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256:后出师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844195

《资治通鉴》256:后出师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紫网2023-10-13 17:18:380

学习内容:后出师表【原文】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当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昭于楼上应之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曹真遣将军费耀等救之。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将军王双追之,亮击斩双。诏赐昭爵关内侯。

---【原文华译】----诸葛亮听说曹休兵败,魏军东下,关中空虚,打算出兵击魏。群臣大多不赞成,诸葛亮再次上书刘禅说:“先帝深虑汉、贼不能两立,王业不可偏安,所以托付臣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然知道由我来主持北伐,才干和实力都不如敌人。但是,不北伐,王业也会覆亡。与其坐而待亡,不如北伐!所以不再犹疑,托付给我这项重任。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想如果要北伐,必须先平定南方,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我不是不爱惜自己,而是深知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所以冒危难以遵行先帝之遗愿,而议论的大臣们却不赞成我的计划。如今敌人疲敝于西(指二月北伐),又征战于东,兵法说要'乘劳’,乘他疲于奔命之时,我们就要进军出击。谨将我的看法,陈述如下:“高帝明智如日月,其谋臣深不可测,但也是经历艰险,身披重创,然后才转危为安。如今陛下不如高帝,我不如张良、陈平,而想以长远计策取胜,坐定天下,因此这是我所不能懈怠的第一个原因。刘繇、王朗当初各据州郡,高谈安邦定国的大计,动辄引用圣人语录,但满脑子都是各种疑虑和困难,今年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以致其兼并江东,这是我不能懈怠的第二个原因。曹操智计殊绝超人,用兵可以媲美孙子、吴起,但是也曾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于伯山,殆死于潼关,然后才勉强安定一时。何况我的才能微弱,而想不身蹈危险,就安定天下,这是我不能懈怠的第三个原因。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反叛,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败亡,先帝每每称赞曹操才能,但曹操也有这样的失败,更何况以我的低劣,怎么能要求必胜呢?这是我不能懈怠的第四个原因。自从我到汉中,不过一年时间,而名将接连逝世,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以及曲长、屯将(军队分部,部下分曲,曲下分屯)七十余人,突将、无前(都是打前锋的)、叟(叟就是兵,賨人兵)、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都先后死亡,这些都是数十年间积累起来的全国精锐,不是一州能产生的人才,如果再过数年,将会损失三分之二,那时候再用什么人来与敌人作战呢?这是我不能懈怠的第五个原因。如今确实是民穷兵疲,但是事业不可停息。既然不可停息,无论是行动还是等待,付出的辛劳和费用都是一样的,既然一样,不乘虚出击,难道要以一州之地和敌人比拼持久吗?这是我不能懈怠的第六个原因。时事局面是最难预测的,当初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拍手以为天下已定,没想到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斩下夏侯渊头颅,这是曹操失策,而我们成功。然后又发生了东吴叛盟,关羽覆灭,秭归挫败,曹丕称帝。凡事如此,难以预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弊,不是我所能预料的了。”十二月,诸葛亮引兵出散关,包围陈仓。陈仓已有防备,诸葛亮不能攻克。诸葛亮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在城外游说郝昭。郝昭在城楼上回答说:“魏国法律,你是知道的。我的为人,你也是知道的。我深受国恩,家里人口又多,没什么话说,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诉诸葛亮,直接来攻吧!”靳详回报诸葛亮,诸葛亮派他回去再说:“你兵少不敌,不要自取灭亡。”郝昭说:“前面话已经说完了,你赶紧走吧!虽然我认识你,但我的箭可不认识你!”靳详于是离去。诸葛亮自以为有大军数万,而郝昭守军才一千余人,又琢磨着东边援军没那么快能到,于是进攻。架起云梯、出动冲车,攻到城墙下,郝昭以火箭射云梯,云梯燃烧,梯上的人都被烧死。郝昭又以绳子系着石磨去砸冲车,冲车折毁。诸葛亮又制作了百尺高架,以箭射城中守军,又运土填塞护城河,准备直接攀城而上。郝昭在城内再筑一道城墙。诸葛亮又挖掘地道,准备挖进城里去。郝昭则在城内横着挖壕沟阻截。双方昼夜相攻二十余日。曹真遣将军费耀救援。皇帝曹叡召见张郃于方城,派他进击诸葛亮。皇帝亲自到河南城,置酒送行,问张郃:“等将军兵到之时,陈仓会不会陷落?”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没有粮草,屈指计算说:“等臣到,诸葛亮已经撤走了。”张郃昼夜兼行,还没到陈仓,诸葛亮粮食吃尽,撤退。魏将王双追击,诸葛亮击斩王双。皇帝下诏,封郝昭为关内侯。

【学以致用】01,如果前《出师表》还不能体现出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那么这个后《出师表》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蜀汉君臣都不想打,但只有诸葛亮要打,他们又没得办法阻止,就只能同意。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来这一出呢?或许诸葛亮看到了未来的一些现象,但是呢,又无能为力,没有办法讲出来,所以裹着大家去尝试博弈一下

02,诸葛亮讲了六条理由,总结下来就是1,要把事业干成,要成功,有点危险是正常的,刘备,曹操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危险重重2,再不打就没人了啊,老骨干,老兵都不在了,剩下一些身居高位却又贪生怕死的货色,到时候谁还记得当年第一代人的志向?谁还会践行光复汉室的使命?3,军事演习与军事战争,都是在消耗,还不如拉到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历练,万一博弈成功了呢?诸葛亮提出的理由有没有道理?看起来都有道理,但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再深度琢磨下,好像又没有什么道理,1,这个时候与刘备、曹操当年群雄涿鹿的时期不一样了,以前就算失败了,还可以兼并其他对手,还有机会壮大自己的可能,现在所有的失败都得花费很长的力气才能恢复另外,打仗是要死人的,在人数消耗之后的恢复中,魏国的版图更大,人口增长更快,人才也会更多,蜀国这么些地方,能支撑得起几次战争?

2,老兵快没了,但是老兵精神的传承有木有?将二代,三代的激励机制,传承机制有没有?没有这样的培训机制建设,这些老兵迟早都会没有的,但是趁着他们还在的时候,可以教人,可以鼓励后代。所以,这不算好的出兵理由

3,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开玩笑,打与不打怎么可能一样嘛以诸葛亮会“算”的本事,他当然知道这背后相差很大,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一厢情愿”诸葛亮这么讲了6条理由,张郃这边一句话直指核心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没有粮草,屈指计算说:“等臣到,诸葛亮已经撤走了。”司马懿也是在粮食补给上与诸葛亮耗着任你千变万化,我独掌乾坤,这个乾坤就是中心,就是关键因素,是军粮、军费

03,我们兵法上常听到的一句话:以正合以奇胜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乐于走“以奇胜”的路子,把心思放在这一块自己到底走什么路最适合没有想清楚,看到互联网思维厉害,就泡互联网,看到短视频,看到直播厉害,就撞进去了,一会儿流量,一会儿用户,一会儿私域......老板都可以把自己混成讲师了...只有少部分人踏踏实实干事,我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这两种都有的,只不过我只赞成“以正合”,整的花里胡哨的,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不参与,也给不了什么咨询与建议,不擅长的领域就闭嘴,没经体验过的也只能少发言你看,凭诸葛亮的本事,“奇胜”,对他来讲是标配啊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像这种大势、大道理面前,奇胜根本没用,就算创造了木牛流马,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木牛流马算是当时的“科技”了,但科技的东西,不能解决人在大道上面的偏失的问题

04,王师北定中原日.....不说陆游的宋代,就说东晋时期,整个东晋朝那种恢复国家统一的志向好像忘记了....这是国家层面看的或许,诸葛亮就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这些人的未来,可能偏居一隅已经习以为常了,志向没有了,还谈什么以后呢?忘记历史,不仅意味着背叛,并且很大可能就没有未来在过往的朝代更迭当中,每家“公司”的最后几代接班人都是不长记性,最后怎么样?前人犯的错,他照样来,然后呢,又一次群雄涿鹿....有的时候忽然感觉教员在文化上面ge一下的那种心境上悲凉,看的太远,身边缺少同类还能怎么办呢?身体的期限是有定数的,只能把该做的,能做的先做一下.....诸葛亮或许也是这样.....创始人已经不在了,一个参谋,军师,能怎么办呢?他能给刘禅家族立规矩吗?根本做不到的事....

最后,想起来一部京剧《空城计》中的最后一句,.....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任何的股权激励、股权设计,不应仅停留在表面的数字上,而是更多要考虑到人心和人性的因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