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海洋不是你们的垃圾场,是我的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3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自19世纪末,人类开始接触到核能,起初人类只是发现了它蕴含的巨大能量,对于它的辐射有多要命还不是很了解。
◇ 正在做实验的居里夫妇
比如居里和居里夫人就在家中的实验室里直接放置钍、铀、钚等物质,夫妇两人对自己暴露在辐射之下一无所知。甚至到现在,居里夫人曾使用过的研究文件、衣服、家具,甚至菜谱等物品都带有辐射。
等到人类对辐射的危害有一定认识后,对于核能设施和其产生的废料如何处理就愈发关注和警惕。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苏联。
1945年,苏联为了研制原子弹,在乌拉尔地区的城市车里雅宾斯克建立了一个配套工厂。随后,工厂里产生出来的核废料就都被苏联人排进附近河流,使得河流无法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
◇ 1945年正在修建过程中的马雅克厂
1957年,还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了史上第三大核事故——克什姆特核废料爆炸事故。放射性物质被风吹走,形成了一个长300公里,宽10公里的毒圈。尽管形势非常危急,但当地居民并没有得到任何通知,而是照常上班生活,直到辐射产生的后果愈发严重才把民众撤离。
◇ 克什姆特核废料爆炸事故形成的“东乌拉尔放射性痕迹”覆盖区域
◇ 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的警告牌
事后苏联政府把核辐射区改名为“自然保护区”,禁止他人随意进入,并且对当地民众进行健康跟踪。而当年的跟踪结果显示,出生的不到两万名新生儿中,有八分之一得了癌症,造成畸形或是骨骼里含有辐射物的更是数不胜数,有的受辐射严重的人在去世后要用铅棺材才能下葬,以防尸体继续污染土地。
一直到1989年,事故过去32年后苏联才承认。
不过这些灾难并没有影响苏联对核强国目标的追求,到了上世纪60年代,苏联有了核潜艇跟核电站,由于这两种东西都离不开海,苏联也算是靠水吃水,把大海当成了核废料的天然排放地。
◇ 摩尔曼斯克地理位置
北方舰队的基地,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是苏联最重要的核潜艇基地,它附近的海湾也随之成了辐射高风险区。而这块海域之所以成为辐射高风险区,是由于频发的事故造成的,比如1961年K-19号潜艇核反应堆事故,该潜艇在返回基地途中,由于潜艇循环泵焊接不到位,导致焊接开裂,循环泵被卡住。在8名战士舍命对开裂处进行焊接后,潜艇返航维修途中,又将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喀拉海里。
◇ K-19核潜艇
◇ 克拉斯诺耶·索尔莫沃工厂
除了核潜艇在任务中排放放射性废水外,在建设中也发生过类似情况。1970年,位于高尔基(即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的克拉斯诺耶·索尔莫沃工厂,一艘正在建造中的K-320核潜艇发生反应堆爆炸事故,当场造成12人丧生,由此产生的放射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伏尔加河中。
同样在1970年,苏联K-8号核潜艇在比斯开湾遭遇故障,核反应堆起火,在一番救援之后也无力回天,潜艇沉在4000米的深海。它这一沉不要紧,和它一起沉没的还有两颗核鱼雷,它们随时可能被引爆不说,每天还在往外释放核辐射。到了1986年10月,又有一艘核潜艇K-219发生事故,导弹舱里一枚导弹发生爆炸,这次爆炸不但将这枚导弹的2个核弹头炸飞落入大海,而且K-219也因为进水过多而沉没,连同上面余下14枚核导弹和2个反应堆沉入大西洋。
◇ 1986年发生事故的K219号核潜艇
除了战斗巡航发生事故沉没的核潜艇外,还有若干艘核潜艇是因为人为故意导致的污染。
这其中最传奇的当属K-27号核潜艇,这艘潜艇在服役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无法修复,1981年经过多年放置后,被污染的反应堆舱被灌满水泥,于1982年在喀拉海凿沉。凿沉过程也是非常粗野的,由于沉海的深度不足,潜艇头部撞上海底时,尾部还在水面上,于是同行的打捞船开足马力撞击它的腹部将其撞沉。
◇ K-27号核潜艇
◇ 北冰洋地区沉没的苏联核潜艇
可以说喀拉海可以称为苏联“专用核废料垃圾场”,苏联在中后期由于多重原因,在处理核污染的问题上变的愈发随性,喀拉海的核废料大都由北方舰队扔下,军舰上的核反应堆拆下后被直接丢到海里,一些核反应堆甚至连事先拆卸燃料的步骤都省掉了,直接开到海上凿沉。
到今天,在喀拉海的海底,至少5艘核潜艇、16个反应堆、19艘装满放射性核废料的船只和17000个装有放射性废料的容器。这里成了全球最著名的核垃圾场,外界甚至称这里为“放射性垃圾的水族馆”。而在喀拉海附近的安德列夫湾污染也不逞多让,这个海湾内建有三座海底核废料储存库,存放有两万多支废弃的核燃料棒,虽然俄方一直声称利用特殊混凝土建成的核废料库非常坚固,但一家挪威环保组织却声称,混凝土墙壁已经出现了大小不等的裂缝,那些放射性颗粒正在随着水流,从缝隙里“溜”出来。
◇ 安德烈夫湾核废料禁区
◇ 核潜艇的固体放射性废料封装进红筒,液体放射性废料装进灰筒,装满后沉入海底
由于这种简单粗暴的排放,使得这些海域早已经臭名远扬,跨越北冰洋的北极航线已经率先遭殃,很多害怕辐射的船主宁愿多绕路也不愿意驾驶船只到喀拉海兜一圈。
除了把核废料简单粗暴丢进大海,苏联在其他领域上处理核燃料也这么随性。
1975年,列宁格勒核电站发生事故,过程与后来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核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加上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后续处理也是及其糟糕,储存核废料的仓库失火,用于救火的水被污染后未经处理任由其渗入地下。好在是当场造成的污染规模小一些,因为损失不大,苏联当局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核电站的设计运营方面存在问题,终于在11年后爆发了切尔诺贝利事故。
◇ “宇宙”-954核动力卫星
◇ “宇宙”-954核动力卫星坠落位置示意图
当时,苏联的核技术不仅用在核潜艇,核电站,甚至还制造了大量核动力卫星。1977年9月18日,一颗核卫星从加盟国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三个月后就发生了故障,1978年1月在加拿大西部上空坠入大气层,起初苏联当局称“卫星在进入大气层时已经完全烧毁”,不过,现实是大量放射性碎片散落在从大奴湖附近的加拿大领土上。
为了清除这些放射性碎片,加拿大和美国联合小组在1978年通过徒步和空中寻找的方式展开了两次清除行动,最后找到了12块大块碎片,但附近土地因为核污染已经无法使用,为此加拿大政府向苏联提出了600万加元的赔偿要求,苏联只付了一半。等苏联解体之后,剩下的钱俄罗斯不认,成功赖掉。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虽然退出历史舞台,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对待如何处理核废料的问题,依然采用老办法。
◇ 装载了900吨由核潜艇冷却剂和清洗液组成的放射性废物俄罗斯海军TNT-27号油轮
◇ 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对投放地点进行辐射检测
1993年,一艘俄罗斯船只在日本海投放了900多吨核废料,一艘环保组织的船只全程跟踪这艘船并进行了实时报道,引发了全世界一片哗然。然而俄罗斯环境部长却说:“本国没有安全处理这些废料的财力,需要国际援助,如果国际不给就只能接着倒。”这个答复,几乎把世界主要国家都惹火了,当时中国的《世界知识》杂志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海不是垃圾场》痛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在世界主要国家的联合施压下,俄方最终承诺以后不再向日本海倾倒核废料。
其实,回顾苏联部分核事故以及核废料处理方法来看,最有可能孕育出哥斯拉的地方应该在北冰洋。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