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如何保密的?居然让我军卧底失灵
作者:武陟东旭
1946年,我军和蒋军在大同到集宁一带爆发一场大战,我军20万对阵7万敌军,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我军前后投入兵力20万,聂荣臻和贺龙、罗瑞卿坐镇,张宗逊、杨成武,杨得志、郭天民、陈正湘,姚喆5个纵队司令员登场亮相,他们志在必得要拿下大同。
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却败给了傅作义,损兵5万。
我军参战的将领有130多位,其中2位元帅,2位大将、11位上将、20位中将、105位少将。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大同集宁战役,我军的基本考虑是投入华北和晋绥野战军共计50个团,12万人人马,集中优势兵力拿下大同。
那里,只有1.9万名阎锡山的部队。
之所以要攻打大同,是为了缓解张家口的压力。
张家口当时是晋察冀根据地的要地,是华北、东北、察绥三地的咽喉要塞,也是当时被我军控制的为数不多的重要城市。
当然,我军控制的解放区面积,已经今非昔比,掌握的人口和资源能打几场大仗了。
总部给贺龙、聂荣臻的任务是,调兵50万,拿下大同、石家庄、保定等地。
大同煤矿资源丰富,首当其冲,成为我军攻打的第一个大城市。
7月31日,杨成武将军率领部队扫清了大同的外围据点,厉兵秣马准备攻入大同。
大同守将楚溪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蒋氏求助。
蒋氏令傅作义前去灭火。
我军指挥层对此洞若观火,因为蒋氏的作战厅长郭汝瑰,是我们的卧底。
一旦蒋氏有什么想法,郭厅长就会通报给我军。
蒋氏让傅作义去解大同之围,聂荣臻、贺龙很快就知道了。
问题是,不知道傅作义会不会执行蒋氏的命令。
蒋军派系林立,相互倾轧,勾心斗角。
按照规律,傅作义应当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坐山观虎斗,玩一玩样子。
就像孟良崮战役中的李天霞那样,尽管张灵甫求救“拉兄弟一把”,他依旧纹丝不动,只让那些老弱安步当车,慢条斯理去“救援”。
当然,这只是一种分析,傅作义到底去不去救,谁也不好打包票。
不过不要紧,郭厅长知道敌人的动向,还知道敌军的联络密码。
傅作义如果打算增援大同,一旦调兵,肯定有无线电联系,届时也能知道。
可是等来等去,没有等到傅作义调兵的消息。
我军已经准备到位,20多万兵力,一部分打算攻城,一部分集中于绥远省集宁附近的卓资山、土城子、商都、凉城地区,准备打援。
可是我军吃不准傅作义到底来不来,大家心里也是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聂帅】
傅作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在蒋军将领中,傅作义是很难对付的,他一大特点是低调,不太说硬话,只办硬事,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抗战时期的百灵庙战役、加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哪一仗都颇能印证傅作义“人狠话不多”的特点。
傅作义治军,也有其道道,带出一些能吃苦、善打夜战、善打恶仗的部队。
当然,傅作义和其他军阀一样,打仗是以保存自身实力为前提。
对于蒋氏的命令,傅作义没有打算真的执行,道理很简单:大同是阎老西的地盘,我凭什么去救援?
无论救下还是救不下,傅作义都会损兵折将,让阎老西受益,他可不想当这个冤大头。
蒋氏也深知这一点,生怕傅作义阳奉阴违,他不顾阎锡山的反对,硬塞给傅作义一个大饼:解了大同之围,它就是你的。
蒋氏此举实在是被逼无奈,但也不失为一个高招,颠覆了我军之前的判断。
果然,傅作义决定解救大同。
【傅作义(左)】
傅作义也讲策略,他没有直接去大同解围,而是要来个围魏救赵。
傅作义的最佳选择,应当是去打张家口,逼我军部队回去,这样就解了大同之围。
根据侦察,傅作义部队确实向张家口进发了。
但事实上,攻打张家口只是虚晃一枪,他的部下董其武,率2万人直奔集宁而去。
集宁门户卓资山,有王尚荣一个旅把守,没有足够的实力阻挡董其武。
董其武很快就围住了集宁。
贺龙得知后,派4万人前往增援集宁。
4万对2万敌军,再加上集宁城中守军,只要加把劲,应当可以将董其武团灭。
这时候,傅作义使出了杀手锏,让郭景云的101师前来援助董其武,战局急转直下。
董其武部有个师长剁掉手指来鼓舞士气,董部竟然拿下了集宁。
最终,我军伤亡6万,傅作义伤亡2万,大同也没有攻下。
对于此战失利的原因,常有人归咎于指挥不当。
大家认为,当郭景云101师前去集宁的时候,应该置之不理,让我军一鼓作气拿下董其武,然后转身收拾郭景云。
那样的话,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其实战役的关键,是战场范围太大了,我军一时摸不准傅作义的重点在哪里。
傅作义兵力不多,他没有直接去大同解围,而是兵分四路,一路人马向北攻集宁,一路人马中路又去攻卓资,南路攻凉城。还有一路,进攻我张家口。
傅作义之所以兵分多路,主要是想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迷惑我军,把我军搞乱,最终以乱取胜。
事实证明,他的目的达到了。
凉城是大同的北部门户,集宁是张家口的西部门户,而卓资则在凉城和集宁之间,等于是集宁的一道屏障。
哪一个地方丢了,对张家口都很不利,打到了我军的要害。
如果我军兵力足够多,可以在这四个地区都派上数万兵力。
可是,除了攻打大同的4万兵力,剩下十几万兵力,分布到四个地区,也就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即使是让韩信和孙子来指挥这场战斗,要想取胜,必须要判定清楚傅作义的真正意图。
但我们并不是他肚里的蛔虫,如何能做到这一点?主动权在他手里,如何出牌是他说了算。
唯一的办法,就是有卧底,能掌握他每一步调兵内情。
但是,我军在傅作义内部没有直接的卧底。
解放战争中,我军料敌如神,处处主动,很多时候是通过蒋氏身边的郭汝槐得知情报。为什么这次不管用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傅作义被称为“察哈尔之狐”是有原因的,他将密码弃之不用,自己建立了一套密码,以达到保密的目的。
而且,各部实施重要行动前,指挥官限制在特定场所,不许出去逛,不许跟家人团聚。
傅作义爱兵如子,谁克扣军饷就枪毙谁。
他看重低层军官,跟他们进行互动,大家有什么知心话可以对他讲,谁家有什么困难,他经常出手帮助。
傅作义这样做,固然是笼络人心,但在部队确实也赢得了威望,士兵打仗死战不退。
但是他也不是铁板一块,他的身边除了女儿傅冬菊,还有我军安插的一个卧底,他的名字叫阎又文,时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职务不可谓不重要。
但是,有了傅作义的死命令,他即使知道调兵计划,也没有渠道传出情报。
傅作义并非蒋氏嫡系,在自己队伍中自己使用一套密码,是说得过去的,蒋氏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
蒋氏的嫡系部队,谁也不敢独立使用密码,那是犯忌讳的。
【傅作义身边卧底傅冬菊】
正因如此,蒋氏如何调兵,我军了如指掌。
甚至他的作战计划刚制定出来,还没有传达到军长、师长那里,就放到了主席桌上了。
有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大集宁战役让林彪来指挥,他会怎么办?
一种结果是跟聂帅一样,另一种结果是他判断对了,把主力放在集宁外围,将傅作义打败。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赌对了。
总而言之,傅作义不仅赢在决断能力上,还因为赢在保密到位上。
1948年10月,蒋氏下令傅作义偷袭石家庄(旧称石门)和西柏坡,傅作义没有像大集宁战役那样保密,自然功亏一篑。
傅作义打算用3个军、10个师、1个旅共10万兵力,还有爆破队及500辆汽车,100吨炸药完成任务。
当时,石家庄地区的我军兵力部署空虚,如果得逞,历史有可能改写。
这一绝密计划的所有作战命令,傅作义都用密码传递,具体工作只有傅作义的参谋处长和作战参谋何祖修知情。
潜伏在华北“剿总”参谋处的刘光国等人只知道大概,不知道详情。
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参谋处的同事、绘图员崔德义了解了行动计划,及时传了情报,免去了一场重大损失。
由此看来,卧底工作非常重要,至今仍是敌我斗争的重要手段。
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傅作义为何没有像大集宁战役那样采取严密的保密措施呢?这是傅作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还是别的原因?
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