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骨头会唠嗑》:南北法医刀划真相背后的人性浮世绘 “尸体黑市”瞠目到三观震惊
《我的骨头会唠嗑》是法医真实的探案手记,两位作者廖小刀和刘八百,是昔日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他们虽然工作后一个南一个北,却都在破案的前沿,法医,顾名思义就是看现场、出尸检、做伤情鉴定、作物证,因而,两位法医作者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正因为《我的骨头会唠嗑》中所有的案件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因而他们的文字有强烈的现场感代入感,他们眼中的罪犯、手下解剖的尸骨,专业之外还有着自身法医外衣里面普通人的情感诉求,法医小说作者里,两人的文笔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贵在真情实感十足,揭开法医最深层的神秘面纱,带给读者一线刑侦人员最直白的心路历程。
虽然两位作者所经历的案件、侦破的思路,解剖的手法南北有异,但最终的结局和答案却是大同小异,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因为廖小刀和刘八百各自性格不同,因而案件描述切入的视角亦不同,重点关注犯罪人物的内心独白也不同,文字倾诉的笔触细腻处更是有所差别,因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有着微妙的区别。
作为北方读者,我更喜欢刘八百的叙述,可能源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他笔下的描述中,有许多熟悉的北方特有的场景、人物、情节和心理历程,就连解剖镜头里的关注重点所想、分析思路之清晰缘由,都一一宛如眼前,绝对是更容易引起共鸣和共情的。
人性险恶,可以让优秀教师成为强暴未遂,进而杀害自己学生的凶手;人心贪婪,可以让凶手为2000元冷漠灭人满门,人性险恶,可以让孩子伙同同学亲手结束母亲的生命……
案件惊心动魄,解剖触目惊心,与尸骨对话,在滴落的血痕中发掘真相。就像刘八百所说:法医就是这样的职业,生在黑暗,心向光明。永远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自己的,对他人的。
而相对于北方法医刘八百,南方法医廖小刀的作品,北方读者对于南方不熟悉的人物和地理环境,反而更容易以局外人的眼光和逻辑,不自觉的审视着法医解剖尸体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亦步亦趋随你至深不可测,不自觉地去跟进案件的进程的深度和广度。此种阅读感受对于南方读者来说,可能也是亦然。
“尸体黑市”让人瞠目结舌到三观震惊;12岁小女孩好心换来的却是死亡分尸;更让人悚然的是,凶手漠然杀死两名配枪警察并沉尸水库……天子一号案的破解,竟然历经10年之久,一代新警变旧警,见习法医也成了资深人士,个中种种的艰辛与执着,让人不胜唏嘘。
罪犯用死亡让一个人沉默,但法医会让尸体开口说话。
《我的骨头会唠嗑》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直视人性的可怖,也见证了法医还原真相、深入罪案肌理过程,冷峻精准的不易。在技术和诡计的博弈里,法医为守护真相而始终秉持着:胆大心细且热血沸腾。
正如廖小刀所说:作为一名从业18年的法医,只是见惯尸体,并不是见惯生死。他在序言中说:我就职的公安局正在推进命案结案的攻坚工作,很多尘封多年的档案袋被从档案室搬了出来,一些已经开始发霉的物证,再次见到了阳光。如果我们不去清理这些命案积案,那么这些未破的案子就永远不可能侦破,枉死者永远讨不回公道。
《我的骨头会唠嗑》两位作者都是从业多年的资深法医,亲身经历的案件比我们听说的案件还要多,他们的选材,和局外人作者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他们笔下的案件,几乎都是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而能让他们念念不忘记忆犹新的案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基本上都是闻所未闻、听所未听的奇案、大案、要案,说个大概轮廓都要让人惊奇的那一种,更罔论诸多细节一一陈列了。
里面的好几个案件一气呵成看完之后,又忍不住掉过头来,重新从细节读起。一本好书绝对是从第2遍阅读开始的……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