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232:要做好一位领导,需要在这五个方面发力
844135

《资治通鉴》232:要做好一位领导,需要在这五个方面发力

紫网2023-10-13 16:26:480

学习内容:卷第六十六,汉纪五十八(公元209年—213年,共4年)

主要历史事件:

孙权与曹操以合肥为目标展开争夺,史称“合肥之战”

曹操下令唯才是举

周瑜生重病而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曹操迎战马超,史称“渭南之战”

刘璋麾下张松、法正密谋请刘备入蜀

曹操享受特权待遇,公开宣布和皇帝平起平坐

荀彧反对曹操东击孙权,服毒自杀

献帝下诏合并十四州为九州,封曹操为魏公,曹操直属地盘得以扩大

曹操开始建立魏国社稷、宗庙

【原文】

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

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

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原文华译】

丞相掾和洽对曹操说:“天下之人,才德都不一样,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衡量。过分俭朴,用来要求自己则可,但如果用来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那错失的就多了。

如今按朝廷的评议,官吏有穿好衣服,坐新车的,就说人家不清廉。而那些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就说他廉洁,以至于士大夫们都故意把衣服搞得脏兮兮的,把好车、好衣服都藏起来。朝廷大臣,还自己携带饮食来上班。

我们要建立教化,影响风俗,但贵在处之以中庸之道,才可持续。如果像今天这样,提倡一种难以忍受的刻苦行为,勉强大家去做,一定会有疲敝的时候。

古人的教化,务在通人情而已,不近人情的激诡之行,也不过是逼着大家去假装罢了。”曹操同意他的看法。

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

春,曹操下令说:“孟公绰为赵、魏两家的家臣首领是能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是要清廉之士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么能够称霸呢!请各位佐助我,在穷乡僻壤,也要发掘人才,唯才是举,我一定任用!”

【学以致用】

有人说过,要做好一个领导,需要在五个方面发力就行,这五个方面就是:

识人、用人、管理人、激励人、留人

这次只讲前两个

第一个,识人

我们中华文化里面有“面相”之术, 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识人的参考方法之一

这就跟中医里面的望、闻、问、切、里面的“望”一样,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出对方身体的疾病是在臓,还是在腑?是在哪个经,哪条络上面?甚至知道你是不是在装病(当然这是真正的高手才有这个能力,举个例子),

那么,如果你会一点面相之术,那么就能从面相知道对方的身体状况,喜好,情志在哪....值不值得合作...适不适合放在某个重要位置.....

为什么说这个呢?

因为人最容易口是心非,今天的承诺,那是在今天的条件下产生的,你要问是不是真心的?最起码那一刻是的。

但是呢,条件变了之后,对方还会不会遵守之前的承诺呢?不一定

可是,有一点,最起码比人自己说的承诺更准确,那就是对方自己的身体机能反映出来的“象”

身体反应出来的“象”,是无意识状态下呈现出来的, 而说出来的承诺,一般都是处于后天意识的指导下说出来的

我们知道,身体的本能更加诚实。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会不会看呢?不大会,

只是最开始看了《冰鉴》,然后再生活当中实践体会,经验有限的很

同时,按照倪师的说法,我最近在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边看边体会。

对于识人这一块,要划出点保留空间

因为,学习的人,修行的人会改变骨相,当对方一旦改变,你对他之前的看法就得改变

我们始终要记得曾国藩这个案例。

02,重点讲这个——用人

前文讲过好几个观点

比如:做事用人,和用人做事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给人的大脑定高价

另外一个就是如同掾和洽言对曹操所讲的:“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一节取也”

一个人,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你要做一个估算

但是,别把一个适合做总经理,适合做总裁的人,放在一线的具体岗位上来用

这就可能把人给用废掉,最后事情还做不好

孟公绰为赵、魏两家的家臣首领是能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小国的大夫”

为什么?

有的人就适合做高管,做垂拱而治的活,他的思想,理论,眼见,逻辑都很厉害,放在高位他是能发挥得很好的,

但是如果放在小的岗位,杂事多的很,忙的脚不离地,都是体力活,脑袋动用都是为了应付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像这种情况,一是他不一定干得好,二是他的思维会慢慢的被杂事挤占了,时间长了思维就不够用了

所以,我们在用人之前要先识人,识得人的能力该匹配在哪些岗位最合适,然后再来用他的能力

另外,用人的大脑,根据对方对你的价值重要性,能开高价的,不要往低了压价,否者,吃亏的是你与你的公司

对于知识分子来讲,讲出来的话是过时的,是过去式的, 对方脑袋里哪些要讲,但是还没有讲出来的话才是最新的。

如果你给对方的报酬打折, 对方给你的方案打折(你不一定看的出来),你觉得谁的损失更大?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要想对方的智慧不断迸发出来,就得给对方匹配相应的条件,这点至关重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