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本纪:秦王为何重用七十岁老叟?一国之力拖垮东方六国的是谁?
编辑搜图
秦本纪
《秦本纪》主要记载秦国的历史。秦是周朝分封在西北地区的附庸小国,后逐渐发展为强国,最终统一天下。
编辑搜图
穆公称霸
嬴任好(?—公元前621年),嬴姓,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人。秦襄公的五世孙,秦国第九任君主,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春秋五霸之一。死后谥号穆公,又作缪(mù)公。
秦人是五帝之一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祖先大费帮助夏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姓嬴。大费的后裔非子善于养马,周孝王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接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非子虽然有了封地,但只是附庸的身份,不是诸侯。直到西周末年,秦襄公护卫周室有功,周平王封他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国这才升级成诸侯国。
秦穆公即位时,正值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将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齐国的声望如日中天。秦国虽然地处西陲,但也是大国之一。穆公即位不久,便采取措施,积极谋求霸主地位。秦国东边的邻居晋国,是当时的强国。秦穆公亲自向晋国提亲,迎娶晋国公主。随同公主陪嫁的一个俘虏叫百里奚,在逃跑时被楚国人捉住。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便以追捕逃奴的名义,派人到楚国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买他,成功避免了让楚国起疑。
编辑搜图
百里奚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秦穆公亲自请他坐下,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人,没有能力。”穆公说:“国君不听取意见,不是你的罪过。”再三请他赐教,一连谈了三天,然后任命百里奚为大夫,将国家政事交给他。因为他是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买来的,所以人们便称百里奚为五(gǔ)大夫。百里奚谦虚地说:“我比不上蹇(jiǎn)叔。”穆公又派人带着厚礼去迎请蹇叔,让他担任上大夫。凭借这两位贤才的辅佐,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
秦国想成为霸主,就必须东出,而东边是晋国。秦穆公为了争霸,多次与晋国交战,都没有成效。等到晋文公去世,穆公再次东出谋求霸业,在崤[也作(xiáo)]山败给了晋军,三位将军被俘虏。后来,三位将军侥幸被晋国释放,穆公穿着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哭着说:“因寡人没有听从蹇叔、百里奚的劝告,才让你们受辱。”恢复三个人的原职,更加厚待他们。
秦穆公鉴于屡屡东出受挫,终于改变策略,转而向西发展。秦国的西部,生活着很多戎狄部落与小国,经常骚扰边境,穆公重用贤臣由余,全力对付西戎,终于开辟了上千里疆土,称霸西戎。
秦穆公死后,后继君主大多碌碌无为,直到春秋结束,战国早期,秦国也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亮眼的表现。
编辑搜图
孝公变法
嬴渠梁(公元前381—公元前338年),嬴姓。秦襄公的十九世孙,秦国第二十五任君主。死后谥号孝公。
秦孝公即位时年方二十一岁。此前,秦国频繁更换君主,国力大降。而这时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将近一百年,东边的魏国经过李悝(kuī)变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者,不断蚕食秦国土地,两国结为世仇。加上秦国地处西方,中原各国都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人才也不愿意来,秦国已然沦落为实力最弱的诸侯。
面对如此危局,秦孝公立志恢复穆公霸业,开始救济孤寡,招募战士,发布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天下颁布求贤令:“谁能使秦国强盛,我让他做高官,分封土地给他。”
卫鞅当时正在魏国,听说了求贤令,就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卫鞅前两次游说孝公,都讲一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孝公听了直打瞌睡,很是生气,但想到秦国地势偏僻,好不容易来了个人才,又给了卫鞅第三次机会。这次卫鞅终于将他的主张和盘托出,提出实施变法,重新制定刑罚,在国内致力于农耕,对外鼓励死战,给普通百姓晋升爵位。
编辑搜图
卫鞅这套富国强兵的理念和秦孝公的目的不谋而合,孝公当即决定全力支持卫鞅变法。太子触犯了法令,卫鞅说:“国君如果要实行新法,就要从太子做起。”于是孝公处罚了太子和太子的师傅。从此,法令顺利施行,百姓一开始抱怨不休,过了三年,生活富裕起来,都开始夸奖新法。
秦孝公见新法确实有用,便信守承诺,任命卫鞅担任秦国最有实权的职务——左庶长。之后卫鞅废除井田制,施行新赋税制度;废除分封,施行郡县制,将变法进一步深入。有人向孝公进献谗言,说此举损害了君主的利益,但孝公不为所动,还加封卫鞅为列侯,赐给他商於(wū)十五座城邑,号为商君,人们也称他为商鞅。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长达二十余年,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种地、打仗的积极性,彻底扭转了秦国贫弱的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之一。
编辑搜图
惠文称王
嬴驷(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嬴姓。秦孝公的儿子,秦国第一位秦王。死后谥号惠文王。
嬴驷十九岁即位,称惠文君。当时商鞅的威信很高,惠文君很忌惮。商鞅变法虽然使秦国国力大增,但却极大地损害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他们趁着新君即位,污蔑商鞅谋反,惠文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趁机抓捕商鞅,处以车裂之刑,但继续实施新法。
秦惠文君巩固权力之后,接连向死敌魏国发起进攻,屡屡获胜。不仅将之前丢失的河西之地全部收回,还深入魏国境内,取得了河东之地,在黄河东岸建立了前进基地。
编辑搜图
秦国的骤然强大,让东方六国极其恐惧,于是东方六国组成联军攻秦,称为合纵。秦惠文君为了破解六国合纵,面向各国招揽人才,得到当时有名的纵横家张仪。张仪提出连横之策,逐个游说分化各国,使得各国反而主动割地贿赂秦国,以求一时之安。秦惠文君非常高兴,请张仪出任国相,位居百官之首。秦惠文君即位的第十四年,效仿六国的做法,正式称王,成为秦国的第一位秦王。
当时,唯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便是楚国。为了削弱楚国,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先诱使楚国与齐国绝交,又想办法激怒楚怀王,冒险攻秦。秦军早有准备,大败楚军,占领楚国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之地,使得楚国一蹶不振。
秦惠文王又重用司马错,南下攻占巴国、蜀国,将秦国的关中、汉中与巴蜀连成一片,不仅扩大了疆域,而且位居长江上游,对东方六国取得了居高临下的战略态势。
义渠是匈奴的分支,是秦国西北部最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凭借强大的骑兵,常常到边境劫掠。秦惠文王采用公孙衍的策略,以烧荒之法对付他们,并趁义渠内乱之际,一举削弱其势力,最终将义渠变为秦的郡县,占有了大片优良的牧场。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坚持新法,大胆用人,四面出击,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编辑搜图
昭王奠基
嬴稷(公元前325—公元前251年),嬴姓,又名则。秦惠文王之子,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国历代君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死后谥号昭襄王,又称秦昭王。
秦昭王早年在燕国为人质,他的哥哥秦武王去世,没有儿子,群臣便拥戴他即位。秦昭王在朝中没有根基,年纪也轻,政事取决于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第二年,公子嬴壮联合大臣、诸侯造反,昭王处理果断,夺回部分权力,从此崭露头角,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
秦昭王即位时,距离秦孝公变法已经五十余年,秦国的国力持续增强,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东方六国也先后不同程度上实施了变法,国力有所提升。七大战国进入了最血腥的相互攻杀、比拼韧劲的相持阶段。
编辑搜图
为了能坚持到最后,各国相互之间时而结盟,时而敌对,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秦昭王亲政后,与楚王结盟,将上庸郡(今湖北省竹山县)给了楚国。齐、魏、韩三国担心秦楚联盟势力过大,联合攻楚,秦国发兵救楚,攻占了魏国的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等地。几国又图谋联合抗秦,昭王马上归还蒲阪,瓦解了联合之势。再借机与魏国联盟,并与韩、魏、齐联合攻打楚国,大伤楚国后转头攻打韩国,攻占了大批土地。类似的事件几乎时时都在上演。
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即首先击败赵国、韩国,稳住楚国、魏国,置齐国、燕国于不顾,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占领的土地,破坏了六国合纵联盟,促进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编辑搜图
军事方面,秦昭王提拔平民出身的将领白起。白起先后发起对韩、魏联军的伊阙之战,对齐国(五国联合)的讨伐之战,对楚国的鄢郢(yān yǐng)之战,对魏、赵联军的华阳之战,对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境内)之战,杀敌超过一百万。昭王晚年,派兵攻灭东周,将九鼎迁到都城咸阳(今咸阳市),宣誓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心与意志,延续近八百年的周朝正式终结。
秦昭王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秦国以一国之力拖垮了东方六国。他去世四年后,重孙嬴政即位,仅用十年时间便统一了全国。因此,后世评论说,秦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