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庄子《人间世》启示录:懂得止住是自知之明,心理成长始于自知,经过觉察,终于习惯
847060

庄子《人间世》启示录:懂得止住是自知之明,心理成长始于自知,经过觉察,终于习惯

王明鹏王明鹏2024-02-13 15:08:070

庄子在《人间世》讲了颜回请教孔子如何做官故事。颜回听说卫国国君治国无方,想到卫国做官,造福黎民百姓,由此请教孔子如何为人处世做官。在这个杜撰故事里,孔子显然不认同颜回想法,指出卫王性格暴烈,伴君如伴虎。颜回认为可以外圆内方,避免直接批评建议,用讲古人故事方式间接劝谕。上述想法被孔子反驳后,颜回请教孔子如何与上级打交道,孔子给出做法是保持“心斋”,“虚而待物”,标志是“不入则止”,如果对方表示异议就闭嘴不说,懂得止住,做到止住。通俗解释,庄子认为要始终保持虚心状态,不用感官和意识,而用心灵和外界外人打交道。说实话这个状态太理想,普通人做不到,但庄子提出的对方听不进去就止住,这个太有实用价值了,是人际互动必需。“止得住”,看到别人不感兴趣,就是能知趣,懂进退,适可而止,知道停止,做到停止。这个事儿是常识,只不过会的不难,难的不会。我们都是凭借常识活着,但活得好就要深刻体会常识的力量,把自知变成自觉,问题在于一要知道,二要觉察,三要止住。做到止得住多么困难,举个学车例子。当年学车态度端正,学习认真,本来场地内练车还跟得上,突然被教练带到马路上练车,又晚去没听到注意事项,顿时蒙圈了。开车时候听着教练指令,机械的加油、转向、停车,不敢加油门,完全“忘我”。这个忘我真如傻子一般,又如提线木偶一样,是失去意识自己,却没有庄子说的拥有灵魂自我。其实这是六神无主,也叫不知所措,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一个上午的练车结束,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这里,就是不知道为何如此,那个时候不知道情绪对言行的巨大杀伤力!现在知道那是恐惧情绪,以及由此带来自我保护的退行行为!觉察出现在下午跟车练习,发现驾驶座上开车同学迅速加速,到了路口时候踩刹车,让车子慢下来。原来车子是有刹车系统的,会刹车会开车,学车困在这个点上,说出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吧。“会刹车会开车”,继续推理下,就是“止得住”,知道止住,做到止住,才可以放心大胆加速踩油门,能止住是关键。所谓艺高人胆大,是因为人家有止得住的底线思维,懂得适可而止,关键时候能停止,避免不可接受的损失。学车时候,当然知道有刹车,也在不断使用刹车,但这仅仅是自知之明,经过挫折之后,才有觉察,变得有意识,懂得使用刹车,经过练习游刃有余开车自如。所谓开车,不过是重复踩油门和踩刹车罢了,但是做到踩刹车,能够止得住,最为关键。“止得住”,开车如此,人际互动也是如此,庄子强调“入则鸣不入则止”即是此意,要做到止得住,前提是情绪稳定,也就是处于“心斋”状态,放空欲望(情绪来源),虚心以待,看见自己。人的心理成长都是始于自知,经过觉察,终于习惯,习惯成自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