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上篇1.19—1.21)
1.19 不行而知(原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释义】大千世界,复杂万端,变幻无穷。 有道的圣人君子,通晓天地之理,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情;不望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常人不求大道,不晓天地之理,仅凭“眼见为实”去了解世界,则走得越远,越是眼花缭乱,所知道的真理反而越少。所以,圣人不必远行就可知道天下事情,不必事事亲见就可明晓天下道理,不必强作妄为就能有所成就。
1.20 天下贵道(原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释义】“道”生万物而又隐于万物之中,故为万物之奥妙所在,善求大道奥理并力行的人视其为珍宝,不善求道体道的人也会受到道的庇护。合于道的美善之言可使人心悦诚服,故能流行于市;遵道而行会受到众人尊敬,能使更多的人加入修道的行列,成为善人。所以对于不善求道及道德有缺损的人,怎么能舍弃他们呢?因此,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或司马、司徒、司空)的时候,虽有拱抱璧玉在先、驷马在后的仪式,还不如让他们坐进这个大道之“车”。古代人们所以把“道”看得如此贵重,哪个不是由于天天修行大道而得到它的庇佑,即或有了罪过,也能自行悔过迁善而免除其罪过? 就因为这个,“道”才为天下人所珍贵。
1.21 图难于易(原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以无为的态度顺其自然去作为,则无不为;以不滋事的方法遵照自然规律去做事,则无不成;以恬淡无味为味,则得清淳绵长的道味,胜过世俗浓味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别人对我有怨恨,无论大小多少,均以德相报,则怨恨化解;若以怨报怨,则两败俱伤。处理艰难的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天下难事,须从易处着手去解决;天下大事,须从小事起步去完成,这是必然规律。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大喜功,而是按照由小而大、先易后难的次序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所以能够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首先是重视困难,而后图难于其易,所以最终就不困难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