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宏浅论读书--【第四篇】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6月22日
吕蒙正,字圣功。944年出生于河南洛阳 。北宋初年宰相。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1011年去世,终年六十八,谥号文穆。
大家知道,一个平民,而且是出生寒门的吕蒙正,是靠什么步步高升,位至宰相呢?
首先是他勤奋读书:
吕蒙正出生时家境还算可以,可父亲是位拈花惹草的主。在吕蒙正幼年时,父母亲感情不是很好。他爹后来纳妾,甚至把吕蒙正母子赶出家门。无家可归的母亲带着吕蒙正在一家寺庙旁找了一个山洞居住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每到寺庙钟声响起,吕蒙正就跑到寺庙里蹭饭吃。时间一长,寺庙里的和尚对此有意见。有一次,寺里的和尚故意吃完饭再敲钟,吕蒙正去后发现没饭吃,知道是讨人嫌了,他觉得很羞愧。
生存的艰难,吕蒙正曾经穷得捡东西吃。一次,吕蒙正外出,见到路边有人卖西瓜,自己没钱,但口很渴,肚子又饿,趁别人没看见时,偷偷捡起被人扔掉的西瓜来吃。虽然生活过得如此艰难,但吕蒙正没有放弃读书,每天在破窑里勤学苦读,立志要出人头地。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吕蒙正在33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状元,从此踏入仕途。
吕蒙正生活艰难,勤奋读书,终中状元,让我们看到:当处于低谷逆境的时,是成功,是失败,只在于自己是否努力争气。
因为读书使他的文采出众:
吕蒙正,曾写过一篇流传千古的奇文《寒窑赋》。他写了自己曾经的艰难生活和从政经历,并从自己人生经历中得到感悟和体会,人生无须在乎自己的得失,所有经历和得失,都是命运的安排。
吕蒙正曾为太子老师。太子年少时目中无人,没有哪个老师敢当面教训他。吕蒙正就拿这篇《寒窖赋》给太子看,太子阅读后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最终收敛性子,虚心向学,后成为真宗皇帝。因而,后人将《寒窖赋》作为劝世为人的文章,将赋里内容作为人处事的准则。
在吕蒙正年轻时,曾用对联、诗词两种文学方式自嘲自己的贫穷现状。过年了,家家户户贴对联。吕蒙正家里空空,心里难过,于是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上: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横批没“东西”。缺一少十,正体现“缺衣少食、没有东西”的意思。
还有一年过年,年前要祭灶神,因贫穷的吕蒙正没有东西可拿出祭拜,只能写诗一首予表诚意: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生活的艰难,从未淹没吕蒙正的才气,用幽默的话语表现他安贫知命,令人敬佩。
做官之后淡泊明志:
官场上,吕蒙正身为朝廷宰相,也常遇到有人送东西上门的情况。一次,有一人想送个古镜给吕蒙正,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吕蒙正的提拔。那人说古镜可以照到二百里外。吕蒙正笑着说,他的脸只有碟子大,何须用照到二百里外的镜子去照呢?那人一听,无话可说,只有叹服,把镜子拿了回去。
还有一人给他送来一个古砚,说这古砚不用放水,只要呵一口气就会很润了。吕蒙正听后说,就算一天能呵出十担水,也就值十文钱而已。那人听后,明白意思,把古砚拿回。
那时的制度有明文规定,宰相儿子可直接录为六品官,但吕蒙正却建议给他儿子九品官。
敢于直言不会隐瞒:
《宋史》中载: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说他为人正直,有重望,遇事敢直言,有不对的地方,他会直言无讳,不会隐瞒。
一次,皇帝办宴会,百官参与。大家都开开心心,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皇帝喝得兴起,不自觉自吹自擂,炫耀自己的管理成果。皇帝说,以前后周时期,纷争不断,民不聊生,天下哪有太平。你们看现在,经过我多年勤政管理,天下繁荣一片。皇帝的话一出,众官纷纷争先恐后地应声拍马屁。吕蒙正却对皇帝说,皇上所到的地方,百官迎奉,众人围观,当然看起来繁华热闹。我曾到市郊外去过,到处是饥饿的和流离失所的人,并没有繁华的样子。希望皇上能从近看到远,从表象看到内象,才能使百姓幸福,天下繁荣。自我陶醉的皇帝,被吕蒙正一盆冷水泼下,兴致全无。众人也为吕蒙正的大胆犯颜而冒冷汗,责怪吕蒙正做人不识趣,但吕蒙正还坚持这样做。可是这就是吕蒙正,认为当官不是为讨皇帝喜好,而是为国家利益着想。正因为他这种敢言正直性格,连宋太宗也说:“蒙正气量,我不如。”一身正气,无畏权势,坦荡处世。
宽厚待人不绝情:
吕蒙正年幼的艰难都是因为父亲绝情,把他们母子俩赶出来造成。可在吕蒙正考取功名后,他并没有记恨他父亲,而是接来父亲细心照料,直到他父亲终老。对家人如此,对外人也一样。吕蒙正上任副宰相时,一次上朝,他与同事刚进入大殿,隔着帘子,听到有人在说他,这小子这样也能当上参政知事?语气轻蔑嘲讽。吕蒙正装作没听进,准备离开。但与吕蒙正一起的同事听到这话十分不满,想冲过去看看是谁。吕蒙正拉住同事说,没必要知道是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吕蒙正,致力勤学苦练,经历贫富荣辱,三次入相,兼任太子老师,又体会到人心的宠辱。对上敢于直言不隐瞒,太子青春年少,目中无人,他用《破窑赋》列举历代传奇人物面对历史安排的无奈,讲述人生在自然万物面前的渺小与无常,以及君子无论贫富都会坚守其道,有顺天意而为的德行。聪明的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附历史上治学经典故事一则:挟策读书。
挟策读书:带着竹简读书,比喻专心致志读书的典故。
《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故事解读】
臧和谷两个人在一起放羊却都丢失了羊。问臧干什么来着,原来是挟着竹简读书去了;问谷干什么来着,原来是赌博游戏去了。两个人所做的事情不一样,但他们在丢羊这一点上却是一样的。这段小故事叙述了“臧与谷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臧丢了羊是因为“挟策读书”去了;谷丢了羊是因为“博塞以游”去了。如果站在读书的角度来看,说明读书的非常勤奋认真。“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同样表现和说明了读书时的专心致志。
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种解读:虽然臧“挟策读书”是好事,而谷“博塞以游”是坏事,但是不能因为臧“挟策读书”丢了羊就可以原谅他;也不能应为谷“博塞以游”丢了羊就重罚他。两个人同时丢了羊,从结果上看,不管原因是什么都是犯了错误。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既然做了,就要专心致志地把事情做好,而不能随意跑掉去做其它事情。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不可以去做,如果做了错误的事情就更不应该了,无论什么原因都应该同样承担责任。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