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孙可望作为大明汉奸,贡献很大,他的货币改革清朝和吴三桂都在用
845660

孙可望作为大明汉奸,贡献很大,他的货币改革清朝和吴三桂都在用

紫网2023-10-16 09:55:290

并星标我们

清军

说道明末农民军,一般印象就是只会搞破坏,农民军焚毁凤阳、李自成水淹开封,都给两地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大西军张献忠更是被冠上了屠尽四川的大帽子。但是长期被人指责的张献忠,其手下义子孙可望却是明末农民军中的另类,他是农民军中为数不多的文治派,大西军进入云南后,孙可望在云南积极推行货币改革。孙可望对云南的经营是永历政权能在西南一隅和满清对峙十数年的关键(以云南沦陷、永历南狩缅甸算,永历朝12年;若以永历帝殉国算,则为14年)。但同样是孙可望,掀起了永历朝内讧,失败后直接当了汉奸,将云南情况尽诉清军,直接加速了云南的沦陷。而孙可望的货币改革被清朝和后来割据云南的汉奸吴三桂所全面继承。

一、孙可望简介

孙可望,陕西人,明末农民军将领。1630年随张献忠造反,后被张献忠收为义子,为张献忠集团智囊。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孙可望即被封为首席大臣,节制大西诸文武。

1646年,清军侵略四川,张献忠战死。永历元年(1647),大西军残余势力在孙可望和张献忠另一位义子李定国的带领下转战云贵。同年,孙可望称王。至1651年,孙可望接受永历帝招安。次年,孙可望派军护送永历帝安全抵达贵州安隆,显示了对明朝的效忠。此后,孙可望借永历帝的正统BUFF发展辖地经济,使得明朝能凭借西南一隅抗清数载,完成了弘光朝都没有做到的事。

1652年,民族英雄李定国在桂林大败汉奸孔有德,迫使孔有德结束了罪恶的一生。此功使得李定国瞬间成了永历朝的顶梁,声望反超孙可望,孙李矛盾瞬间扩大。此后孙可望逐渐脱离永历朝廷,割据一方。1657年,孙李兵戎相见,李定国以少胜多,使坐拥十万大军的孙可望,仅率50骑逃亡。著名黔剧《龙城惊变》即以孙李二人矛盾为故事。1658年,不甘失败的孙可望落水当了汉奸。满清以封王和巨利诱惑孙可望说出西南虚实。

民族英雄李定国

至1660年,云南几乎全境沦陷,永历帝逃亡缅甸,孙可望价值被榨干,清朝对他失去兴趣,同年孙可望死(广泛的说法是被清朝所害)。1661年,汉奸吴三桂杀死永历帝,李定国在云缅边界听闻噩耗,悲愤交加,次年病逝。至此孙家再无用处,其家待遇不断被缩减,至1771年,孙家所有恩赏全部被剥夺,彻底退出历史。

当了汉奸的孙可望

虽然孙可望做过错事,甚至他对永历朝的灭亡负有最大、最直接的责任,但同样是他,推行的货币改革使得永历朝能凭借西南一隅和清朝对峙十数年。明史专家顾诚就认为:孙可望功大于过,接管和改造南明永历朝廷,创造一个足以同清廷抗衡局面的是他,而且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做到过。

二、孙可望改革货币

至永历朝,大明仅剩西南一隅,而清军却坐拥中原、江南等富庶地区。西南一隅抗击天下,长达十数年,完成了拥有江南财富的弘光朝都没有做到的事,关键就在孙可望。在孙可望的诸多云南经营政策中,最核心的政策就是货币改革,只有货币畅行,才能满足商业运转,才能积累财富。

早在1644年的成都,孙可望就发行了铜钱“大顺通宝”。1647年,孙可望、李定国进入贵州,此年永历帝在广东登基。当时世镇云南的大明黔国公被叛乱的土司四处驱赶,云南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孙李遂向云南发展。大西军收复了诸多被土司攻占的城池,孙可望在占领区设置四府,为了维持大西军物资,孙可望开始推行铜钱流通。

明军的城池

同年,孙可望在临安府(今云南省建水县)被明朝御史任僎劝进为“国主”,号东平王,发行铜钱“兴朝通宝”。清代的《罗次县志》认为,此时的孙可望已经建立“兴朝”政权。但今天大多研究认为,孙可望野心大、权力欲旺,但他谋求的是曹操那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一人之下的权势,在民族危机面前,此时作为西南最大势力的孙可望保持了一定克制,没有谋逆称帝建国,“兴朝”的“朝”和“国”同意,兴朝就是兴国,意思是振兴国家、振兴明朝。

早在1646年,张献忠反击清军前就对孙可望等人说:“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之;我死,而急归明,毋为不义。”连曾经掘了朱家祖坟、和朱明不共戴天的张献忠,在民族危亡面前都愿意放下仇恨共同御敌,在局势严重恶化的1647年,孙可望等人更是只能襄助大明正统,所以《罗次县志》的说法过分夸张。

兴朝通宝

1647年4月,孙可望等人从土司手中收复昆明,正式提出了“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的口号。自此在民族危机面前,地主阶级(明朝士绅官僚)和农民阶级(孙李等农民军)放下阶级仇怨,开始合作。

1651年,永历帝正式下旨招安农民军,孙可望被封秦王。同年,孙可望向自己的势力区下达命令,奉永历正朔,改铸永历通宝。此后,孙可望以大明正统的身份公开在西南明朝势力区推行“废贝改钱”和“折银钱”制度,二者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经济发展,也是维持西南抗清的主要原因。

三、改革货币的影响

历史上云南长期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元代,中央直接统治云南后,依旧以海贝作为等价物。而且云南多矿山,明代云南的白银产量占大明白银产量的一半,所以白银也是当地流通的主要货币。在嘉靖时期,明朝试图废止海贝,统一用中央政府发行的铜钱,但没有成功。到孙可望入滇之前,云南商贸“大数用银,小数用贝”的局面都没有改变过。

孙可望入滇之初,仍是贼寇作风,以打土豪、掠民财为主。他们每打破或收复一城,就“挖本家窖,开本家夹墙,凡可用之物,悉为贼有”。但随着农民军在云南扎下根,孙可望开始进行根据地建设,推行货币改革。针对云南历来用贝的习惯,孙可望用铁血手段,“禁民用贝巴,违令者刖劓之”。

孙可望被招安后,又推出“折银钱”,即过去铜钱背后不刻字,现在则以铜钱对银作价,用白银的“厘、分”作单位,在钱背上铸明文规定的对银比价。

贵州出土的折银钱永历通宝

孙可望推行的折银钱,主要是五厘和壹分,此举虽然目的在巩固铜钱的运用,但无形之中又加大了银的重要性。至此,永历政权正式以白银为主流货币,永历下辖各地税赋缴纳皆以白银支付。铜钱则成了白银的辅币,用以民间小额交易,十分方便。至云南沦陷,吴三桂入滇之时,云南交易行业完全被铜钱所占据,“云南市肆,所信惟钱,一日无钱,即称不便”。

造币行业无疑是暴利的,在1652年,孙可望凭借经济优势,坐拥兵马十万。《罪惟录》说,永历帝的所有收入都是孙可望提供的,“随行文武官吏俸赏,全向秦王报销”。此时的孙可望堪称永历朝第一权臣。

永历帝

文史君说

孙可望开创的折银钱制度,在顺治时期、吴三桂统治云南时期都被继承下来。顺治十七年(1660),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占据云南,顺治即下旨“云南令开铸(顺治通宝)”。吴三桂占据云南时期,也上书“请开鼓铸”,户部同意。此后折银钱体制更是推广全国。如此可见,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孙可望在经济改革上提出的政策流泽深远。但孙可望本人野心太大,他没有篡位的想法,所图者就是挟天子、做曹操,1657年,其野心被李定国击破后,实力大损,马上翻脸,引清兵入滇,颠覆了大明最后的根据地。

参考文献

《明末滇南纪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王夫之:《永历实录》古籍出版社,1987年。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