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见到北静王为何恭敬谦卑,接受聆训?他不是反感仕途经济吗?
首先要弄明白,宝玉从来不反对读书。他反对的,是“时文八股”、应制之书。
这其中的区别,贾政其实很清楚。宝玉入学,他不是派小厮要求塾师“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吗?
这其中的区别,宝玉其实也清楚。贾政出差回来,宝玉担心盘考,急得熬夜温习,“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古文是“随看随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记得?”、八股则是“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但是,“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八股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对于感兴趣的书,他也是喜欢读的。
至于说到厌恶仕途经济和喜欢北静王的矛盾——北静王,他代表的是“仕途经济”吗?
“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常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因是以寒第高人顿聚”。这位北静王,和宝玉一样是靠祖荫袭爵做官的,而且长得漂亮,性格潇洒,不拘于礼法,还喜欢交朋友。
甚至,北静王为了“追星”,为宁国府的孙媳妇设路奠,还亲自来祭——他哪里是为祭祀亡者?明明是制造偶遇,来邂逅“衔玉而诞”的童星贾宝玉嘛。
(说北静王来是探秦可卿真死假死,这样的胡话我懒得反驳。就算没长脑子,用脚后跟想一想也知道,路祭如何能看出死亡真假?谁家路祭还能打开棺材看尸体?看看出殡的排场大小,就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死了人吗?)
一样的功臣后人,一样的纨绔子弟,一样的美貌风流,一样的不拘礼法,宝玉和北静王,是神交已久、再加上一见如故,所以后来才来往密切。
只不过当着贾政的面,两人都不便肆意。所以北静王不得不以“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令郎若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不日进矣”的大话套话来应酬,宝玉也不得不做出恭敬谦卑的礼仪来装点门面。
两个人的心里,“学问可不日进矣”根本是幌子,只有“常去谈会谈会”才是重要的:打着“学问”的旗号,其实是交流“爱妾”、名伶、蓑衣、斗笠、“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这些“精致的淘气”罢了。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