书会无聊读书会2023-07-29 10:10:500

挑战连更365天,这是第248

这是无聊读书会的第285篇原创。

艺术家:Walasse Ting

作为社会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与别人打交道。

理解他人,是良性关系的关键。

《底层逻辑》的第四章,主题是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这个章节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这几点:

1.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记得大学那会,传播学老师曾经讲述过一个5W1H的概念。

其实这个概念,也叫做六何分析法,在很多领域都能用到。

所谓5W1H,就是说,凡事要从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提出,描述事情有三个角度,What、Why、How。

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明白的,就是对方想听What、Why,还是How,相应的,自己表达的,是否是对方想要听的。

有效的沟通,一定是表达的和想听的相匹配才可以的。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真正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仅仅是了解了是什么就可以了。

2.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关于毒舌又幽默的王尔德,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段子:

1881年,王尔德坐船横跨大洋来到美利坚,进关的时候傲然地对海关官员翻了个白眼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 ( 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 genius. )

他还有一些非常经典的名句,比如:

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等到老了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这样。

时尚总是丑得难以容忍,所以每隔六个月我们都只好改一次。

另一个比较喜欢的,非常幽默又有趣的人,是王小波。

最早看他的文章是高三,记得当时在杂上看到王小波的一段经典句子,非常喜欢。那会儿不晓得王小波,还让语文老师帮忙查了一下。后来老师给了一张纸条,写了王小波的生平。

再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发现他的书,真的是如获至宝。

他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这么说过: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泰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幽默大约是可以习得的,但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领悟力。

关于幽默,有三种理论:优越感理论,错愕感理论和释放感理论。

简单说来,这三种方法分别是:将自己描述为离谱的失败者,让对方产生优越感;来个脑筋急转弯;制造紧张感然后释放掉。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深入浅出,是举重若轻。

同时,幽默也是一种稀有的能力。

3.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洞察本质的人,是能够理解复杂的事情,然后将它描述的浅显易懂的人。

打比方的三个步骤,是:

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想要深入浅出地描述出一个事物,就要挖掘出其本质,然后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揭示出来。

打比方的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也是需要去练习的能力。

4.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如今,边界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了。

这是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心理安全距离,也就是边界感,若是越界,就会引起不适。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要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

国有国界,人有边界。

若是妄自越界,很容易碰壁的。

比如,逢年过节,孩子最讨厌的是问成绩,而成年人则讨厌被问婚事,工资。

有的人会说,我的工资是多少多少,都已经告诉你了。那你的是多少呢?

这种情况其实也挺无语的,因为自己主动分享,并不代表别人就要交换的。

做人要有边界感。

做事如此,沟通交流亦如此。

你可以表达,别人可以接受,或不接受。

很多不舒服的感觉,都是源于没有边界感。

而这,也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往期精彩回顾

《底层逻辑》1: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2: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3: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遇见美好

MEET GOOD THINGS

过客匆匆,平安喜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