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4—2.6)
843166

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4—2.6)

段一凡段一凡2023-07-31 09:15:030

2.4  功成身退(原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释义】容器盛物过满,就会盈溢而出,不如宁欠勿满,适可而止;刀剑磨得过于锋利,锐势难以保持长久,反而容易折损;财富积聚到金玉满堂的程度,很难守藏,应当施舍社会,济困扶贫,否则不是被败家子挥霍,便是被贼惦记而招致祸患;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必遭众人厌恶,那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含藏收敛,急流勇退,这犹如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花开则谢,刚极则损,乐极则悲……此皆是自然之理。

2.5  专气致柔(原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释义】人之魂(神)魄(气)载于一身,合抱为一,时刻也不能分离,方能生存;人在调和呼吸、炼气养身时,必须心神专一,达到温顺柔和,象初生婴儿那样无思无欲,方能有所成效;修真养性时,必须清除心里一切杂念,不留一点瑕疵,方能还其人之先天本性,心居玄冥无为之境,一览天下万物的真象;爱民(爱惜精气)治国(强身健体),必须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方能国泰民安;人的天门(指眼耳口鼻等感官)的开合,受心神(意念)的支配,必须保持如雌性般的柔和清静,方能眼明耳聪、呼吸平稳;对宇宙真理和人生真谛的探索,必须放下后天人心的欲念情识,方能做到“明白四达”。天地生养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顺自然施化万物而不自恃其功;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它们。 这样的品德是真善上德,是在不被人知,无心、无欲、无为的状态下完成的,可称之为“玄德”。

2.6  圣人为腹(原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义】缤纷的色彩,易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响,易使人听觉失灵;佳肴美食,易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会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珍奇物品,会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与注重内修德性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声色物欲的诱惑而安于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