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道德经今析》第七章
846624

《道德经今析》第七章

管中和管中和2024-02-06 12:08:430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长地久者,天得其真曰长,地得其真曰久,此示人养其无象,守其无体,有形终有坏,无形故长存之长生久视之道。

不自生者,无心也,忘形也,示人须不着生相,不落空亡,与道合真,故能全其本真。

天地不自生,因生天地者道也,道者,无极也,无形无象也。《庄子》曰:“行於万物者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尔。其犹鱼之在水也,鱼失水则死,人失道岂存哉”。故金丹大道教人舍身忘形,返归未生之前,与天道契合,不执幻身而存真身,此即全其本真而长生不死。真者,先天。因后天幻化有形有象终有坏,而先天无形无象故常存。人之肉身为有形之幻身,人之所以不得长生即是被此幻身所累,人死后幻身形体既灭,性归虚无真空。所以不生不灭者,先天祖气,此气以道之真空为体,以道之妙有为用,因静而生动,因动而生觉,此觉即妙有之灵觉,即生人生天地万物之种子,此种子与道同体,与道同真,人能以后天返先天,则身心与先天契合,故能全其本真而长生不死。

因此神仙教人长生久视之道,下手先还虚,还虚之要在于忘我(心)忘形(身),即外不着其色身,内寂静其妄意,外观无物(忘形),内观无心(忘我),身心两空,归于虚无,身心能两虚则和气归善,内外能两忘则不被幻身所困。忘即定之境界,忘功越纯,则定之久,定久,则凡息化而神圆,神圆则心至虚至灵,性至足至善,形(此形为法身真身)至全至真。《大洞经》曰:“大定全真”。故曰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人能效法天地,以先天为真,以后天为假,因后天失其真,阴阳已偏而不中正,故法旨不可执着于色身外相之假物,不落顽空,则可不自生而以真为生,真生则长生。

经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后其身而身先:持后处先之诀,示后天返先天之妙。后其身者,不争也,善退也,不着色身,调摄心息于外虚空。而身先者,心息相依而达真空先天之境。

外其身而身存:外其身者,身外之虚空;身存者,身外真身易形之道。

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识神居血肉之心。方寸中之真意寂然不动,而人之肉心无时无刻不停。人死之时,肉心不动,而方寸始动。故吕祖言:“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而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法身者即谓真身,为亘古不变之身。欲凝结法身须先回光,回光之法在还虚,还虚之要在忘形忘我,忘之法在调息,息不调则心不静而神妄动,调息之诀为持后而处先,息调则心静,心平则息细,此心息为后天之心息,心息者,风火,属阴。而人之先天在身外,将此心息定于身外,以外之呼吸孕育出内息,则后天心息合先天神气,神气者,亦风火也,此风火来自乾,谓天火,属阳。后天合于先天,身心寂然不动,内外如如成无极之象,外还内返,同时进行,内则己土现前,五行四象自合,坎离自交,而成七返之功;外则戊土现前,先天一气,不召自来,抱我法身,养我色身,色法兼得,而成九还之妙,久久真身凝结返回我身,做我真主人真主宰。真身即归但须养之藏之,养身者藏身于身而不出,藏人于人而不见,直至真身愈养愈灵而跳脱出胎,此即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无私成其私者,真空而妙有,无为而无不为

真空妙有互为体用,色空不二,好比中空之器物,因其空才能存物,无私者即虚无,私者即所存之物。真身之所以能存,因其本性虚无也。故无私而成其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