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古《后苦寒行二首》读记
843519

杜甫七古《后苦寒行二首》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8-07 09:01:260

杜甫七古《后苦寒行二首》读记

(小河西)

后苦寒行二首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地轴。

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轩人得知?

此诗与前诗《前苦寒行二首》均作于大历二年(767)冬,时杜甫居夔州。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南纪:指南方。《四月》(诗经):“滔滔江汉,南国之纪。”郑玄笺:“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纪理众川,使不壅滞;喻吴楚之君能长理旁侧小国,使得其所。”《新唐书-天文志》卷31:“北纪山河之曲为晋、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国也。”《王侍中为南蛮校尉诏》(梁-江淹):“赞政南纪,播惠西夏。”

巫庐:巫山一带的简陋房舍。

尺雪:一尺厚的雪。指大雪。《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晋书-陆机传》:“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天关:天关星。《史记-天官书》:“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正义:“黑帝,北方叶光纪之帝也。冬万物闭藏。为之动,为之开闭也。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为天门。日、月、五星所道。主边事。亦为限隔内外,障绝往来,禁道之作违者。”《上云乐》(唐-李白):“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登太白峰》(唐-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折:毁坏。)

玄猿:黑猿。《长门赋》(汉-司马相如):“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苦寒行》(晋-陆机):“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口噤:口紧闭。《伤寒论-太阳病上》(汉-张仲景):“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艳歌何尝行》(汉乐府):“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方。…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大意:南方巫山一带的住处瘴气不绝,自古以来不下大雪。夔州蛮夷的老者抱怨天太寒,是不是昆仑山的天关被冻折?黑猿嘴巴冻住了不能啸,白鹄翅膀冻折了眼流血。哪儿才能得到春泥补上大地的冻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地轴。

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轩人得知?

江门:大江之门。指夔门,即瞿唐关。《长江》(杜甫):“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青海戍:青海边关(时为吐蕃所占)。《凉州曲》(唐-柳中庸):“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

地轴:传说中大地的轴。《博物志》(晋-张华):“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赠贺左丞萧舍人》(陈-江总):“函关分地轴,华岳接天坛。”《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杜甫):“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不尔: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唐-白居易):“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凌澌:流动的冰凌。《太平御览》卷68引汉应劭《风俗通》:“积冰曰凌;冰壮曰冻;冰流曰澌;冰解曰泮。”《题龙瑞观兼呈徐尊师》(唐-方干):“远壑度年如晦暝,阴溪入夏有凌澌。”

彼苍:苍天。《黄鸟》(诗经):“彼苍者天,歼我良人。”《悲愤》(东汉-蔡琰):“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行出东山望汉川》(唐-孟浩然):“万壑归于海,千峰划彼苍。”

回轩:典“九折回轩”。《汉书-王尊传》:“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王)尊为刺史,至其坂,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九折坂在西邛崃山,此路险阻曲折。汉王阳为避免走此地,竟托病辞官。)

人得知:《寄白龙洞刘道人》(唐-吕岩):“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田家》(宋-陈师道):“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大意:夜里江关倒大树,大风半夜吹草屋。像天兵要斩断青海的守戍关,其杀气到南方犹能撼地轴。不然为何这个寒冬寒太酷?巴东峡中竟然“生凌澌”。是不是老天也“九折回轩”人哪儿知?

这组诗前章写雪寒。首二句写常情。夔州近南方蛮夷之地,热障不断,从无大雪。接着四句写今年雪寒。蛮夷的长老抱怨天太冷。他问是不是“天关”冻折无法调节人间寒热?猿嘴被冻住不能啸,鹄翅被冻折不能飞眼流血。末句发问。大地被冻裂,该到何处运来春泥补地裂?

后章写风寒。首二句赋风大。半夜寒风吹草屋,夜里江关倒大树。三四句比风大。好像天兵的杀气斩断了青海关,又南行到夔州摇动地轴。五六句写风寒。如不是天兵杀气来,巴东的峡中咋会流冰块?末句感叹。是不是苍天遇到九折“回轩”人哪能知?(参读前诗《前苦寒行二首》。前诗埋怨“三足之乌”。此诗又在埋怨“彼苍”。寓意明显。巴蜀“大寒”(时蜀治甚乱),而“彼苍”遇九折而“回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