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菜根谭17
321.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魄。
一个本性纯洁的人,无非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吃渴了喝,无非是为了让身体处于一个好的状态。
一个若只是沉迷物欲的人,即使整天讨论佛经,谈论禅理,不过是在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而已。
322.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虚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人的内心中有一个美妙的境界,不需要丝竹管弦之音也会觉得闲适而又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也能感到满室散发着清香。
只要心中感受真切,意念澄静,心境虚空,自然也就能忘掉一切烦恼身无束缚,这样才能使自己逍遥游乐在这样的美妙境界当中。
323.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人世间纷繁复杂的情感,以及世上的各种事情,如果以世俗眼光去看待,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如果能用超越世俗的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任何事物,其实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分别,又何必要有分别?何必要有取舍呢?
324.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摆脱烦恼主要取决于自己意志,只要内心足够清静无为,即使身处屠宰场或杂货店中,也会觉得那里是净土一片。
否则的话,即使终日与琴鹤相伴,种花草竹木为乐,喜好虽然清净淡泊,但内心无法安宁便是最大的障碍,终不能契入真境界。
古人说:“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走俗家”,此言之意为只要能断除一切烦恼邪念,则不论身处何处,皆是真理存在的境界。要是不能了悟红尘是非,即使出家深修,仍止于俗人的境界。
325.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一切事物,得到了固然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欣喜的,失败了也不会感到特别的忧愁,无限天地都会任他逍遥自在,因为他了无牵挂。
以外物为中心而受物欲奴役的人,一旦遭遇逆境,就固然感到厌烦,处于顺境时产生欢喜之心。即使是一些微小的事也会把自己束缚住。
326.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有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而游象先。
想象一下,人在还没有出生之前是什么样子呢?人死了之后又是什么样子呢?想一想生死,原先的头脑中的各种念头就都会像冷灰那样熄灭。
一个人的内心只要保持纯真、宁静,就可以既超脱现存的事物,又能遨游于天地之间。
327.优人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弈者争先竞后,较雌雄于着手。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演戏的艺人在脸上涂抹胭脂口红,将美丽和丑陋再现得惟妙惟肖,可是转眼之间歌舞完毕曲终人散,方才的美丑又都到哪里去了呢?
下棋的人争先恐后,你争我夺,在手指间比个你高我低,可是转眼间棋局完了子收人散,刚才的胜败又到哪里去了呢?
328.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能够通过一己之身来了悟自己的人,才能使万物顺其自然各尽其用;能够把天下交还给天下万民所共有的人,才能身处尘世而心灵超越到尘世之外。
329.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此场中矣。
人的确有如一个木偶,而这个木偶演戏演得是精彩还是拙劣,完全在于自己的操纵技术。
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人的原则,把握住正确的人生方向,不管世事怎么变化,我依然是我,任何诱惑和挫折都奈何不了我。
330.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清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浑合无间。
当面对白雪铺地的夜晚和有明月的天空,心绪就会清静明净;
遇到春风吹拂气候暖和,人的情绪也跟着变得轻松起来,大自然与人的心灵浑然一体,紧密无间。
331.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野鹤孤云,而起超绝之想;遇清泉白石,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与之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与之顿忘。若一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旒赘矣。
隐居在山间,胸怀自然开朗洒脱,因为所见所触都能引发美好的思绪。
看见孤云野鹤,就会想想超凡脱俗也蛮好。遇到山谷溪间的流泉,就会想到这流水可以洗涤一切世俗杂念的思想;
抚摸着耸立在风霜中的老桧寒梅,心中不由会涌起效法它们威武不屈的刚毅气节;终年与温和的沙鸥和麋鹿在一起,勾心斗角的邪念也会消失。
假如重新再走回烦嚣的都市,即使不主动去接触各种声色犬马的环境。也终究会觉得自己就像旗帜的飘带一样毫无用处。
332.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一毫不落世情窠臼,便是在世出世法也。
人情世故时冷时热,可我却从不感到愤怒与欢喜。人世滋味有浓有淡,可我却感受不到开心或厌烦。
丝毫不落入人情世态的老套子中,这便是身在俗世红尘中却能超脱俗世的方法。
333.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并且平心静气时候,才能发现心性的真正本源,悠闲自在的时候,人的气概才会像晴空白云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心性的真正玄机;
平淡的时候,人的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虚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莫过于这三种方式了。
334.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鱼在水中优哉游哉地游着,但是它们本身并没有在水中的感觉,鸟借风力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但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置身风中。
人若能认清这个道理,就可以超然置身于物欲的诱惑之外,享受人生的乐趣。
335.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出,见乾坤最妙文章。
风掠过森林,使苍松发出象海涛般的乐章,泉水溅落在岩石上,使岩石发出阵阵冲击声,静静凝听,便可以认识自然界的和谐声音。
江边的棵棵芦苇,原野尽头上升起的迷蒙烟雾,水中央倒映的白云美景,悠闲看去,便能领略到天地间最美妙的景色。
336.水流而石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江河的水一直不停地流动,但是两岸的人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这样反而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却不妨碍白云的流动,这种景观可使人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境界中的玄机。
337.衮冕行中,著一个山人藜杖,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来一个朝士华衣,便添许多俗气。固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在衣着华丽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出现一位手持拐杖身穿粗布衣衫的隐士,自然能增加无限高雅的风韵;在渔夫樵夫中,如果有一位穿着华丽朝服的达官显贵,反而大煞风景增加很多俗气。所以说,荣华富贵并不如清淡宁静,庸俗比不上高雅。
338.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一个字也不认识的人说起话来却有诗意,这才是真正得到了诗的意趣;一个偈都不参悟的人说起话来却有禅机,这才是真正领悟了禅宗的玄妙佛理。
339.释氏之“随缘”,吾儒之“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惟随遇而安,斯无入而不自得矣。
佛家讲的凡事都顺其自然、不必勉强,儒家讲的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要去羡慕自己的身外之事。
“随缘”和“素位”这四个字对于人们的作用,就像人们渡海时候使用的浮囊一样重要。因为人生路漫长渺茫,如果凡事都想做得完美,那么会惹起许多烦恼。只有随遇而安,才能处处都体会到怡然自得的乐趣。
340.发秃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笑,识本性之真如。
头发脱落、牙齿稀疏,这是人到老年后自然的生理现象。人们大可任其自然不必为此伤心。从小鸟唱歌鲜花盛开中,我们认识了人类本性永恒不变的真理。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