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大一统所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
847963

大一统所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

子玉史院子玉史院2024-03-03 13:09:510

文 / 子

任何新事物的普及其实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大秦二世而亡的作用就是,既给后世创建了大一统的模式,又以毁灭的方式总结出了大量历史经验,列出了大一统模式下所必须满足的关键“参数”。

总结起来就是:交通网络的构筑;意识形态的建设;官吏的培养;人心的归附

春秋战国经过几百年的混战,任何领域都是多种不同的标准同时存在,比如文字、度量衡等,交通的构筑自然也是按照诸侯各自的利益来进行设计的,为了在地理上阻止对方的进攻,诸侯甚至还会主动破坏部分地区的交通。

另外,资源向战争倾斜导致经费不足,没有统一的设计也是造成交通网络不成熟、混乱的原因。

所以,嬴政在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交通的统一,只有实现了交通的统一,始皇帝的意志才能真正贯彻到大秦的每一寸领土,并能对各方发生的紧急事件作出最快速的反应。

但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丞相王绾为什么提出在燕、楚、齐等边远地区实行分封制,其实就是考虑到了咸阳的大秦中枢对这些边地因为交通限制而并不牢固的控制力,尤其是岭南这样远在天边的地方。

但始皇却果断否定了王绾的建议,并通过快速推进交通建设、大巡游的方式以加强对边地的控制。

等到始皇将覆盖全天下的驰道、直道系统都构建起来之后,大秦也已经是危机四伏,各种矛盾交织,很难避免灭亡的命运。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岭南的赵佗,由于远在天边,大秦的乱局刚一发生,他就以阻断交通的方式将岭南和中原的乱局隔离了开来然后建设了独立的南越王国。

交通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由此可见。

可始皇构筑的交通体系毕竟成就了后来的大汉,虽然部分路段在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遭受破坏,但总体还是保留了下来,就是破坏的地方,大汉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修复。

有了交通的保证,刘邦才能实现对各异姓诸侯王的成功剪灭,汉武帝也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央集权以及对匈奴的大范围用兵

至于意识形态的建设,始皇并没有拿出一套成熟的方案,只是以法家的威势对大秦进行铁血统治,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大秦的地方官吏和朝廷的粘合力并不强,当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燃起大火之后,大秦的地方官吏许多也在第一时间将自己融入到了这个大趋势中,加速了大秦的灭亡。

为什么说“灭秦者秦也”,就是因为,秦末向大秦发难的主力军许多都来自秦国自身的官吏

后来的汉武帝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采用儒家的那套东西出台了一系列意识形态的东西: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有了意识形态对大汉官吏基因的渗透,朝廷和自己员工的粘合力也就增强了,为什么说后世的历代王朝都会出现忠臣、殉葬者,原因就在这里。

另外,汉武帝还通过董仲舒的东西解决了大汉的合法性问题,君权神授,大汉天子就是所谓的真命天子。

但秦始皇却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秦始皇通过祖宗的权力传承保证了自己对秦国的合法统治,但对于整个天下的合法性问题却还并没有建立起来,这也是导致秦国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家觉得:

秦国、始皇帝不能代表整个天下

其次就是帝国的官僚系统。说实话,大秦统一之后,其自身的官吏是根本不能做到对帝国的全覆盖,有些地方的官吏甚至不得不采取和地方豪强合作的方式来治理辖区,为什么项梁这些人在地方活得好好的,原因就在这里。

汉武帝完成了意识形态的建设

图源/剧照

所以,这个时候,始皇最好的方案就是,在边远地区采用分封制,让嬴式子孙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来实现对边地的控制,然后加速培养帝国的人才,最后再用帝国培养的人才来代替边地的藩王。

这个时候,大秦就已经度过了所谓的过渡期,可以完美衔接。

而且,边地的藩王还可以保证咸阳在出现危机时能够及时来勤王。

但始皇却果断否定了分封和郡县的这种综合体制,而是采用大巡游的方式来组建流动政府以弥补由于人员缺陷所导致的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如果始皇的生命期足够久,大秦或许能够挺过这个过渡期,但当始皇于沙丘突然驾崩个人威势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地方上马上就会出现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结果是,陈胜和吴广点了一把火,天下马上就是燎原之势。

当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也存在这个问题,刘邦之所以采用分封和郡县的混合制,除了要对功臣派进行分红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朝廷直控的官僚体系并不能完成对帝国的全覆盖,只能用藩王来代替

怎么说呢,帝国虽然有萧何等专业人才的打理,但本质来说,萧何并不是皇帝的人,他代表着功臣派的利益,皇帝要想实现对整个帝国的掌控,必须得培养自己的人马,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天子门生”。

而人才的培养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西汉就只能以朝廷直辖的郡县和诸侯封地犬牙交错以实施就近监控藩王从而保证大盘稳定的方式来完成这个过渡期,然后大力培养人才,从文帝、景帝开始的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就是具体的措施,汉武帝后来又进一步采用了察举制的方式来给帝国内部大量输入新鲜血液。

等皇帝手里有了大量储备人才而功臣派又不断衰弱的情况下,中央集权的牌也就可以开打了。

是的,汉武帝正是因为手里掌控了大量基层人才才实现了中央集权,将权力覆盖到了帝国的每一寸土地。

而且,刘邦聪明的地方还在于,将异姓诸侯王的模式调整为同姓诸侯,这样就保证了大汉在过渡期内长安出现危机时有人来勤王。陈平和周勃在血洗吕氏集团之后为什么不敢自己干,就是考虑到了遍布各地的刘氏藩王。

刘邦的精明由此可见。

可以说,刘氏藩王就是刘邦手中的一枚棋,作用就是:制衡功臣派,以实现大汉在人才缺乏时的过渡

刘邦的政治水平不在嬴政之下

图源/剧照

最后就是人心的归附。本质来说,秦始皇只是实现了版图的统一,但人心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大秦这套系统所兼容,所以,六国故民内心还是想在燕国、齐国、楚国这样的体制下进行生存。

这个时候,如果嬴政能够以嬴氏子孙来坐镇边地,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收服人心的,虽然齐王的姓换了,但齐国的建制毕竟还得以保存,齐国人还是能够接受的。

像三晋这样的地方,秦国则完全可以不用分封,因为,三晋毕竟离秦国比较近,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大秦可以作出最快速的反应。另外,由于秦国“远交近攻”政策的持续推进,三晋的许多地方早就习惯了秦国的郡县制,不存在排异反应。

为什么王绾建议在燕、楚、齐的边地进行分封,原因就在这里,大秦需要一个过渡期,以让边地的百姓对大秦彻底产生认同。

刘邦就比较聪明了,还在打天下的时候他就保留了边地诸侯的建制,给了大汉足够的缓冲时间以换取边地百姓对大汉的认同感。

是的,大家才不管齐王姓田还是姓刘呢,只要故国还在就好,等到一代人被时间淘汰之后,那些边地也就彻底成为了大汉的天下。

世上的许多事其实还是要考虑时间这个重要“参数”的

当然,刘邦也足够幸运,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毕竟以战争的残酷方式将那些不稳定因素给消灭了,比如项梁项羽叔侄,剩下的则都被刘邦统战到了自己的碗里,比如张良、韩王信等。

更重要的是,大家已经厌倦了战争,需要大一统,而刘邦刚好迎合了大家的心理需求。

从这点来看,刘邦是绝对的天选之子,他成功的前提就是,大秦用血的教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

刘邦不仅继承了大秦的成功经验,更吸取了大秦的教训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总有人为一种新模式作出牺牲。

推荐阅读:宋朝之前的皇帝,没有人事权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