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智慧从何而来?
844534

智慧从何而来?

紫网2023-10-14 11:57:470

说起智慧,我们会想起“聪明”这个词,经常听人说二者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儿呢?我想起一个故事,说地上有两张纸币,一张1元,一张100元,聪明的人会捡100元,智慧的人会捡1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好处的背后都有对应的代价,聪明的人能看见眼前的利益,智慧的人能看见背后的代价。三国时期的杨修很聪明,总是能猜透曹操的心思,结果被曹操杀了,杨修以为自己的聪明会被曹操赏识,却不明白他的这种聪明让曹操感到了威胁。在日常生活中,聪明的人是外露的,大家都觉得他聪明;智慧的人是内敛的,常常被人看做傻子。

以上是我理解的聪明和智慧,智慧胜过聪明,那么智慧从何而来呢?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认为是“吃一堑长一智”,有的人认为是学识渊博得来的,这些说法都有道理,而我想说智慧来自于自我克制,《大学》里有这样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觉得这是对智慧来源的一种很好的说法。

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是:知道停止然后才有定力,有了定力然后才能冷静,冷静下来然后才能心安,心安下来然后才能正常思虑,正常思虑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这样看起来好像依然不明白它在说什么,这让我想起乌鸦喝水的故事:有只乌鸦口渴了,发现眼前有半瓶水,但是嘴够不着,如果乌鸦一直在想“我好口渴,我好口渴”,它是永远喝不到水的,因为它的头脑被这个念头占满了,无法正常思考。如果乌鸦暂时停止“我好口渴”的这个念头,它就开始产生定力,过一段时间它就会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它就不再被“口渴”这个念头困扰,然后内心就会变得安定,内心安定了就开始正常思考,正常思考就会想出往水瓶里填石头的做法,最后就会喝到水。

可见,智慧的起点是暂时停止我们内心的渴望,我们越是想得到什么,首先要暂时停止“我要得到它”的这个念头,然后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这个念头沉下去(就像是停止摇动浑浊的水,让它慢慢变得澄清起来)。等这个念头沉下去之后,我们内心就变得清明和冷静,冷静下来就会感觉到安定,就有了安全感,这样就能正常的思考了,接下来就会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来满足我们的渴望。

这一系列过程(止、定、静、安、虑、得)所用的时间越短,人的智慧就产生的越快,归根结底是如何快速停止我们内心的杂念,如何做呢?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首先要分得清是非对错,其次坚决摒弃掉其中错误的念头。就像一杯有泥土的水,让它快速澄清的方法就是把其中的泥土清理出来,泥土越少,水从浑浊走向澄清的时间就越短。

佛教有各种戒律,道家让人清心寡欲,儒家教人克己复礼,看似有差异,但都是一样的目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