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启示录037:怎样才能听懂六祖的话,修好自己的功德
导读今天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六祖惠能大师对功德的解释?为什么说学佛最大的功德是自己能够明心见性?为什么说功是内心修炼,德是外在表现?为什么说普通人培养自己的平等心和平常心就是在做功德?为什么真正有功德的人反而不认为自己有功德?
我们上一讲精读和翻译了《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的第一段。主要是六祖回答韦璩刺史的提问。核心是告诉我们功德和福德的区别,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功德?咱们再花一讲的时间,一起来探讨一下,今天的我们该怎样能够真正听懂六祖的话,并且能够在六祖的开示、指导下修好自己的功德。01首先必须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和梁武帝一样的认知误区。今天的很多寺庙当中都会设有功德箱,信徒们可以把钱塞进去做财布施,用来建庙安僧。我们绝大多数人也简单地把财布施认同于修功德。但是如果大家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多数寺庙的功德箱上会有“广种福田”四个字。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在做财布施是在为自己修福报。我们做善事,积累的是福德,并不是佛教真正意义上的功德。把修福报、积福德简单的等同于功德是我们的思想误区。02如果我们读过《金刚经》就会知道,佛祖好几次对须菩提强调,就是用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所得的福德也不如信解受持《金刚经》,甚至都不如只信解受持《金刚经》中的四句偈,福德更大。这其中最大的关键是有没有分别心,有没有着相。真正有功德的人,就是佛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就是不再有任何的分别,不再有任何的好恶,不再有任何的主观偏见。已经做到了佛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如果做布施时,可以不挑不拣、完全随缘,不刻意、不求回报。布施过后便能够放下,不再有任何的牵挂,受施的一方是什么反应,自己根本不在乎。那就是已经做到了离相和无住,那也就有了功德。但是,即便是有了功德,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功德,不当回事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功德。假如心里有做善事求善报的念头,布施的时候挑选对象,喜欢的就多捐一点,不太喜欢的就少捐点,甚至根本不捐。做完了好事儿,天天心里念叨人家要是不领情,还会生气。这样虽然是在布施,但修心的功夫是不到家,还是有分别,还是有计较,还没有能够做到离相。这样做虽然也会有福报,但是从功德的层面讲不究竟,这种福德是有漏的。03如果我们读懂了六祖的告诫,就会明白:功是内在修行的功夫,德是外在待人接物的表现功夫。六祖先是告诫韦刺史,也告诫今天的我们: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功德完全是内在的,是无形的,是只有自己内心能够感知的,是明心见性以后智慧的显现。别人是看不到我们的心的,别人能看见的只是我们的言行。内在的修养是功,外在的教养是德。04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也就是提醒我们,最大的功德是明心见性,是能够深刻洞察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是能够透过世间万千的假象,洞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再有任何疑惑。而这个功夫完全是要靠自己来实现,别人只能指指路,根本不可能替自己去修行。这个功夫完全体现于生命的内在。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人一旦明心见性以后,自然也就会照见五蕴皆空,就会真正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不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质。这个时候,也自然而然就有了平常心和平等心,不会再分别,不会再去取舍,不会再有执着。能够做到佛陀在《金刚经》中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时时处处不离”自性般若“这才是真正的功德。05六祖在解答韦刺史问题的时候还说道: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这和儒家《大学》书中讲的“诚于中,形于外”意思一致。一个人的内心平等真诚,没有我慢。他待人接物的时候,外在就会表现得有理也得体,就会被认为有教养。可见,功是内心修炼,德是外在表现。06六祖还说”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这实际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功夫不到家,心就容易被外部的人、事、物所迷惑,甚至因为分别而产生牵缠,看人看事就会戴有色眼镜,就会产生我执。只有时时处处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物所染,那才能够真正叫有功,才能够叫有德。如果离开了自心,平等心变成了分别心,平常心变成了好恶心。那么就是内在无功,外在无德了。07六祖告诫我们”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本质上就是提醒我们,对内要看护好自己的起心动念,最好时时不离自性般若智慧。而对外待人接物时,要简单、要自然、要公平、要正直,能够视众生平等,不再有分别。不再像普通人一样看人下菜碟儿,能够尊重每个人,甚至是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灵。不会再有自己了不起,别人很差劲的念头,任何事情都能够随时提起,又能够随时放下。能够公正、平直、圆融地面对和处理各种事情,又能够在事后轻松地放下,不再牵缠、不再拖泥带水。那就是内在有功,外在有德的状态了。08咱们再总结一下,每一天内省自己的起心动念,看看有没有分别?有没有着相?有没有好恶心、取舍心?有没有放不下的人和事儿?如果有,就修正一下,争取早一天能够明心见性,彻底开悟。而对外,则要平静地、平等地接受一切,再平等地、平静地面对、处理一切,最后再平等、平静地放下一切。虽然也要做布施,但是只是随缘布施来渡人。布施的时候不往心里去,能够做到不着相,随时提起,又能够随时放下。这样,我们才能够慢慢得做到既有功又有德。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