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为什么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时评】为什么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栏目(⑨),发表“文脉国脉紧相连——如何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一文,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中华民族之所以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丰富滋养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只有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只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把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活力。才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才能摈弃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使全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而道远。经过几代人持之以恒的接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做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准备,做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准备。只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才能激发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我们只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进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回顾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生死危亡走向奋起复兴、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重铸辉煌的历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