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集联选萃(二)
今天接着前面,继续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集联。19:不期斯世有殊遇,自信于人无闲言。
(这里的“闲”字,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中,是个错别字,原文应为“俯仰之间(王羲之错写为“闲”),已为陈迹”。后世集联时,需要用“闲”时用它,需要用“间”时也用它,一个字当两个字用,也是一件趣事)
助解:不期斯世有殊遇,自信于人无闲言。这里上联言志。曾国藩说过:不为圣贤,便是禽兽;但来耕耘,莫问前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没有“殊遇”,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这真有一腔即使不成功、即使去给后人做垫脚石,也绝不放弃努力的坚韧情怀……下联言德。鸟惜羽毛人惜名,不能让人在背后嘀嘀咕咕、说什么闲言碎语,更不能让人戳脊梁骨……,这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期许。“恶恐人知,便非大恶”,在乎周围舆论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去触碰做人的底线~但是,普通人毕竟普通人,对于那些“天将降大任”于之的“斯人”,则往往需要超越这样的“期许”,要能从闲言碎语、冷嘲热讽中从容走过,不和于俗,不屈于众,横眉冷对千夫指,求名当求万世名……任劳易、任怨难,负重易、忍辱难,大事都需要权衡,权衡就需要牺牲,牺牲必招致怨恨,能在任怨、忍辱中,勇敢地去任事、去担当,才称得上是真豪杰、大丈夫~梁启超尝言: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诚哉斯言!
20:无将遇合期今世,自咏风怀寄所知。
助解:无将遇合期今世,自咏风怀寄所知。这里上联所说的,和上一副上联意思差不多,都是好好努力吧,不要计较这辈子能不能成功。比如发明飞机的开山英雄、英国人凯利爵士(1773-1857),先是模仿鸟的飞行,多次失败后、认识到此路不通,于是另辟新径,去搞滑翔。经过大量实验,写出了空气动力学名著《论空中航行》。凯利爵士在临终前,对于自己毕生积累的研究资料,他满怀希望地写到:“给你,查看笔记的朋友!我已去了,愿你在这些涂鸦中寻找出智慧的火种。”150多年后的莱特兄弟,正是踏着凯利爵士的研究成果,一步步实现了人类的飞行梦想。
常言道: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说的也正是此意。
再比如,孔子、孟子,以及司马迁、杜甫、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等,这些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璀璨的明星,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血泪文字,生前有几个人能理解?但他们不为所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他们或许会想:这辈子不被理解、就不被理解吧,后世总会有人理解的~
因此,“无将遇合期今世”——坚持做一辈子都可能做不成的事,坚持做一辈子都可能没有回报的事,才是真正做“大事”呀。
下联“自咏风怀寄所知”,则是给自己找了个释放的渠道——没有成功,没有回报,谁都难免会苦闷。那怎么办呢?——可以作作文、写写诗,去化解、去排遣——孔子不也说过:诗,可以兴、观、群、怨嘛~
21:一人知己亦足矣,毕生自修无尽期。
助解:一人知己亦足矣,毕生自修无尽期。上联“一人知己亦足矣”,比上一联的“无将遇合期今世”总要强一点,至少还有一个人理解自己嘛。
陈寅恪尝言“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斜阳”,辛弃疾也曾讲“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曲高和寡,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太难找了。
唯其难找,我们才更能体会鲁迅所讲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但像我辈凡夫俗子,则全然没有这样的烦恼。整日里谋小名、图小利,这样的人满大街都是,哪个不是自己的“知己”?我们这一点浅薄的小心思,哪个不是一眼就看透了?
下联“毕生自修无尽期”,说的大约是曾子的事。《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大家看,曾子就是这样的人,活着的时候时刻警惕,唯恐一不小心会犯错误;等到临终时,提着的心、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真可谓——毕生自修战兢兢,直到一死才轻松~
22:修于内自形于外,有诸己能喻诸人。
助解:修于内自形于外,有诸己能喻诸人。上联说的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怀才就像怀孕一样,你想瞒都瞒不住;下联说的就是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
23:不与时贤殊兴遇;每因古趣见风流。
助解:不与时贤殊兴遇;每因古趣见风流。这一联说的即是和而不同。上联说和,要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不要觉得自己不得了、谁也看不起;下联说不同,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忮不求、自得风流~
24:清言所寄舍行迹,幽事自娱齐古今。
助解:清言所寄舍行迹,幽事自娱齐古今。上联好似高士谈玄、禅师论道,你来我去,旁人看来感觉牛头不对马嘴,其实人家都意旨高妙、机锋满满;下联则好像在说——此中有真意,难于外人言。孔子曾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什么“不亦乐乎”呢?就是因为终于有个懂我的人来了,能痛痛快快聊个天了。那要没有这样的朋友呢?也没关系。那就想想陶渊明、苏东坡,想想苏格拉底、柏拉图,我的心思呀,他们或许能明白……
25:斯人与山水为契,其品在管乐之间。
助解:斯人与山水为契,其品在管乐之间。下联中的“管乐”,即是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诸葛亮年轻时,曾是这两位的粉丝。有这样的下联衬托,上联立马就显得高大上了——原来这么有才的人,最喜欢的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山水自然。国家需要我,我就像管仲、乐毅一样做贡献;国家不需要我,我就——事了拂衣去,五湖隐踪迹……这里的“契”字,用得极好,我们常说的“契合”,即是指撕成两半的契约、可以严丝合缝地重新对到一起。“与山水为契”,就是和山水自然完完全全地融为一体~
26:亭闲有竹春长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助解:亭闲有竹春长在,山静无人水自流。云起风来,花儿慢慢开,大自然万古常在,你和我,不过是匆匆飘过的尘埃……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