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欣赏-唐-李翰---【蒙求--98】
845398

欣赏-唐-李翰---【蒙求--98】

紫网2023-10-15 14:38:510

作者:潘长宏

2023年9月28日

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 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

【作者简介】

李翰[约公元七六零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擢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天宝末,房琯、韦涉俱荐为史官。禄山之乱,从友人张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攻围经年,食尽矢穷方陷。睢阳人瑁其功,以为降贱。翰乃序巡守城事迹,撰张巡姚訚等传两卷上之。肃宗方明巡之忠义。士友称之。累迁翰林学士。病免,客阳翟卒。翰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李翰的著名作品《蒙求》被收录在"唐诗"卷881-1。

【蒙求98-原文】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211。孔愉放龟,张颢堕鹊212。

【蒙求98-译文-1】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刘向《列女传》:“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句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君子谓子发母能以教诲。”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附》:“(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又引《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增修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沔上猎,吴获晋人先伤者,皆送而相还。抗尝疾,求药于祜,祜以成合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于抗,抗曰:'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蒙求98-译文-1】 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晋书·孔愉传》:“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其先世居梁国。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祖竺,吴豫章太守。父恬,湘东太守。从兄侃,大司农。俱有名江左。愉年十三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吴平,愉迁于洛。惠帝末,归乡里,行至江淮间,遇石冰、封云为乱,云逼愉为参军,不从将杀之,赖云司马张统营救获免。东还会稽,人新安山中,改姓孙氏,以稼穑读书为务,信着乡里。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永嘉中,元帝始以安东将军镇扬土,命愉为参军。邦族寻求,莫知所在。建兴初,始出应召。为丞相掾,仍除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时年已五十矣。以讨华轶功,封余不亭侯。愉尝行经余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及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会稽后贤传》曰:“孔愉尝至吴兴县余干亭,见人笼龟于路,愉求买放之。至水,反顾愉。及封此亭侯而铸印,龟首回屈,三铸不正,有似昔龟之顾,灵德应感如此。愉悟,乃取而佩焉。”(《艺文类聚》卷九六。《搜神记》卷二十略同)

《幽明录》曰:“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鹊,飞翔稍下,坠地,民争取,即化为一圆石。颢椎破之,得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表上闻,藏之秘府。颢汉灵帝时至太尉。”(《艺文类聚》卷四六,卷九十则引作《搜神记》,文字略异).

【蒙求98-释义】

勾践亦作句践(前520—前465),姒姓,名鸩浅,夏禹后裔。春秋五霸之一。成语卧薪尝胆即出自勾践。投醪,醪是浊酒或醇酒,勾践把别人送的酒倒入河水的上游,让士卒在下游共饮,以示同甘共苦,共同御敌。陆抗(226—274),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孙吴丞相陆逊次子。尝药指孙吴将陆抗与西晋将领羊祜在守卫边境时,羊祜曾将自己配制的药馈赠陆抗治病之事。这是羊祜的德化收服策略,也是二人重信义的体现。孔愉(268—342),字敬康,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东晋大臣,名士。出身名门,曾祖孔潜汉末太子少傅;祖父孔竺孙吴豫章太守;父亲孔恬西晋湘东太守。堂兄孔侃大司农。死后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放龟即买回售卖的龟放归水里,龟在水中流左顾四次。后来孔愉封余不亭侯,铸印时龟形印纽向左偏,连铸三次都这样,铸印工匠把这事告诉孔愉,孔愉明白了,就佩戴了这个左顾的侯印。意思是孔愉能封侯,是放龟的善报。

【蒙求98-欣赏】

句践投醪与句践分糗糒,就是有美酒和干粮要和将士共享,同甘共苦,共同战斗。陆抗尝药的故事发生在守边将领吴将陆抗和晋将羊祜之间,其影响很大。陆抗认为不管大小地方,都需要信义之人;而有人认为羊祜、陆抗的行为有失朝臣的节操。用现代人话说,信义精神就是默认的、平等、友善的普世契约精神。孔愉在余不亭这个地方散步,见有人把一只龟放在笼子里出售,孔愉买龟放生,龟在水中多次左顾孔愉。后孔愉封余不亭侯,铸造侯爵印时,印上的龟纽铸造三次都是左顾,铸工告诉孔愉这个细节,孔愉明白后就将这个印绶佩带了。张颢将坠地鸟化成的圆石刺破,得到一块金印,上面的文字是“忠孝侯印”。后张颢官至太尉。张颢的故事来自《幽明录》,这可以看作是灵异;但孔愉的故事来自正史,就不能单纯看成灵异故事,而是善恶有报的因果故事。

【陆羊之交美名传】

话说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代魏,公元280年晋灭吴。称帝建国最晚的吴国,居然是三国之中最晚消亡的一个,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吴最后一位名将——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东吴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陆抗虽然出身江东大族,但他却遭受了常人难以接受的困苦与磨难。孙权晚年突然变得昏聩而猜忌,纵容“二宫之争”,导致东吴朝堂上下“举国中分”,大臣分成两派相互攻讦。不知是有意无意,江东士族顾家、陆家都遭到了孙权的“打击”。孙权称帝后,陆逊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出将入相,主持吴国军政近20年的时间。然而,由于陆逊遵从嫡庶之分,坚定的支持太子孙和,应该让鲁王孙霸之国。被孙权多次派遣使者责让,陆逊愤忿而卒。陆逊去世时,陆抗年仅20岁,孙权任命他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陆逊生前被杨竺指控罪状二十条。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令孙权消除了对陆逊的愤怒。

246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251年(孙权临死前),陆抗还都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着泪对他说:“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孙权死后,吴国朝政先后由诸葛恪、孙峻、孙綝等人把持,少帝孙亮被废,景帝孙休在位几年即病逝。孙休死后,众臣迎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是为吴国末代皇帝,也是鲁迅先生口中“特等的暴君”。但由于当年陆逊支持孙和,所以孙皓比较信任陆抗。

259年拜镇军将军,镇守西陵,负责从关羽濑到白帝城段的防务。翌年,假节。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270年,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守乐乡。272年8月,西陵督步阐害怕孙皓治罪,举城降晋,送侄步玑赴洛阳为质,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十月陆抗闻讯,急遣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部进围西陵。晋武帝则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以救援步阐。陆抗为避免腹背受敌,命吴西陵各军自赤溪至故市构筑高墙,内用以围困步阐,外则抵御晋援军,却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诸将都不理解,陆抗认为西陵城是当初自己修筑的,其坚固程度和易守难攻自己最清楚。现在当务之急是把步阐包围起来,对外抵抗晋国的援军。最终按照陆抗的部署,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终于击败晋军,攻克西陵。陆抗入城后,修治城围,然后东还乐乡。陆抗虽立大功,却“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孙皓称帝后,荒淫残暴,胡作非为。陆抗虽远驻西陵,但是听说朝政混乱,深为忧虑,曾多次上书。但均不为孙皓采用,陆抗鞭长莫及,也只好恪尽职守,慎保边圉。孙皓虽然残暴酷虐,但却知道重用陆抗,所以陆抗镇守西陵,成为晋国最大的阻碍。

羊陆之交身死国亡:虽然孙皓残暴,吴国国力大衰,但有陆抗镇守边境,晋国大将羊祜也知道灭吴的时机未到。于是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

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给他,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仰而服下。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孙皓无言以对。

公元274年7月,陆抗病重,自知时日无多。给孙皓上疏,陈述西陵作为军事要塞非常重要,劝施仁治,增加西陵的兵力,以应对晋军顺流而下,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陆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陆逊、陆抗父子为江东孙氏政权,可谓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辱没陆氏一门忠烈的名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