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反扫荡作战,粟裕的袖珍指挥所包括参谋警卫,不超10人!
846579

反扫荡作战,粟裕的袖珍指挥所包括参谋警卫,不超10人!

兵说兵说2024-02-05 15:09:530

作者:莫孤烟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一支日伪军部队从江苏如皋出发,向如丰利镇和三仓镇发动突袭。新四军第1师的师部就在丰利,粟裕师长此时就在师部坐镇,可见日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打掉新四军第1师以及苏中军区的首脑机关。

【日军扫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的形势有些微妙。日军身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进退两难,尽管在正面战场一再取得胜利,但距离征服中国还遥遥无期。重庆当局因美国参战而产生“坐等胜利”的思想,作战积极性有所下降。不过,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却越来越活跃,让日军昼夜不得安宁。既然日方高层已经下决心要与美国开战,势必要对中国敌后战场进行肃清,以保证其在正面战场能彻底打垮重庆当局,从而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部队。

苏中根据地是1941年3月成立的,东临大海,南接长江,地处鱼米之乡,是抗日根据地里最为富庶的地区,但也处在被日伪军包围的腹心地带,斗争形势相当严峻。从同年秋天起,日伪军就开始谋划对苏中根据地的进攻,意图是打通两条交通线,切断几个军分区之间的联系。这一地区的日军主力是混成12旅团,这也是新四军的老对手了。

【支前群众】经过侦察得知,这股敌军包括日军林梓七中队、伪军施亚夫部的两个团、伪军田铁夫部的三个团,总共2000人左右。敌军还是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兵分三路而来,一路直攻、一路侧攻、一路迂回。这种战术是为了合围,但兵力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三路敌军中,迂回的这一路人数最少,大约500人左右,而且和其他两路距离较远,这样的猎物粟裕自然不会放过。

新四军1师的三大主力是叶飞的1旅、王必成的2旅、陶勇的3旅,“叶王陶”这一我军著名黄金组合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不过,眼下王必成的2旅在盐城一带,归新四军军部直接指挥,粟裕手中能用的也就是叶飞和陶勇的两个旅。

【抗战时期的粟裕】尽管少了一个旅,但粟裕对歼敌还是充满了信心,原因在于几个月前苏中军区新组建了10个警卫团,主力部队从原来的7000人增加到1.3万人,根据地的民兵数量多达16万人,已经形成了“野战部队 主力部队 民兵”的理想格局,完全可以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战场的选择也是大有讲究的。敌我双方争夺的据点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敌人想占,我军不容易长期固守的地方。这类据点可以放弃,但要通过游击战消耗疲惫敌人;第二种是根据地内的基本区域,这种地方要坚决抗击,粉碎敌军的进攻。粟裕选择三仓镇和丰利镇一带作为游击的基本区域,因为这里地处滨海,四面水网,交通不便,不利于敌军行动,有利于我军以逸待劳。再说这里靠近海边,必要时还可以利用海上力量。日伪军进入丰利东南地区时,粟裕立即命令部队发起进攻,师部特务营主攻,3旅8团2营助攻,一个警卫团警戒。战斗打得非常顺利,新四军歼敌30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30人。俘虏抓了近200个,其中包括两个日军士兵。日军的督战官被击毙,中队长林梓七化装后狼狈逃回据点,因没脸见人而羞愤自杀。

另一路日军进入到丰利镇子里,1师部队尾随敌军也进入镇子,突然发起进攻,又毙伤敌100多人。敌军见势不妙,赶忙施放毒气后仓皇逃走。第二天,日伪军再次调集1000余人向三仓镇南北对进,粟裕调集1旅的2团、3团和3旅的7团将敌包围。这场战斗打得相当胶着,双方激战17个小时,新四军虽严重杀伤敌军,却无法彻底歼灭,敌军残部在天亮后突围而去。新四军未能全歼敌军的原因,一是火力不足,攻坚困难;二是天降大雨,炸药受潮,放大了火力不足的弱点。

在粉碎了敌军的进攻后,我军开始防守反击、后发制人。粟裕调集了1旅的2团、3团,3旅的7团、8团,加上各个军分区的6个警卫团,总共10个团的兵力,向敌军展开全面反击,给敌军以重创。群众将此次作战称作“十团大战”。

这次作战,一共持续了5天时间,新四军歼敌500多人,自始至终都处于主动地位,粟裕谈笑间就让敌灰飞烟灭。日军惨败而归,12混成旅团长官南浦襄吉气急败坏,亲自出马发动报复性大扫荡,目标还是丰利镇。敌军的这次进攻异常凶悍,而且兵力雄厚,采取的是铁壁合围的战法,新四军不可能像上次那样轻松退敌。2团、3团、7团徒涉浅海,打击敌军侧翼,双方你来我往激战7天,新四军取得歼敌800多人的重大战果,最后在敌军合围形成前跳出包围圈,转移到三仓镇以东的滨海地区休整,结束了冬季反扫荡作战。这次反扫荡一共持续了一个月,新四军纵横数百里,歼敌1300余人,俘敌800多人,创造了苏中根据地空前胜利。这个时候的粟裕尚未显露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华,但作为上过井冈山的游击战专家,他把游击战的精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朱毛“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增加了“敌大我避,敌小我欺”八个字,让日伪军吃尽了苦头。

【新四军缴获的日军武器】粟裕指挥作战的一大特点是敢下险棋,往往能使战场效益最大化。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粟裕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作战,身边的参谋和警卫不超过10个人,指挥所异常精干。粟裕和他的袖珍指挥所,多次穿梭于战场之中,在枪林弹雨中来去自如,毫无畏惧,在通讯手段非常落后的不利条件下,保证了指挥的高效快捷。再加上我军官兵过硬的执行力以及群众的大力支持,才做到了以极小代价取得重大胜利,难怪苏中根据地的群众说“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林彪说粟裕“尽打神仙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