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九真要锥指·生要知常二·变化闙一注
846653

九真要锥指·生要知常二·变化闙一注

猪王小屋猪王小屋2024-02-06 17:14:010

变化闙一

变化之道,闙乎一而应之。(闙通作启,始也。一者,太一,指天地未分之混沌元气。应之者,阴阳二气感应以相与。变化之道,始于天地未分之混沌元气,元气剖分阴阳,阴阳二气感应以相与而生变化。)故先酵而后醇之,先著而后异之。(着通贮,积藏也。先发酵而后有醇酒,先积藏而后有变异。)故变生乎热,(热,炎气也。变异生于炎气。)化自于情。(情,实也。化生自于子实。)故虫生于污腐,(污腐产生病毒和细菌。)生寄以疾成。(生通身。南朝梁庾肩吾《侍宴》诗:“承恩谢病浅,念报在身前。”身前即生前。唐方干《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身计即生计。身体被病毒病菌寄附而感染疾病。)故因之成,而后果决。(成,重也。决通诀,《玉篇》死别也。故因为感染的疾病严重,而后结果为死别也。)性之存易,而蠧生。(性,《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易,《广韵》《集韵》《韵会》以豉切《正韵》以智切,读若异。而,《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蠧,《篇海》同蠹,指病毒伤害。心悸动而有异常,因是即是病毒感染造成的伤害。)万物一化,(万物皆由混沌元气化生。)天地一圜,(天地皆循道周流。)程式不易。(程,期也,指周期。式,度也,指躔度。谓,日月周天运行皆有其期限和躔度,不会随意改变。

物之生变,一闙自乎生处。(变,指病变。一,均也,皆也。闙通作启,始也。生通眚,损也。万物之生病变,皆始于损伤之处。)存亡生死,一其环而已泰否。(存亡生死,如环周流而成泰否。存者泰,亡者否。生者泰,死者否。)生之处者,变之始也。(损伤之处,乃病变的开始。)故生之先败,腐虫而病。(生,身也。故身体之先有毁损溃破,然后采感染病毒或病菌而得病。)未萌而湿蚀,润乎殃。(湿通治。《水经注》:“湿水,出累头山。”一曰治水。润,益也。病症未萌而优先预防处治病毒感染,有益于疾殃的控制。)其于寒未腐,而精荣弗散。(寒,《释名》捍也。精者,真气,卫也。荣者,血,营也。精荣,即营卫,指人体免疫系统。散,溃散。其作用在于捍卫人体免受病毒病菌感染,而人体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运行,不致溃散。)冬,其终也,极虚之生,虫蛰潜。(极,疲也。冬季乃四季之终,人经过三秋劳作后的身体疲劳虚弱,病毒和病菌容易蛰伏潜藏。)其质之流,限而不蕴。(流,求也。限,指限制病毒和病菌扩散传播。蕴读若温。《诗经·小雅》:“飮酒温克。”郑笺云:“苞裹曰藴,谓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通用。”不蕴,即不温,指不引发温病流行。其根本性的冀求是,限制病毒和病菌扩散传播而使得来年春天不爆发温病。

曰:变,无不赖乎寒热。(病变因为寒热不调。)生,无不倚乎其时,(生养依靠四时产出。)天之恒也。

故天不生虫,而生濳。(虫者,螽也,指蝗虫。濳,即潜之异体,藏也。天无蝗灾则有蓄藏。)地不生灮,而生虫。(灮即光。不生光,指阴湿之地。虫,指病毒病菌。阴湿的地方则容易滋生病毒病菌。)天周乎,万物皆存。地同乎,荄元其申。(同,和也。荄,根也。元,本也。荄元指草木之根柢。申,舒也。地气和,则草木之根柢舒展。)灮不生黯,而生影。(黯,《集韵》邬感切,读若晻,障也。光明不会产生障碍,而遇到障碍则会产生阴影。)华不生兆,而生形。(华读若和。徐锴《说文系传》:“华,本音和,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 兆即肇,《集韵》杜皓切,音道,击也。击,杀也。《楚語》:“刲羊击豕。”生杀,即杀生。生,养也。形,体也。生形,即养其形体,指养生。气和不杀生而养生。)物其有居,道其以则。(则,《尔雅·释诂》常也。万物居安,天道有常。

以据申之,(据,安也。《左传·僖公五年》:“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其注云:“据犹安也。” 申,舒也。心安则形舒。)以虚逞之,(逞,《说文》通也。心虚则道通。心虚指心无物欲而无有挂碍牵系。)此其常也。无来之未有,无因之不由,生之主也。(无来者,灾殃和疾病也。无因者,物欲和情欲也。生,养也。无病无灾,忘情无欲,乃养生之根本。)故食弗不变,易之方也。(食,殖也。《易经·系辞》云:“生生之谓易。”方,犹道也。万物繁衍而发生改变,生生之道也。)食弗不易,生之道也。(万物繁衍而生生不息,生命之道也。)摄受,成之式也。(摄受,指以慈悲之心养民安民。成,《谥法》安民立政曰成。以慈悲之心养民安民,安民立政之法也。)浸蚀,化之常也。(浸蚀,指病毒或病菌感染。化,指百姓生息。病毒或病菌感染人体,乃百姓生息之常。)葆生在常,哀乎不然。(葆通保,养也。《荘子·田子方》:“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葆音保,本亦作保。”葆生即养生。不然,指不行日常养生之事。哀者,指人有疾病而致毁伤短折,令人哀伤也。养生须在日常,不然则有哀伤。

夫病者,蚀之应也。(人生病,乃人体感染病毒病菌的反应。)积乎留而不利,(积乎留,指因邪气留止而致肠胃积滞。不利,指大小便不通畅。因邪气留止而致肠胃积滞,从而大小便不通畅。)染乎浊而弗清。(浊,指小便浑浊。感染病毒或病菌而致湿热下注,因此小便浑浊而不清澈。)应其或不有而感,(感即咸,毕也,终也。汉·扬雄《法言·重黎》:“迄始皇三载而咸。”人体感染病毒病菌的反应或者有无症状而终的。)其表之也。(表,表异也,指人体感染病毒的表现与众不同。)若蕈茑之生木,(蕈,《唐韵》慈荏切,寻上声,菌生木上。灵芝、云芝、木蹄层孔菌、银耳和香菇皆蕈也。茑,《唐韵》都了切,音鸟,寄生也,指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亦称北寄生、柳寄生或桑寄生。)芝菌倚乎腐朽。(芝,指灵芝。菌,《说文》地蕈也。)弗有支何?(支,《集韻》支義切,读若寘,示也。弗有支,指没有表示出症状。)以其赖焉。(赖,《說文》贏也。贏,指人体精气盛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人体若是精气盛满,纵然感染病毒,也会如蕈茑之生木,如芝菌倚乎腐朽,而与病毒共生,不会表现出症状。

天其空,空其容,容其化。(天空容纳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交则化生万物。)化复积,积乃变,变若易。(化,指百姓生息。万物化生乃有百姓生息也。《韵会》云:“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复,重也。若,乃也。《易经·系辞》云:“生生之谓易。”百姓生息重积藏,积藏则生蠹虫,生蠹虫乃生生也。

地其贞,贞其生,生其成。(贞,《释名》定也。生,指民生。生,《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成,指安民立政。《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土地安定,民生安定,安民立政所从来也。)成乃哀,哀乃亡,亡则变。(成,盛也。亡,贫也。《诗经·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毛传》:“亡谓贫也。”安民立政则国家强盛。强盛至极乃会衰弱,国力衰弱则百姓贫困,百姓贫困则生变。其言变者有三,灾异也,死丧也,兵燹也。)

夫治有则,(则,常也,指药材配伍的常例:君臣佐使。《神农本草经》云:“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曰君者,治之所目也。(目,《小尔雅》要也,指治疗最主要者,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曰臣者,目之所辅也。(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症的药物。)曰佐者,治之悍将也。(佐药的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皆为下药,药性猛烈彪悍,不可久服,故谓之悍将。)曰使者,向之所使也。(向,《集韻》趣也,引导药性趣向也。使药其意义之一即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治人愈疾,其理弗歧,歧而反乱。(歧,指偏离正道。)

不治有兆,曰气浊无神,疾之从来一也。(疾病不治有其征兆,气浊无神及有并发症,即是其一。)神气皆得,其色绝天一也。(天,按先韻,古與真文通,精也。虽然神气皆得,然病人脸色有绝精之象,亦是其一也。)神独树,精亡气浊者一也。(树犹立,住也。神住,神存也。神独存而精亡气浊,亦是其一也。)欬涎有红,咽喉干涩一也。(欬,指逆气上咳。涎,指痰液。)胁下麻木,脘腹臌痛一也。(臌,中医指肚子膨胀的病,有水臌和气臌两种,通称臌胀。)七窍皆癀,脘若垒石一也。(癀,即癀症,是指局部肿胀而言,一般软肿而不痛,用针刺破有黄水。脘,《说文》胃府也。七窍皆肿胀,胃脘积食不消,坚硬如垒石,亦不治之症状之一也。)胸时闷闷,齐石大作痛一也。(齐与脐通。石,指用针石砭刺。时时感觉胸闷气短,肚脐之处用针石砭刺大作痛,亦不治之症状之一也。)面乌前缩,水臌不利一也。(面乌,指面色乌黑。前缩,对男子而言即阴茎萎缩入腹腔,民间所言“阳缩入腹”是也。对女子而言则指外阴萎缩,指外阴大阴唇扁平,小阴唇消失,阴蒂萎缩变小或粘连,尿道口萎缩,严重时小便失禁,阴道口萎缩之类症状。水臌,指水肿导致肚子膨胀。不利,指大小便不通畅。)腹胀后结,心痛引背而舌苍一也。(后结,今谓之里结,指大便秘结不通。舌苍,指舌苔深青发黑也。)喘不已息,不利前后一也。(已,止也。喘而不能止息,大小便皆不通畅,亦不治之症状之一也。)扑跌鼻唇青,目不下者一也。(扑跌,指猝然前扑倒地。下通假,摄也。《后汉书·独行·李充传》:“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注:“下音假。”下借,即假借。摄犹结。《庄子·胠箧篇》:“摄缄縢,固扃鐍。”其注云:“摄,犹结也。” 目不下者,目不结也,即指瞳孔溃散不能结聚也。猝然前扑倒地,鼻唇乌青,瞳孔溃散者,亦不治之症状之一也。此脑卒中也。)伤伐头清身颤,流渧不止者一也。(伤,戕害也。伐,《说文》击也。清,《释名》青也。渧,滴水也,指眼泪和鼻涕。头部受到戕害击打而有乌青之淤,身体不自觉发颤,眼泪鼻涕俱下而不能停止者,亦不治之症状之一也。此颅内出血也。)

扑伐伤损,前后不禁,不知止者,宗筋伤也,新治久死。(前后不禁,指大小便失禁。宗筋,此处应该指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击打或跌倒有伤损的,造成大小便失禁,不能停止的,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及时救治则有望痊愈,迁延时机则不治身死。

有其病,必有其治,言其未果者也。(果犹决,与绝同。又決也。《礼记·内则》:“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果犹决。决与诀同,《类篇》绝也。《汉书·苏武传》:“李陵与苏武决去。”言其未到绝症也。)果而不伐,伐之者死。(得了绝症不能用峻猛攻下之药,用峻猛攻下之药医治,病人短时间内就会死亡。)果而不慭,慭者不治。(慭,说也。慭,敬谨也。病人绝症大夫隐而不说,敬谨的医生不治疗绝症。)果而不徼,徼者不治。(徼,《说文》循也,即抚循,慰安也。治,盈之切,读若怡,悦也。病人得了绝症不要去慰安,病人被慰安心中多有不悦。)果而不然,(然,火烧也,此处指火灸疗法。病人得了绝症不能用火灸疗法。)不然其已。(不然,不这样也。已,《广韵》《集韵》𠀤羊吏切,音异,义同。不这样做,而坚持用火灸治疗,病人很快就有异常。

病有其变,变而勿惊。夫变,以其内化故也。或已治之,将有其果。(果,成效也。)或未治之,将有其果。(果,结局也。)果者,变化之冬也,(冬,终也。)其有生死。而死几微,以其气作应之也。(几微,征兆迹象也。以,通与,古以与声相通。作猶斮,《正韻》竹角切,读若捉,促也。而死亡的征兆,与病人之气机迫促相对应。

我以其知,而用之于病。(知,智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此智者,知病之有所合之药物也。)我以其物,争之于命。(物,财也。修真之道,财侣法地,而财为首,故云。)心存一,神致虚,至恬澹而怡。以道守之,以同用之,(同,和也。)则死者几,(几,微也。)起病者当已。(起,发也。《论语》:“起予者,商也。”《疏》:“起,犹发也。”发病者当痊愈也。)何哉?以其诚而精,一气化于常焉。(一气,指元气。以其心思纯正安定,元气时时化生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