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庄子:面对一切的智慧
843818

庄子:面对一切的智慧

HNYZLHNYZL2023-08-08 16:45:410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庄子·达生

这日天气不错,孔子心情好,带着弟子出门游山玩水,观于吕梁(据说是山西大梁一带),至一瀑布处,见瀑布飞流直下,水落三十来丈,水沫飞至四十来里,河水湍急,鼋、鼍、鱼、鳖等水生一族莫之能过。这时,孔子见一男子游于湍急的河流里,便以为该男子有苦而跳河寻死,于是就吩咐弟子前去营救。孔子身随其后,也跟着弟子跑过去,跑了几百步,孔子就看到该男子披发而歌,轻松自如地游了出来。

孔子很是吃惊,觉得这人神出鬼没,便跟随上前对该男子说:'我还以为遇见了鬼,认真一看才知道是人。请问游泳有道否?'

该男子说,没有,我没有道。

庄子里面的很多故事,每当要引出一个在某方面的技艺达到很高造诣的人时,都要问有道否。比如八十岁锻打带钩的老人,比如于树林丛中黏蝉如捡东西的驼背老人。何为技何为道?技与道的分野又在哪里?

北大哲学男神杨立华老师在他的《庄子哲学研究》一书中说:'所谓的技,就是围绕某种功用的目的而展开的人、器物以及其能力的综合;而道则不同,道是在道敞开的这个综合体中,所有的个体都能最充分地实现他自身。'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妙,万物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充分而完全地表达并实现自己。

男子说:'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我只不过是从小就生在水边,随后长大游泳成性,自然而然,一切皆源于天命。我跟随湍急的漩涡卷入,又随着水势自然卷出,在整个过程里,我都没有任何想要对抗水流的意思,我不敢私存个人的意志,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这就是我的游水之道!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什么是水之道?老子曾在道德经中以水喻道,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善,不是道德上的善,也不是说水的本性是为善,因为水也会为恶。这两天福建地区的台风,其中心震源就达十五级,强风夹着暴雨,其破坏性之大,摧枯拉朽般,不可小觑。这就是水的恶,还有各种洪水引发的山体滑坡等灾害。

水本身既没为善的意志也没为恶的意愿,但当水按照自身的本性运作时,就可表现出来或为善或为恶的诸般相。这就是在道家哲学的世界观:自然。自然是没有意志的,自然只是按照自然的本性运作,却从整体上最大贡献地协调和平衡了世间万物。

所以老子才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太阳光照万物不是为了万物,却为天地万物的化生提供了原始的能量;蜜蜂采蜜并非为了花,蜜蜂只是依循自身本性而作,就既播撒了花的种子又传递了花儿的芬芳。这也是老子说的天之道(自然之道),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如果老天有意志的话,老天的意志就是自然,而自然的整体意志就是好生,所以中国古人才说上天有好生之德。

水无私,而人有私。

人有私心私意,人的心中,时刻崩腾着自己的各种妄想与杂念,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情绪及判断。这就是人的私意,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着某些特定的自我价值取向与偏见,这就是角度的不同,其实所有的矛盾与冲突,都只是角度与角度的碰撞。

该男子从水之道而不为私,这不是对生命的放弃,相反,这是对当下生命境遇的一种彻底领悟与体验后的顺随与接纳。

生命需要领悟与体验,当一个人说要顺遂要接纳生命中的一切发生时,其实他早已吃过很多次亏受过很多次苦。我们说吃亏是福,不能简单地从功利的眼光去看,说在吃亏中可以获得额外的你意想不到的好处,而是当你吃亏的时候,你的眼睛就亮了,你的心也跟着亮了,你内在的光明与智慧就被开启出来了。吃亏如是,吃苦亦如是,当你允许、彻底体验,并用你内在的光明去照它时,苦就是你生命的转化剂,它必将转化为你生命的甜蜜,一切轻而易举而散发的芬芳,也都会随之而来!

“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安,说文解字:平静也。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办法去控制和左右的,不过面对命运的各种风雨,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平静面对。

心如止水,平静下来,这是面对一切的智慧,谢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