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九真要·化要精微一·化要一注
846399

九真要·化要精微一·化要一注

猪王小屋猪王小屋2024-02-02 14:07:330

化要精微一

(化者,生也。要通杳,冥也。故,要者,死也。根据文中:“无之质为阴,阴其为精。无之化生为阳,阳其曰微。”则精微者,无也。而无乃有的父母,生命的开始和终点。化要精微,指生命以化生为开始,以入冥为结束。)

化要一

(化者,生也。要通杳,冥也。故,要者,死也。一,道也。《说文》:“惟初大始,道立于一。”化要一,即论生死之道也。)

大化同圜一而天地止,(化,《韵会》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大化,指万物的生命周期。圜一,指道周流而归一。而,犹乃也。《礼记·檀弓》:“而曰然。”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谓。《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天地止,天地必至于是而不迁,指天地之间不能改易之道。 万物的生命周期如同道周流且归一,乃天地之间不能改易之道。)大要以无为有之始终。(要,《集韻》伊鳥切,读若杳,《说文》冥也。冥,《说文》幽也。大要即大杳,亦大幽,指幽冥之地,生命开始或消亡也。有,指有生命。生命始与无而化育,终于无而消亡也。幽冥之地以虚无为生命存在的开始和终结。

精几于无,积以为有。(精,指阴阳精灵之气。几,《易·系辞》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精几于无,指阴阳精灵之气动之虚无,乃微吉之先见者也。积以为有,指阴阳精灵之气,氤氳积聚而为万物也。《易·系辞》:“精气为物。”此之谓也。)变生于化,蚀自酏腐。(蚀,《韵会》凡物侵蠹皆曰蚀。酏,本义为粥,此处代指稻米。《礼记》:“稻米为酏。”蚀自酏腐,指稻米腐败则生蠹虫。《续博物志》:“积谷则生蠹。”此之谓。)

穷弗以圜追,周其不足。(穷,《说文》极也,指生命终点。圜,《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读若还,反也。追,凡上溯已往曰追。足,《广韵》止也。穷弗以圜追,指生命达到终点必然归于虚无,不能反过来上溯已往,以求不死。周其不足,指万物生息则周流往复而不止。)无非无,物有非无精。(物通勿,《吕氏春秋·恃君》:“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许维遹集释:“俞樾云:物当为勿。”物有非无精,指没有生命存在非无阴阳精灵之气也。

故曰罔视为无,(罔,无也。罔视,指看不见。)无之物细也。无,其来乎弗以知,其害乎染而蚀。(染,指沾染病毒细菌之类的病害。蚀,《广韵》败创也。)非无之病也,虫乱之邪。(虫,即指病毒细菌之类。)其害耶,无间之以流焉。(间,读若闲,防也。流,流布也。谓,无法防止病害流布四方也。其害即指时疫也,今谓之季节性传染病。)咸以时而发,因气乃著之。(气,六气也,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著,显出。因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乃显现出时疫之病害。)

故无者,精而广也,非一而已矣。(无,指看不见的病毒细菌之类。指一,指泰一,天地未分元气也。病毒细菌之类的无,细微而分布广泛,非天地未分元气之无。)以其罔视之,无也。(以其看不见,故谓之无也。

故谓之一,一者众无之旷,众化之凝也。(一,指泰一。旷,空也。众无之旷,虚无也。众化之凝,混沌也。泰一者,虚无混沌也。)无染之,有化之。(染,指染耦,《博雅》和谐也。阴阳和谐,精气为物也。)有呼之,无用之。(有,指生命。呼,《说文》外息也。无,指空气也。生命外息以气也。

无者,精深旷远,(精者,细也,言物细微不可见也。深者,藏也,言物匿形而不可见也。旷远者,空虚也。)沉浮物兆,(沉浮,指阴阳消长。兆与肇同,始也。《诗经·大雅》:“以归肇祀。”《传》肇,始也。始归郊祀也。《疏》肇,宜作兆。春官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是也。沉浮物兆,指阴阳消长,生命的开始。)有之父母也。

冥冥渺渺,(大道虚无也。)流行不息,出入无间,(出者,生也,入者,死也。间,间息也。出入无间,指万物生死循环没有间断和停息。)圜周成化,(生死循环周流而化生万物。)质之能也。(质,犹性也。天命谓之性,赋命自然也。质之能者,生命自然之能也。)

存于众有,(众有,万物也。《尹文子·大道上》:“大道不称,众有必名。”厉时熙注:“众有,指万物。”)用则自殇,(殇与伤同音通假。殇与伤,《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𠀤音商。自殇,指毁伤戕害自身。)适时而害,浸蚀物命,(浸通侵,《列子·汤问》:“浸滅龙伯之国。”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一本作侵。” 浸蚀物命,指逐渐侵害生物性命,使健康状况恶化。)虫之能也。

人皆知者,有之为阴,无之为阳,弗知无之亦其然者。

无之质为阴,阴其为精。无之化生为阳,阳其曰微玅。(通行本断句在“微”之后,然涵泳文句,当断在“玅”后为宜。为,《增韵》与也,与犹和。为精,即与精,精气和也。无之本质是阴,阴与精气和合则能化生。无之化生为阳,其化生可说是微妙无比。玅,《广韵》与妙同。)无有之玄,鼓吹万物之荣,是为之纪。(纪,指五纪,乃天之经纪也。《尚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无,谷也。(谷,生也,养也,谓其精气化生万物滋养万物也。)无,器无间之容也。(间即閒,容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待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閒三席。”其注云:“閒,犹容也。”)是以谓无者,阴之质在上,阳之化在下。故阴之动上而用,阳之著下而亥焉。(亥,读若孩,指精气化生而生命始也。《说文》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故亥通咳通孩也。)

是以利过而害善,枯而臃肿。(当断在“善”后,旧读以“善枯而臃肿”为句,非是。利犹贪,《说文》欲物也。利过,指过分嗜食肥甘。害,指病患。善同膳。《庄子·至乐篇》具太牢以为善。枯,指阴虚精枯。过分嗜食肥甘则因膳食而有病患,阴虚精枯而身体臃肿。)害滑而利,火亢而烧。(害同曷,读若渴,消渴也。消渴之症,多饮多尿,多食而泄泻,故谓之滑而利。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火亢而烧。)此常化也。(化,指食物消化。常化,即化之常,食物消化之常也。)害生于恩,仇自于亲也。(恩,《说文》惠也。此喻也。人以饮食为惠,以肥甘为亲,以疾病为害,以病患为仇,却因嗜食肥甘而有病患,故云。)

圜以无尽其玅也。(圜者,天也。《易·说卦》:“乾为天,为圜。”天道以虚无尽其玄妙也。)故非不见而无,非见而恒有。圜其常,弗有为而损之无。(此句当断在“无”后,旧读断在“之”后,非是。弗有为,即无为。损之无,即无损。天道之常,无为而无损也。)其静,毋作而浊之。(静者,安也,和也。作,为也。《诗经·郑风》:“敝予又改作兮。”毋作,即无为,指勿起念动心也。浊,《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角切,读若濯,洒濯也,指洗心。《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头洗浊秽污。”洗浊即洗濯。其安和,无为而洗心也。)不然,其反则绝我,(其反,指心不安和而累也。绝者,乏绝也,指心力耗竭。心不安和而累则令我心力耗竭。)其噬我当亡。(噬,《扬子·方言》忧也。其噬,指心忧也。亡通妄,《说文》乱也,指意乱。《庄子·庚桑楚》:“女亡人哉!”曹础基注:“亡借为妄”。心忧则我意乱也。

是以一非一,有无之同也。(此互文也,即:是以一者有也,非一者无之同也。一者,同也,同谓之和,阴阳交和而万物化生,故谓之“有”也。非一者,非同也,阴阳不交,万物不成,故谓之“无之同”也。)动非动,气势之成也。(此互文也,即:动者气也,非动者势之成也。势,《韵会》外肾为势。外肾,即指外生殖器官。成,《释名》盛也。非动则气正定而凝决,故外肾气盛也。)分非分,星扻而磒。(当断在“磒”后,旧读“星扻而磒地也”为句,义不可解,非是。此互文也,即:分者星也,非分者扻而磒也。分与纷通,乱也。《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终始也。”分分即纷纷。星,《释名》散也。扻,《集韵》损,古作扻。损,指气逆行如天道也。《道德经》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损即指天道退行。磒,《集韵》《正韵》羽敏切,𠀤音涢,同陨。陨,周也。《诗经·商颂》:“幅陨既长。”笺云:“陨,当为圓。圓谓周也。”气乱则散,气不乱则逆行而周流。)地也,克有不朞。(地,《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克,任也,指怀任,即怀孕。不训丕,奉也。朞,亦作期。怀任有奉期也。女怀胎十月而生,故有奉期也。)克有不功,非不朞也。(功通公,正也。怀任若有不正,则不能奉期而生也。)度不盈也,非不功也,势未形也。(度者,初度也,指初生。屈原《离骚》:“皇览揆予于初度。”其注云:“初生年时也。”初生羸弱不盈实者,非怀胎不正也,乃外肾还没有发育完善也。

名,纪记也。(名与命通。《史记·天官书》:“免七命。”其注云:“免星有七名。”纪者,记也,记录其事之本末也。记通己。《诗经·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命者,纪己身之始终也。)象,徰兆也。(徰,《集韵》征古作徰。天象,命运之征兆也。)頪之则之,(頪《集韵》卢对切,音纇,义同。而纇通类。《左传·昭公十六年·疏》:“服虔读类为纇。”故頪通类,谓比式也。则天象以比式命运。)辧之用之。(辧同辨,《说文》判也。剖判阴阳而化生施用也。)用之曰既。(既,气也。《论语》曰:“不使胜食既。”按今《论语》作气。化生施用者曰气。万物皆一气化生,辨五行而用之,故云。)既谓之济与非济。(济,益也。)济其同也,(同,和也。)不济其斥也。(斥,指气不和而相互排斥。)

故治者,有辧解之悳。(治,指治疗疾病。悳,《说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辧者,分阴阳,辨五行,所以内得于己也。解者,释解病症,所以外得于人也。)针者,有析判之功。(针,指针刺。针刺有破血散气,阻断病痛之功。)案者,有疎理之灋。(案通按,指按摩。疎,《正韵》同疏。《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灋,《玉篇》古文法字。按摩,有疏通经络,调理气机之法。)養者,有息心会神之道。(养,指养生。息心,即静心。会神,即凝神。养生,有静心凝神之道。)道化尘如,莫为无稽。(道,指阴阳运行。化,指万物生息。《韵会》:“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尘,《尔雅·释诂》久也。如,然也。天道有常而万物生息长久如是,不要认为是没有根据的。)天地万物,道不以多也。(多,刻求也。道法自然而不能刻求也。

布而无异,(布通尃,《玉篇》徧也,周匝之义。异,《广韵》已也。已通以,因也。无异,即无因也。道周行而无因也。道自然则无因,道刻意有私己之念则有因。)克而不式,(克,《韵会》胜心也,指克服己之私念。《扬子·法言》:“胜己之私谓之克。”式,《广韵》用也。胜其心而不用其私也。指心不存私心杂念。)先躯而心后。(躯,《释名》区也,指心居止也。《汉书·张敞传》:“敞以耳目,发起贼主,名区处。”师古注曰:“区,谓居止之所也。”心,本也,得气之本也。《礼记·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其注云:“得气之本也。”心居止而后能得气之本也。

故录圗而画,(圗,《正字通》俗图字。)宓羲以为之曰纪。(宓羲即伏羲。《孟康汉书古文注》:“宓,今伏字。”皇甫謐云:“伏羲或谓之宓羲。”纪,指历数之纪。《尚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巿羲之出名纪,(巿,音伏。巿羲即伏羲。)纪之浮白曰日月,(浮者,先于时也。白者,述事陈义也。浮白,指先于时述事陈义,即作出预测也。日月者,阴阳也。历数之预测曰阴阳之术。)日月为易。(天地阴阳运行是为易。

有,夏也。(夏,《释名》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万物生长,故谓之有也。)明,商也。(商,商量,裁制之谓也。裁制有度,是谓明也。)俗,易也。(俗者,下所习曰俗。易者,历数也,下所习以事农,故谓之俗也。)名,象也。(名者,命也。天垂象,将以卜以命龟也。《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二曰象。”此之谓也。)象,有形也。(形者,现也。天象形成必然有天机显露。

纹之记曰文,(纹者,卜龟之兆纹也。文者,文字也。卜龟之兆纹以文字记录。)无之记曰爻。(无,《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读若巫。爻者,效也。爻者,功也。巫用爻记事,以效天下之农功也。)形之附其圗,(图,指八卦图。显露的天机附在八卦图上。)象之会曰字。(会,时见也。曰,《广韵》于也。字,文字。天象时见于文字。

文有其初,(龟兆也。)字有其记。(天象也。)故文始者知也,(知,《玉篇》识也,指辨识龟兆。)字始者意也。(意不可见而象,见之于外也。)

文与字之始乎用也,治也。(治者,治事理政也。)用者录以字,可以为用也。

出巫者也,曰天言也,(天言,神明之言也。)亦有其畜也。(畜,止也,指意之所止也。巫者所出之言,曰神明之言也,也有其意之所止也。

兆众出者,(兆众,犹兆民。出,《说文》进也,指兆民从事的行业。)曰农、曰牧、曰耒、(耒者,耕多草也,指开荒。)曰田之常也。(田者,猎也。农之常者,以务农为常。牧之常者,以畜牧为常。耒为常者,以开荒为常。田之常者,以打猎为常。)

故歧而有同功者,情会于一也。(歧,枝也,自本而分也。情,性之动也,指药性也。一,《广韵》同也。自本而分,分别入药,而有同样功效的,其药性也相同也。)是以萴用于滞者,令也。(萴,《玉篇》萴子,药名。一岁为萴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入药皆用附子。令,善也。《本草新编》谓,附子入于阴药之中者,所以治久滞之症。)萴用于寒者,温也。(附子气温。)萴用淫者,克虫也。(淫,邪也。《神农本草经·附子》:“治风寒咳逆邪气。”)萴用凬者,领也。(凬,古文风字。领,治也。《神农本草经·乌头》:“治中风恶风。”)

若桂也辛热,其化也宣。(其化,指阳气用事。《白虎通》:“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 其化也宣,指桂辛热可宣通阳气。)枝也散,(桂枝可散热。)其重也前利。(重,《广韵》更为也。前利,指利尿。谓桂枝更有利尿去水之效。现代医学实验,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一物者,用非一,气与味也。(桂枝气热,味辛甘。其气宣通发散,其味润下利水。)少曰气,多曰味。(用量少则用其气,用量多则用其味。)少而色清,淡而上也。多者其浊,浊而下也。(浊,《韵补》叶昌六切,读若逐。用量多则逐水而下也。)

杀物有善怜之功。(杀,《集韵》《韵会》𠀤桑葛切,音薩,散貌。杀物,指宣散气机的药物。怜,《玉篇》心了也。了,《扬子·方言》快也。宣散气机的药物能使心跳加快。)故杀能生者,用之以惕。(惕,《说文》敬也。敬,《玉篇》慎也。用之以惕,指用药需谨慎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