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霸道形意· 练打十法则
845264

霸道形意· 练打十法则

紫网2023-10-15 12:21:420

天下武功

形意拳 起落钻崩处·五行任纵横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三节,是把一个人的身体分成三个部分:手肘是梢节,身躯是中节,足跟是根节。这样,一个人的身体就被分为梢、中、根三个节。再详细说,梢节中也各有三节。例如,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这就是梢节中的三节。又比如,足是梢节,膝是中节,胯就是根节,这就是根节中的三节。再比如,头是梢节,心是中节,丹田(在脐下三寸,这里寸是本人中指中节两纹之间的距离)就是根节,这是中节中的三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坚持起、随、追三者的密切配合,就是说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上。这样做好了,才不会犯长短、曲直、参差、俯仰的毛病。所以说,练形意拳三节的概念要弄清楚。

那四梢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说:发为血之余,头发是血梢;齿为骨之余,于齿是骨梢;爪为筋之余,手足指甲是筋稍;舌为肉之余,舌是肉梢。它们四者必须一起动,四梢一起动了,劲就从里面出来了。有的人说综合两手足是四梢,不是这样的,这样说没有道理。学形意拳的很难明了四梢的概念与提肛的要领,以及这五者合一的道理。练好了提肛精力就充沛了,练好了四梢动作就迅速了。

在搏击时的方法是:头要上顶,肛门要向上提,丹田心气要凝聚,内五形要往外发,四梢要一起动作,三尖要分明。

形意拳家认为:五形有内外之别。什么是内五形?它就是指的人的心、肝、脾、肺、肾;什么是外五形呢?它就是指的耳、鼻、口、眼、舌。打形意拳与内外五形的关系是:内五形相动,外五形即相连,内外五形是一家。

形意拳法:内有三抱。什么是三抱?一是丹田要抱(凝聚);二是心气要抱(全神贯注),三是两胁要抱(肘护着两胁)。明了三抱要多一势(攻守都可得到优势)。形意拳还有三提。什么是三提?一是肛门要提;二是肾中要提(内外肾的气要聚在一块);三是筋骨要提(周身筋骨肌肉不松弛)。明白了三提多一力。形意拳还有三法,就是眼法、手法、足法,明了三法就会多一急(快)。

技击的道理是:足打七分,手打三分。在打拳的时候,五形四梢要齐全。拳打起来,有八个势子。即:抱、扣、劈、进、推、托、代、领八势,在行拳的时候,必须浑身举发。气到的顺序是:头要往上顶,肩膀要往下垂。若论行拳时的精气神的妙用,就好象海水的波浪样的澎湃着。学形意拳的不容易明了这个技艺(在坊刻本中,此下有珍珠倒卷帘五个字,不可解,疑是作者伪夺),明了这个技艺的含义,才是真武艺。

五行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金、木、水、火、土。它在内对应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在外对应人的五宫。心属火,心急就会产生气力。脾属土,土动则力能攻战。肝属木,木急火焰就成了。肺属金,肺一动便成了惊雷。肾属水,肾一动速度能增快,就象飞一样。这个五行在人身的内部健全了就会表现出上述的样子。

所以说,人的一身有五道关口,没有人把守,自己会遮拦的。如天地在交会的时候,乌云遮蔽住了日月一样。形意拳练好了在技击时,就能保护住身体内的五脏。这真是正确的理论。这中间最应当弄透彻的是:乎心与心通,属火;鼻尖通肺,属金;火到金处,金就变成了灰。这是自然的现象和道理。

形意拳的身法有八个要点。即:是起、落、进、退反、侧、收、纵等八个动作。什么叫起呢?就是起势要把身躯横着。什么叫落呢?就是一势做完,把身躯顺势放端正,顺势而成。什么是进呢?就是前进的步子要放低。什么叫退呢?就是往后退的步子要升高。什么叫反呢?就是反身要顾着右。什么叫侧呢?就是侧身要顾着左。什么叫收呢?就是防守时如收欽而伏着的猫儿。什么叫纵呢?就是攻击时,放纵如下山的猛虎。它们八者之间的精神实质是以中正平和为宜,以动作真正做到准确为适当。这又必须与前面讲的三节之法互相连贯着,这又是不可以不知的道理。

形意拳的步法包括了寸步、殿步、过步、快步和剪步等多种。这些步法并不是随意使用的,而是根据与对手的距离和实际情况来选择的。比如,如果你与对手距离较近,只需要用寸步就能迅速接近对手;如果距离稍远,那么就可以选择过步或者快步。每一种步法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优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接下来是手法。形意拳的手法包括了单手和双手两种。手起时要如同燕子钻林,但必须要束着翅膀,束身而起;手落时要如同燕子取水,但必须要两手交叉,并起而落。举手时要像举鼎一样有力,手落时要像分砖一样迅速。手法的要求看似复杂,但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力、更好地保护自己。

再来看看足法。形意拳的足法同样非常重要。起足时要翻,落足时要钻,最忌用脚踢,而适宜用脚踩。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非常强的协调性和控制力。足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移动身体,更是为了更好地发力、更好地控制对手。

除了步法和手法,形意拳还有一套完整的攻防体系。打拳时,要快手毒步急,三尖要相对照。这里的“三尖”指的是鼻尖、手尖和足尖。只有这三尖相对照,才能形成有效的攻防体系。打拳时,身子要催肩膀,膀子要催肘,肘臂要催手,这样才能形成连贯的力量输出。

形意拳的上法,即是进法。进法的妙用,是以手足为妙用。进法的奇妙,着重在于手足。而且关键在于全身配合。进法的起手是丹风朝阳式,进法的起步是用抢步。抢上去进步是揉打法,而必须三节分明,四梢要齐,身法要活,五行要齐备。然后,根据敌人距离的远近,随着用手足身法的老嫩,一动就能达到目的。而其方式着重在六个方面:即工、顺、勇、急、狠、直。工就是巧妙的意思,顺是顺其自然,勇就是果决,急是紧快,狠是动不容情,直是指发必中敌。这样对方难以辨明真实意图。倘若以上六个方面都做到了,上法就算得到了。

形意拳的顾法是用手、肘和身躯罩住敌人的全身,使敌人不能移动的意思。形意拳的截法有五个方面:截手、截身、截面、截心、截言。截手是敌人先动手我立刻截住他,截身是敌人未动手我先截住他;截言是敌人言语一露我立刻截住他;截面是敌人脸部表情一露立刻截住他;截心是敌人显露出眉喜眼笑、甜言蜜语、貌似恭敬时,立刻防备敌人腹中毒剑,趁这个时机就截住他。由此可见,在技击中截法岂可缺少!

顾法、截法和追法是一气贯串的,也就是说,三者是随身而紧密结合的,好像追风赶月,丝毫不能放松的。应做到敌人想动一动也不可能,这样敌人有邪术也不怕!

形意拳所调养的三性是:见性、灵性和勇性。两眼是见性,身是灵性,心是勇性。调养这三者,在武艺技击中有妙用。因而练形意拳的,眼睛常循环视看,身躯要时常照应,思想要时常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精神饱满,脑筋灵动,才不致被敌人所利用。练形意拳的,应成为知机善变的明白人。

形意拳所指的动法是指内在的动,就是说以无形的意念去接那有形的外表。这个道理固然难以用言语表达明白,然而这个道理也可理会到的。总之,人的志是气的统帅,心一动而气就随着动,这气好比身体的光,意一动而力就随着到了,这就是心动意至的道理。

今天学武艺的大都用创劲(刚劲)、艺劲(巧劲)或崩劲(猛劲),这都不是形意拳所用的劲。劲之精要所在是粘劲。因为创劲太直,难以起落变化;艺劲即功劲,它又太死难以变化;而崩劲太促难以灵活变化。总之这三种劲都属于强劲露了形而不灵。惟有粘劲又捷又灵用起来如同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形。手到劲发而不费力,又像大风一过百草都倒了,又如虎之登山龙之升空。

故此,以上十个法则如果能一以贯之,形意武艺就成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