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王诩-【却乱第十四----原文和译文】
844705

王诩-【却乱第十四----原文和译文】

紫网2023-10-14 14:25:500

作者:潘长宏

2023年7月19日

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高层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却乱第十四----原文】

将为肢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橘,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橘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故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网罟屋州闾乡里者,曷常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其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代而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却乱第十四----译文】

要想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强盗,就要把箱子、口袋用绳子捆紧,用锁锁牢。这就是历来人们所说的聪明办法。但是大的强盗来了,则背起柜子、举起匣子,挑着口袋迅速逃走,还唯恐绳子捆得不结实。这样看来,以前所谓的聪明人,不都是在为大盗收拾财物吗。 因此 曾经试论这个道理:世俗所说的聪明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积累的财物呢?那些所谓圣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看守财物呢?

怎么能知知道是这样呢?从前齐国城邑密布,鸡犬之声相闻,打猎、捕鱼和耕种的地域纵横二千里。在整个国土范围内,赖以建立的宗法制度,管理各级区域的体系,没有不是遵循圣人的准则的。可是田成子在一天早上杀掉了齐国国君,而窍得了国家政权。其所窃得的岂止齐国的政权,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的智慧和礼地一同窃取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窍国的名声,然而其统治地位却像尧舜一样安稳,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不敢诛伐,已经控制齐国二十代了。这不恰好说明,田成子在窍取齐国政权时,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智慧和法度一同窍去了,并以此来保护其本来属于强盗的自身吗?

【王诩领孙膑庞涓布阵的故事】

据说,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弟子,而且鬼谷子非常器重二人,一日,见时机已成熟就将孙膑和庞涓叫到身边说:“今日我教你们排兵布阵。”就见鬼谷子拿起石桌子上的一碗赤小豆和一碗绿豆,带着孙膑和庞涓来到演兵岭上。

鬼谷子手抓一把赤小豆,口中嘟哝着然后说声“走你!”将手一扬豆子就撒了出去,就见这些赤小豆一落地,三蹦两蹦就变成了无数个红衣人,他又抓了一把绿豆嘟哝了几句仍然说道:“走你!”

将手一扬,落在地上的绿豆蹦来蹦去变成了无数个穿着绿衣的人,鬼谷子左手一指红衣人站成了一个方阵,右手一指绿衣人也站成了一个方阵。

又见他拿过一把刀割下一把草手一扬说道:“疾”就见演兵岭上顿时人声鼎沸,万马奔腾,孙膑和庞涓惊得目瞪口呆。鬼谷子命孙膑为赤军帅,庞涓为绿军帅,二人站在高台上,各领已军与对方交战,鬼谷子在一旁指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