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的东北反腐:军区副司令因名妓叛变,朱老总亲自出马整顿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此时全国解放在望,形势一片大好,但身为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并无喜色,他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是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反腐能否成功,要看有没有东北当局那样的决心,有没有朱老总格割掉后方大尾巴的行动......”
反贪腐是永恒的话题,但这个问题其实早于建国前便已出现,个中代表便是毛主席所说的东北当局反腐,而在这其中又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大名鼎鼎的“杨清海案”。
杨清海,1916年生于吉林长春西北小双城堡,贫农家庭出身,生活条件非常艰难,而在他逐渐长大的时候,整个东三省也沦为了日寇的占领区,在难言的压迫下,杨清海不得不进入军队混口饭吃,选择了加入日伪军,凭借自己聪明的头脑当上了个小班长。
到了1940年的时候,长期与上级长官积怨的杨清海无法继续忍受,但他在军中人缘非常好,虽然只管一个班,但拉拢了近半个团的人和他一同起义,他带着这些人离开后,加入了东北抗联第7军,被收编后派遣到富锦一带活动。
东北抗联何等艰苦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抗日最艰苦、最危险的阶段,杨清海身边有许多曾经的战友纷纷叛变,他却始终带着队伍东奔西走,后来遭到日寇大举围剿,他甚至一路撤到了苏联境内也没有放弃斗争。
在苏联,杨海清以自己的出色表现得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了1945年世界战局大变,苏联红军很快正式出兵中国东北,杨清海自然也带着队伍一路杀了回来。
当时情况复杂,中共中央早就下达了全体命令,要抢在国民党之前接收这些东北地区,为未来的战争作准备,而最早接到任务的,自然是原本东北抗联的干部们,他们迅速占据东北各个乡镇、县城,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清海来到了合江地区的依兰县。
当时杨清海和苏联人关系较为密切,很快就被任命为苏联红军驻依兰城防副司令,等到苏方撤离以后,上级首长又转而任命他为合江人民自治军依兰第5支队副司令员。
杨清海的个人性格特色很鲜明,周围人对他的印象是:身材高大而魁梧,面色严肃,出门都是穿着一身绿色苏式军装,肩上还有苏联尉官的肩章,身边总是带着不少警卫员。
在依兰落脚之后,杨清海还带领队伍进行了多次锄奸、剿匪,但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女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女人叫辛爱玉,在依兰城中很有名,人送外号“辛大姑娘”,是一家赌场老板的女儿,她还有另一重身份——一位名妓。
杨清海在偶然认识了辛爱玉之后,很快便被她迷得神魂颠倒,虽然他自己此时早有了家世,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和辛爱玉勾搭在了一起,不久后还将她纳做了姨太太,给了她个名分。
后来发生的事,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因辛爱玉造成的,但她的出现在杨清海心里打开了一道口子,让这个男人落入了温柔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此时的依兰周边其实情况十分复杂,汉奸、特务、土匪一应俱全,毕竟现在尚属于解放战争前期,全国的局势还没那么明朗,许多躲在暗处的小人还拼命作乱,试图以最后的反抗抵挡人民军队。
依兰附近有四股最大的土匪势力,因为曾经替抗联做过事,现在自封为“司令”,头领任务分别是谢文东、 李华堂、 张雨新、 孙荣久。
然而其中的这个李华堂,和辛爱玉便关系匪浅,因此,在他的暗中授意之下,杨清海开始逐渐被朝着反动势力的方向拉拢。
因为辛爱玉的关系,杨清海很快也和当地许多地痞流氓人员相识,他在依兰当地的名气颇大,所以这些人也便狐假虎威,不再担心被清算,成了当地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最重要的是,国民党的残留特务、周围的土匪也很快就都“闻风而至”,杨清海先是因辛爱玉,和土匪头子李华堂搞到了一起,然后国民党特务李天民又通过李华堂也结识了杨海青,并开始了对他不断的策反工作。
杨清海毕竟是高级将领,他的这些严重不合规的行为举动很快就让上级有所耳闻,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的贺晋年、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兼合江军区政委的张闻天两人在一起经过商议后,一方面还未掌握确切的证据,一方面也想要将杨清海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
于是他们当即下令将杨清海卸掉所有职务,并调往佳木斯军区训练班学习,杨清海一听到消息马上知道不妙,于是好几次找借口跟贺晋年推脱,但都遭到了拒绝,心知走到绝路的杨清海最后决定了拼死一搏。
1946年10月8日晚,已经不得不前往佳木斯的杨清海跟县政府李的干部们吃了一顿送行饭,但实际上,他早已和李华堂以及军统特务栾凤文制定好了计划。
一行人吃饱喝足之后,杨清海埋伏好的人立即动手,当场杀害了好几位干部,随后他唆使依兰独立团的两个连队发起了叛乱,盘踞在西山的土匪李华堂部也早已抵达城外,里应外合之下,叛军开始猛攻县城。
此时局面千钧一发,因为县委书记去了很远的一个镇子上出差,县长王剑秋年逾六十,健康状况也较差,已经睡下了,整个县城里的战斗兵员很少,大都是一些民兵、警卫,能够指挥反抗的最高行政长官便是年仅二十六岁的县委副书记,杨超时。
杨超时在接到消息后迅速组织起干部开会,然后调动全部的可用武力,下达了“坚决防守,以待天明”的命令,他的思路非常明确,叛军也很混乱,战斗力不强,只要己方能守住阵线,援军一到他们必败无疑。
杨超时并非只是动动嘴,他自己也端起了步枪站在县委大院的简易工事后,给了全体同志极大的鼓舞,而很快敌人从前后两院发起了三次冲锋,均被杨超时带着人打退。
杨超时非常清楚这群土匪的本质,他们虽然看起来凶悍无比,但其实内心比谁都怕死,根本不会拿命冲锋,而实际上,叛军们果然连墙都不敢爬,生怕被当成了活靶子打死,而防守的战士们各个依照杨超时的命令,龟缩于战壕之中,绝不主动发起进攻。
就这样,土匪和叛军们在城里搅和了一整夜,枪声密集无比,百姓们也被吓坏了,但城里的县委大院、政治处、监狱等要地,却始终牢牢掌握在杨超时手里,土匪们一点也打不进去。
到了天色蒙蒙亮的时候,远在道台桥区的县骑兵连在接到消息后,终于以飞一般的速度赶了回来,在他们迅猛的攻击下,土匪和叛军顿时被打得抱头鼠窜,没过多久便四散而逃。
叛乱就此平息,杨清海如丧家之犬般带着他的姨太太辛爱玉一路逃到了城西的野外,不过虽然他的攻城计划没有得逞,但这件事被国民党方面抓住了机会大肆宣扬,当时的东北才刚刚解放不久,所以带来的政治影响其实极坏。
最重要的是,唯一比敌人更加可恨的便是叛徒,所以在事后,司令员贺晋年亲自率领东北民主联军的大批人马开始四处围剿叛军和一概土匪,谢文东、 张雨新、 李华堂、 孙荣久这所谓的“四大旗杆”全部被我军三五九旅消灭,几个曾横行霸道的匪首或死或逃,依兰周边的治安状况大为提高。
在一连串的战斗过程中,叛徒杨清海也被赶得四处乱窜,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他始终呆在身边的辛爱玉也受了轻伤,杨清海再也没法顾得上她,只身逃出生天,和几个残兵败将一起一路逃进了国战区,在彼时尚未解放的长春城内找了个不起眼的工作谋生。
从一个副司令员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东躲西藏的犯人,杨清海的感受可想而知,他只能开始踏踏实实干活,像一个普通老百姓那样赚钱养活自己,一年后,杨清海在当地经营起了小生意,又从长春去往了沈阳,但他却并不知道对自己而言,连这样的生活也是奢望。
而与此同时,杨清海的叛变也成为了一个典型,让东北以至于中共中央大大意识到了军队问题的严重性,东北当局先是严肃地展开了一轮内部大清查,惩处了许多已经被腐蚀的干部,到了1947年,朱德老总更是亲自下场,对华北军区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整顿工作。
受到毛主席的委托,朱老总和刘少奇一同考察了各处机关、部队,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各部队都开始自行经商而起的,他们当机立断,用雷霆手段清理了大批经商机构、将后勤部门全部统一规划,削除了贪腐滋生的大片土壤。
1951年,新中国已然成立,镇反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一直隐秘藏身沈阳的杨清海仍然在经商,生意做得甚至还算不错,他或许满以为自己可以这样度过余下的一生,把过去的那些血债全部抛掷脑后。
但很快,他的问题便遭到了当地群众的举报,沈阳公安局马上展开了秘密调查,在确定了这个人果真是当年拉动队伍叛逃作乱的杨清海之后,警方迅速组织了抓捕行动,把他当场拿下,在提取了全部口供以后,很快便在当地举行公审大会,将这个叛徒枪决于当场。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力抗杨清海而据守住了依兰城的党委副书记杨超时,虽然年纪很轻,但他也是十几岁参加抗联,后来转撤入苏联境内再回国。
他的经历和杨清海几乎别无二致,但在糖衣炮弹的考验下,他却作出了和杨清海截然不同的选择,事实证明,杨清海的堕落和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他内心的不坚定、思想的动摇。
贪腐不问时代,即便是这桩发生在许多许多年前的大案,也依旧能给今天的我们以深重的启示,反腐绝无止息。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