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论语:三年之丧,期已久矣(17-21)
846279

论语:三年之丧,期已久矣(17-21)

经义工坊经义工坊2024-01-31 14:05:470

儒家一直很重视孝道,在早期更是如此。孔子强调“三年之丧”的重要意义,告诫人们要重视孝道。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注释】宰我:孔子学生,名予,字子我,鲁国人。“予之不仁也”的“予”指的就是宰我。钻燧(suì)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木头四季不同。春用榆柳,夏用枣杏和桑柘,秋用柞,冬用槐檀,一年轮一遍,叫改火。期(jī):一周年。夫(fú):那。【译文】宰我问:“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成熟,取火用的燧木也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服丧期间吃精细的米饭,穿锦缎做成的衣服,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这样做吧!君子服丧期间,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家里不觉得安稳,所以不那么做。现在你觉得心安,你就按照你想的那样去做吧!”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出生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父母去世后服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也得到过父母三年怀抱之爱啊!”孔子非常重视孝道。《论语·学而》里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爱是仁的根本。如果做不到“孝弟”,就不可能成为仁者。《论语·宪问》专门提到“三年之丧”在《尚书》中已有记载,“三年之丧”为“天下之通丧”,从君主到百姓,人人必须遵守。宰予是孔子的弟子,曾因“昼寝”被孔子斥责“朽木不可雕”。宰予对丧礼规定“三年丧期”很不满意。因为人人都有父母,父丧母丧相加就是六年,六年时间能做不少大事。宰予认为一年时间就够了,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形式上,又一次招来先生的严厉批评。丧礼、祭礼都是孝道的教育。丧礼慎终,祭礼追远,提倡丧礼、祭礼能使民风淳厚。孔子提倡礼乐,希望周公之政能够推行,要求弟子严格遵守礼乐,特别是要从“三年之丧”做起。有人认为,真正让孔子生气的并不是宰予质疑三年丧期,而是宰予内心对孝的态度。也有人认为,宰我并不是真正不守“三年之丧”,而是故意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引出先生的批评,让道德得以显明,从而警醒那些违礼之人,从恢复孝心入手,引导恢复礼乐以顺天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