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李家三代人的悲剧:李广自杀、李敢被杀、李陵被俘,成为叛徒
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攻打匈奴右贤王,命将门世家子弟李陵负责运输粮草。听闻大军出征,李陵恳求汉武帝允许他出征,汉武帝很意外,毕竟自李敢被杀后,李家已经落寞了,自己安排李陵运输粮草也算是给李家一个立功的机会。
李陵当年也是鲜衣怒马少年郎
但在李陵心里,这是洗刷家族耻辱的唯一机会,哪怕汉武帝不提供马匹支持,他也愿意带领五千步兵前去对阵,对于李陵的决心,汉武帝看在眼里,似乎回想起曾经的年少的霍去病,既然李陵如此要求,不如就让他试试,或许能成为霍去病之后又一个少年将军。
出征后,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三万主力,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逃回汉地的军士只剩下四百多人,原本以为李陵会战死殉国,哪知他居然会投降匈奴,而李广利趁机把失利的原因归咎于李陵,汉武帝气上加气,直接拿替李陵说话的司马迁做了替罪羔羊。
事后汉武帝又后悔了,或许认为李陵是假意投降,甚至没有投降,安排公孙敖带着部队出塞,看能不能带回李陵,谁料公孙敖没有找到李陵,反而信口雌黄,说李陵在给匈奴人练兵,自己才没带回来,汉武帝再次震怒,这次直接族灭了李陵一家。
李家的悲剧延续了三代
西汉前期叱咤风云的李家将门就此陨落,可以说李陵的投降以及至死不回汉朝,其实就是李家三代悲剧史的结果。
李陵的祖父就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是灭燕国的功臣。
西汉时候,李广和兄弟李蔡以良家子弟身份从军,因弓马娴熟且作战勇猛,深受汉文帝的赏识,年纪轻轻就升为了武骑常侍,甚至感叹如果李广在汉高祖时期,肯定能封上万户侯。
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因军功升任边郡太守、云中太守,威名远播匈奴,在匈奴人口中素有“飞将军”的称号。
虽然这不是李广官职最高的时候,但却是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也是意气最为风发的时候,从汉武帝时候开始,李广的征战之路就不怎么顺利了。
自从汉武帝在马邑之谋决定反击匈奴之后,汉朝从原先的防御渐渐转变为主动出击,在征战中,李广的官是越做越大,但军功却越来越少,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失道找不到路,要么所失亡多,也因此多次贬为庶人。
李广无战功在于没有跟得上战争形势的变化
和自己一起从军的弟弟李蔡早已封侯,位列三公,儿子李敢也早早步入沙场,因跟随霍去病征战而立功封侯,唯独李广,始终未能为自己谋得一个爵位。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决定彻底解决匈奴边患,这次征战将领原本是没有李广的,但扛不住李广的坚持,最终封李广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发前,汉武帝还特意叮嘱卫青,说李广年纪大了,能力和运气都不怎么好,不要让他担任主攻。
卫青心领神会,安排前将军李广为一个辅攻,这让李广深感耻辱,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结果再一次迷路,错过了和卫青的合围,单于逃跑,等卫青返程的时候才遇到李广的大军,遭到卫青的问责。
李广自叹已经六十多了,这次战败责任在此,每次都迷路,天意如此,自己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在大汉边疆拔刀自刎。
而李广的弟弟李蔡在李广死后第二年因私自侵占汉景帝陵寝的空地而被问罪,和哥哥一样,他也不愿意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自杀除爵,也没能落下一个善终。
李广死后,李家还有人继续征战,自己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都死在李广前面,只有李敢因跟随霍去病多次立下战功,封了关内侯的爵位、官拜郎中令,倒也不辱李家门风。
但李敢心里一直对卫青不舒服,看卫青不顺眼,认为自己父亲的死都是卫青的原因,找了个机会揍了卫青一顿,对于这件事,卫青没有和他计较,甚至还打算替他隐瞒这件事,但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得知后却大发雷霆,他可没卫青这么好说话。
射杀李敢
元狩五年(前118年),霍去病在甘泉宫狩猎上暗箭将李敢射杀,汉武帝虽然震惊,但还是偏袒了霍去病,和李家人说李敢是围猎中被鹿撞死,李家世代从军,箭伤还是被鹿撞死还是分得清的,但看到汉武帝坚持说李敢是被鹿撞死,哪怕知道是霍去病的报复也不敢说什么。
李敢有一儿一女,女儿入宫受到太子刘据的宠幸,儿子李禹靠着同胞姐妹受宠和太子交好,最后却被被巫蛊之祸牵连而死。
但李家还有第三代,这就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此时的李家两代人要么早死、要么病死、要么冤死,平辈之中也没有什么过人之人,可谓将门中衰,好在李陵年纪轻轻就善骑射、爱士卒,颇有祖父的风范。
李陵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祖父和叔父没能战死沙场,李家沦为笑柄,这种憋屈已在李家人心中埋下了数十年,因此李陵渴望建功立业,洗刷祖父和叔父的耻辱,靠着军功,李陵官拜骑都尉,在酒泉、张掖带弓手五千。
所以听闻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自请出战,可惜李陵有着完美的开局和过程,结局却很悲剧,没有马的五千步兵遭到匈奴骑兵包围,李陵且战且退,伤亡过半,但却射杀匈奴万余人。
此时李陵已经退到汉朝边疆,追逐到这里的匈奴已经萌生退念,深怕遭到汉军的包围,可惜奉命接应李陵的路博德部队并没有到达,弹尽粮绝之际,李陵内部有叛徒告诉匈奴真实的情况,得知消息后匈奴一鼓作气歼灭了李陵部队,李陵被俘,只有不到四百人逃回汉地。
李广利坑了汉武帝好几次
说实话,这一场战争李陵表现极为出色,要不是路博德部队没能及时赶来,靠着五千步兵能有击败万人匈奴的战绩足以称得上名将了,单于也看出李陵的能力,对他刮目相看,封爵嫁女,而李陵在匈奴,不曾设一谋练一卒。
但公孙敖偏偏说他为匈奴操练兵马,震怒的汉武帝直接族灭李家三代,李陵听闻后冤屈不已,因为真正为匈奴操练兵马的是叛汉的是李绪,不是他李陵,为此李陵连夜派人刺杀了李绪,也为此被单于安排在大漠躲藏了数年。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李家三代人的悲剧,李广多次迷路,李敢冤杀,李陵憋着一股气,李陵自请作战只是希望参与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为李家获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李家正名。
因此李陵在敢以五千步兵硬刚匈奴主力,要知道这次战争的主力是李广利,不是他,但他却一往无前,因为爷爷一生寻而不得的匈奴主力却被没有做好准备的他第一次出征就碰上了,打还是不打?李陵毫不犹豫,直接上。
如果战死沙场,李陵名将的评价绝对不会少
可惜李陵投降了匈奴,若是当年在匈奴围困之下战死沙场,后人肯定传颂他的千古美名,可惜投降了匈奴,落得一个身辱族灭的下场,为什么呢?就是就是不服自己家族的命运。
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
李陵投降,只是为了继续为家族找个机会正名,但等来的却是自家被灭族,他已经无家可归了,哪怕汉武帝死后有人劝他回国,但他一生想要正名的李家已经没了,李家三代人的憋屈终究无法洗刷,此时此刻的李陵已经彻底绝望了。
自己回去又如何?李家已经没了,满朝文武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投过降的败将?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满腔热血、一心杀敌立功的李陵,毕竟单于对他有情有义,自己何必回去受辱。
元平元年(前74年),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后病死,或许会后悔当年为何如此坚持,后悔为何不战死沙场,或许什么也没后悔。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