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淄博烧烤爆火,真正的“高人”浮出水面
841859

淄博烧烤爆火,真正的“高人”浮出水面

立达国学立达国学2023-07-29 11:05:310

立达国学院|出品郭丽敏|撰文

刘宇|编辑

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报复性消费渗透进每一座旅游城市。

“人文城市”西安变成了“人的城市”,南京音乐台的鸽子要被摸秃顶了,长沙的五一广场人山人海......各个旅游城市都已经被人流“攻占”。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老牌儿旅游城市的竞逐之中,一座三线小城淄博火出了圈,占据了半个春天的热搜榜。

从三月份开始,全中国的撸串爱好者都涌向了淄博。烤炉小饼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淄博烧烤”这个词,全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700%。

淄博高铁站日到达人次超过了5万,比春运时还忙。

满车厢的大学生,一坐上高铁就练起了撸串手势,空气中全都是孜然味。

从烧烤专列下车,坐上烧烤公交专线直奔烧烤店,有的店一天翻台500桌都接待不过来。

不少网友表示:“上次淄博这么热闹,还是在齐国……”

在此之前,全国比淄博烧烤有名的地方太多了,东北、新疆、云南、徐州、长沙……就说山东省内的济南烧烤和沿海的海鲜烧烤,那也是自成一派吧。

为何偏偏淄博烧烤火出圈?

淄博烧烤爆火的起因,一开始是传说“政府内部有高人”。随着全中国的目光对准淄博,政府背后的“高人”浮出水面......

其实更确切地说:

高人确实有,但这波走红真正的开端是另外一个让人泪目的故事。

荀子言:“物类之起,必有其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事情要追溯到去年5月,据“掌中淄博”的报道:

去年“口罩”期间,山东大学有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因隔离要求被分配到淄博。

接到隔离任务的淄博各区县,拿出了山东人特有的热情,竭尽所能地照顾隔离大学生。淄博当地的民众说“要让孩子们吃得比在家里都好!”

好客山东那真不是盖的,据说当时每天给隔离学生提供的早餐,有六种之多。

平时的饭菜供应也是异常丰富,烤肉、牛排、山东大煎饼、米饭、特色面食、甜品、各式水果……每天换着花样给学子们送。

隔离结束,还送上了纪念品和水果。更暖心的是,学生们结束隔离的最后一餐,安排的就是淄博烧烤。

非常时期的非常感动,或许淄博烧烤在那时起,就在学子们心里种下了种子。

在很多学生眼里,淄博成了第二故乡,是一个真正可以被称之为“家”的地方。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医护人员和学生们就约定,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再回“家”吃顿烧烤。

你给予我寒冬里的温暖,我许你三四月的春风。

今年一开春,济南的大学生们就组团用这种方式“特种兵”式出游,来奔赴这场约定。

不了解内幕的人没想到,原来第一波带火淄博烧烤的大学生,就是去年那一批坐着隔离防控大巴来到淄博的学子们!

这背后,是属于学子和这座城的双向奔赴。

既种善因,便得善果。

虽然是一场爱的因果循环,但淄博市政府的确有高人,才能引领淄博站到流量的风口上。

与其说是流量让淄博爆火,不如说是淄博以前做的准备让它在热度来的时候能够接得住。毕竟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也是对城市与人的考验。

早在3月10日,淄博市政府就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推出了一系列“烧烤护航”政策。

不仅设立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成立烧烤协会、宣布五一举办淄博烧烤节,更是直接发放25万张烧烤消费券,并为游客设计出烧烤主题的一日游、两日游线路。

在高铁站,安排了专门的“烧烤志愿者”;为方便游客打卡,还专门定制了“淄博烧烤地图”。甚至新增了21条烧烤公交线路,保证游客一下车直达“烤点”。因为太火还新增了每周五至周日从济南到淄博的“烧烤专列”。

而且,有网友还没到淄博,就被淄博文旅局“投喂”饱了。他们在高铁上免费发着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文旅礼包。

如今,淄博的街区,有专门的摆渡车,招手即停、免费乘坐。72小时昼夜施工,八大局市场连夜清洗地面;还增派专门的执勤人员维护烧烤摊点秩序。

除此之外,淄博政府还干了三件事,每一件都是看着容易,却很难干好的“小事”。

第一件,面向所有出租车行业。进入淄博境内的游客不允许拒载,不允许多收费,不允许为难乘客,如有发现立即停运处理。

第二件,面向所有住宿业。打造独具特色的青年酒店,学生半价收费。所有住宿业不允许涨价,往往网上标价1000元的房间,可能到前台只需要两百块钱。

第三件,面向所有餐饮业。绝不允许缺斤少两,更不允许宰客。小吃街隔三差五查秤,称不准停业,烧烤摊更不用说了,有个直播博主拿着电子秤跑了10家,家家厚道。

他们还喊出一句口号:谁敢砸了我们淄博烧烤这口锅,我们就砸了谁的饭碗。

连烧烤店的服务员都知道,他们现在每个人都是战士,要为淄博的荣誉而战。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关于春天的约定,又有了当地迅速跟进的服务升级,才让淄博一夜之间火遍全国。据美团和携程数据显示,淄博五一期间住宿预订量已经拉满,较疫情前上涨800%。

官方给力、百姓配合,把游客宠上天的淄博,抓住了流量的风口,用满满的诚意把“流量”做成“留量”,将“爆红”变成“长红”。

相比那些恶导游、天价饭、宰客车……淄博的管理者无疑更有眼光和格局,给部分始终想出圈却负面不断的城市,上了深刻的一课。

有人可能会问,淄博这么做有什么意义?靠一个小小的烧烤就能拉动GDP?当然不是,淄博烧烤火了,受益的当然绝不只是烧烤这个行业。有了人,城市就有活力,有活力就有了营商环境。

它激活的是整个城市的内循环动力。

相比较有些城市,不仅限制了门头店招,还不允许烧烤店冒烟。

一个城市如果连烟火气都没有了,还能火到哪里去?

诚信、暖心、周到,实实在在做好全方位服务,给游客留下更好的体验,借助网络力量打造烟火气、人情味,将重燃的市井烟火气,转变为经济活力与民生红利。

这才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淄博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无疑给其他中国城市打了样。

千城一面之时,有温度的淄博配得上顶流。

/今日用典 /

2023.04.18

【原典】

物类之起,必有其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荀子·劝学》

【释读】

各类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起因;荣誉和耻辱的到来,必定与人的品德相一致。

【赏析】

淄博曾给予大学生寒冬里的温暖,才有了学子和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面对流量的到来,淄博依旧怀德守业,才有游客络绎不绝。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有温度的淄博,担得起这沉甸甸的流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