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共舞——人生高处是知止【《齐物论》10】
人生高处是知止,学问深处唯不知。
【原典】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田地里的界路,泛指界线)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qiān,通“谦”),不勇不忮(zhì,伤害)。道昭(明)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译文】
道原本是没有界线的,语言也不曾有过定论,只因为各自为了争一个“是”,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界线和区别。请让我谈谈那些界线和区别:有左有右,有序列有等别,有分解有辩驳,有竞比有相争,这就是界线的八类。天地以外的事,圣人是存而不论的;宇宙之内的事,圣人只研究而不加随意评说。至于古代历史上善于治理社会的前代君王们的记载,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争辩。可知天下事有分别就有不分别,有争辩也就有不争辩。有人会说,这是为什么呢?圣人把事物都囊括于胸、容藏于己,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所以说,大凡争辩,总因为有自己所看不见的一面。
大道是不必称名的,大辩是不必言说的,大仁是无所偏私的,大廉是不谦让的,大勇是从不伤害的。道浅显易知就不是真道,言语争辩总有所不及,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就不太真实,随处伤人的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这五者不要疏忽,那就差不多近于道了。
因此能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极点了。谁能知道不用言语的辩驳、不用称说的道理呢?假如能知道,这就是所说的天然的府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且也不知源流来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的光明。
【悟读】
绝顶聪明绝顶痴
庄子曾提出了“吹万不同”,由“天籁”,“地籁”,讲到“人籁”,他在这一切加一个研究的总结论,“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每个人皆有自己的能力圈,来到圈边请止步。苏格拉底把自己的已知比作圆圈,故已知越多,未知越大。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庄子此言揭示了大道之真谛。
真正的大道是不会自我表现的。天地、宇宙从来就是这样运行,人类花了几千年的时间去探索自然之奥秘,探索了多少?据传人类的已知,到现在依然还不到整个宇宙的百分之四。
作为大道而言,它从来不称自己是大道,从来不骄傲,从不自我表现;同理,修行之人无需向别人证明什么,无需向人证明自己有多大的修行。一旦证明自己的修行,就有虚伪之心。故真修行人,在大是非面前,皆不会去证明自己,此他们和世俗之人的不同之处。世俗之人一般想的是,我的面子重要,或我的利益重要,因此总会和别人搞对立。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的名句。在佛家看来,“真相不可说,智慧不可传”,皆是同一观点。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面对巨大的未知,中国的先知王通留下了《止学》一书。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此生命之大智。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