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甲骨文字典说字——化
844150

甲骨文字典说字——化

紫网2023-10-13 16:42:380

【甲骨文字典,化】

小时候父母常教育说要好好学文化。看到文化两个字,发现它包含非常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也称本土文化,而其他国家进到本国则被称为外来文化。文化细分的话有很多名称,如不同的企业有企业文化,又比如茶,服装,戏曲,书法,刺绣,武术等等行业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又比如传统文化按学派分又有儒家,道家,法家等等。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三皇五帝夏商周一直延续下来,到新中国成立,它是历经五千多年的文明沉淀和实践检验的文化,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流传承到今天的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甲骨文为最早成系统的文字,可以理解为文字之本,它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文明,甚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所以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一定要追本溯源,因为越本源的东西,能量越大。

【化,甲骨文不同写法】

那甲骨文的文与化又如何理解呢?

文的甲骨文有几种不同的写法,甲骨文的文像一个正面的人形,有些在人的胸口位置有纹理或一个心形。心里面对不同的理解代表着文化的不同。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们又是如何将智慧传递给后代呢,祖先们通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就是我们现在没有见过听起来像神话的那些故事,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他们一代一代都是通过口耳相传,还有用结绳来记事,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当时的结绳记事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古人们后来受到启发,把所看到的东西或对某些事物的理解用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的象形或符号来表达,比如说日就画一个太阳的样子,牛就画一个牛头的象形,人们看到这个符号就能明白表达的是什么。后来又创造出文字,文字中浓缩了祖先们在实践所获取的经验以及智慧,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一直传到今天。文字也是能突破历史时空,就像甲骨文,虽然才发现120年左右,但是经过古文字专家们的考释,目前释读的就有一千多字,从文字释读中我们也能感受古时人们生活的那些场景。

【文,甲骨文不同写法】

甲骨文字典对化解释:象人一正一倒之形,所会意不明,甲骨文字典上说化,没有明确具体指什么,目前对于它的本义指什么意还不明确,从字形来看,左边是一个侧立的人,右边的是一个脚朝上头朝下倒立的人,一正一倒,描绘出一个动态的画画,就像人后翻跟头,往后倒翻180度,再立起来和左边的人可以重合,在瑜伽中有一个姿势叫头倒立,从站立到倒立的这个动的过程,就像甲骨文的化的字形,从字形来理解表示变化。但是在变化中里面又似乎有一些规律可循。

就像太阳早晨从地平线升起黄昏落山。月亮从初一看起来是小月牙到十五的圆月的变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变化。又比如易经,元享利贞,贞下起元。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随着历史时代的演变也在与时俱进,我们不仅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精髓,比如尧舜禹治政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还有黄帝内经,道德经,论语,大学,中庸等等,也接纳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比如古印度佛教文化,世界科学文化,先进的哲学等。

【化,演变】

又比如我们学习知识,技能,学经典,学中医等等,也是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就是在学在知的过程中体验实践,然后变成真正有益于自己的,它能真正补济生命,能让自己不断提升。这个内化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所以呈现出来也尽不相同。就像我们吃东西消化然后运化,同样的食物,因每个人体质不同,所吸取的养份也是有差异的,而且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表现出来也各不相同。

在周四晚上,赵老师直播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在互动时有说到,比如传承中华文脉,文化自信,民族复兴,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老师说到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就是说我们学习首先是为自己,先自己成长,通过不断的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己的生命质量上升了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的去利益他人,乃至利益民族去传承发扬中华文化,如果自己只说没有践行,没有落到实处就容易成为一个空头口号。

化的小篆右边那个倒立的人形变成𠤎,说文:化,教行也。从𠤎(hua)从人,𠤎也是声符。教行指通过教育使风俗、人心发生改变,也就是教化。比如道德经中有说到:我无为而民自化。

化也有感化的意思,就像舜帝,在他不被父亲和继母弟弟待见时,他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居住,他去打鱼时把好的位置让给那些老者弱者,他的德行感化了众人,大家都跟着学会谦让,所居住的周围风气越来越好,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邑,相当于一个县城,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动天,舜的故事】

化又引申指风俗、风化,也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

又比如佛教术语中有化缘,就是与人结缘,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所以称化缘。向人化缘的目的,是为了广结佛缘。

人从生到死也是一个化的结果,于是化又引申表示死这个概念,古时指修道或修仙之人说羽化、鹤化。佛教中有些大德高僧端着安祥圆寂称坐化。

化也引申指化学的简称,如化工,理化,化学分子反应。又比如我们用的金属炊具,都是经过高温溶化,然后通过模型的制作打磨才能做出来。

【孙悟空的拿手本领,七十二般变化】

化也用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比如绿化、美化、电气化、大众化,科学化等等。

以上是对化的分享,请老师们批评指正,感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