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何下令不留生俘,投降了也要杀?
艺述史官方原创
斩尽杀绝,拒绝投降
百年前,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征,开启了收复新疆的征程,如果没有他,恐怕我们吃哈密瓜都得进口了。可是他却做出一件历代武将特别避讳的事情,杀俘!就算投降也要斩尽杀绝,要知道我国自古认为杀俘不详,他却不管不顾,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
1
清朝有人写了一首诗,专门赞颂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听起来很潇洒,事实上过程特别艰难。当时的环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一方面,新疆离朝廷中央很远,又是多民族聚居,还被俄国等外国势力扶持,情势复杂;另一方面,朝廷内部有一大批官员打算放弃新疆,因为海防和疆防无法兼顾,只有左宗棠孤掌难鸣,不断上书。
后来朝廷虽然同意派他平叛,但出兵要花钱啊,中央钱不够,左宗棠只能到处去凑,还是通过红顶商人胡雪岩去借的钱。
好在左宗棠的战术非常清晰,先攻相对薄弱的北疆,再进攻南方,另一方面,要缓慢进军,但是要迅速急战,正是这两大策略使得左宗棠带领清军横扫边疆。
当时敌军大势已去,反叛势力的领袖阿古柏已经服毒自尽,只有他儿子带着上千残兵逃了出来,明明局势已经偏向清军,可是左宗棠却还是下令继续追击,斩尽杀绝,拒绝投降,就算有俘虏,也格杀勿论!
这不仅仅违背了自古以来我国将领的传统观念,也和左宗棠过去的行为不符,他过去平乱也没有杀俘的习惯。
那到底为什么呢?
2
一方面,是有前车之鉴,比如准噶尔曾经的首领阿睦尔撒纳,他在乾隆年间投降清朝,不久又反水,勾结俄国势力再次反叛,所以左宗棠不敢再冒险信任他们。
另一方面,就是担心外国势力卷土重来,这一招,无非是杀鸡儆猴,毕竟疲弱的大清已经没办法让他再收复一次新疆。
尽管有许多人质疑左宗棠杀俘的行为,更有人拿这一点诟病他,但这些争议都是集中在左宗棠本人身上的,可见他正是不在意自身的虚名,换来了边疆的三十年安定。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吧。
END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