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到贾府打秋风,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难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说是请姑太太的安,其实就是打秋风,她两手空空,带着外孙板儿借钱来了。而说是借钱,其实就是求施舍,毕竟贾府这样的门第,指缝里稍微漏一下,也就够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嚼裹好一阵子了。
也正因此,一大早来到贾府门前的刘姥姥,面临了不小的困难和考验。毕竟,开口求人难,更何况又是多年不走动的穷亲戚。
看到贾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和簇簇轿马,刘姥姥当时就不敢过去,庄稼人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场面,还没问路呢,就先被贾府的气派给镇住了。
刘姥姥在家时,说的挺好,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但到了贾府门前的刘姥姥,立马蔫了下去,因为这开口求人的事儿,她一时半会儿拉不下脸啊。一个庄稼农妇两手空空来到贵族贾府借银子,有多难,可想而知。
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大老远的来了,总不能一句话不说就掉头回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刘姥姥还是硬着头皮上去了。
原文写刘姥姥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才蹭到角门前。这一番动作描写,不只是写出了刘姥姥作为穷苦庄稼人的窘迫,更写出了她的紧张不安和手足无措。
活了大半辈子,刘姥姥大概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难为情,这样拉不下脸,毕竟,她要面对的,不是普通人家,而是侯门公府,是天下望族。
那贾府是什么门第,哪是刘姥姥这样的乡野农妇说进就进的?如果谁都能随便进出,那不成了菜市场了?
所以,可想而知,刘姥姥即便是极力掩饰着自己的紧张不安,嘴里不停地说着好话,可最开始还是没有问到路,因为没人搭理她,她自然也就不得其门而入。
进不了门,对刘姥姥来说,是最难的。因为你连门都进不去,你也就不可能见到姑太太,见不到想见的人,自然也就借不到钱,最终可能就是两手空空回去。
但刘姥姥七十岁的人,大半辈子过来了,也不是白活的,这时候,她的生活智慧,她的人情世故,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刘姥姥哪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呢?家里可等着银子救命呢,她不能就这么回去啊。那样的话,岂不是要被女婿王狗儿笑话?自己的老脸又往哪儿放?
与其一无所获地回到家被女婿嘲笑,不如自己厚着脸皮继续往前冲,横竖豁出去了。
不少人认为,刘姥姥是去贾府借钱,忍耻含辱不是正常的吗?难道她借个钱,还得趾高气扬的吗?
其实并不是这么说,很多人如此评价刘姥姥,显然是站在了贾府的立场上看问题,就像王熙凤初见刘姥姥,头都没抬一下。
如果我们站在刘姥姥的立场上来看,如果她就是我们的家人,相信很多人便不会再嘲笑刘姥姥,更不会对刘姥姥为了借钱而不得不忍耻含辱的姿态不以为然。
可即便刘姥姥见到了周瑞家的,见到了王熙凤,想要如愿借到钱,她还需要进一步打破自己,彻底地放下尊严。
但刘姥姥毕竟是七十岁的老人啊,让她一下子放下尊严,她一时还做不到,所以总是欲言又止,未语脸先红。
多年不上门走动,一登门就是借银子,这让刘姥姥如何开口啊?可自己为什么来了?不还是为了讨一口饭吃吗?不还是为了求施舍吗?
已经见到了真主了,就差最后开口表明来意这临门一脚了,刘姥姥终于还是鼓足勇气说了出来,说家里没吃的了,一家人没有任何办法了,只能来求贾府了。
听听,这说的多恳切,却又多令人心酸啊。女婿不争气,刘姥姥看不下去,自己毛遂自荐,要替他们去贾府打秋风,可这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
因为贾府的门,不是平头百姓说进就进的,贾府的钱也不是说给就给的,而更让刘姥姥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张老脸也不是说舍就能舍的,尊严也不是说放就放的呀。
可刘姥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终究还是一关一关地过来了,她克服的不只是现实中的五关六将,更重要的是,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这一关,这才是最难的。
脂砚斋曾有一段批语说,天下事,无有不可为者。总因打不破,若打破,何事不能?这说的不正是去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吗?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