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
10431400000040

第40章 学做人--老板的形象素质决定企业声誉(2)

在几年前,大多数的企业老板几乎都知道了对产品、对企业需要进行包装,但对自身的形象包装则不那么重视。有的老板认为,自己反正已经是老板了,无须再通过外表形象显示什么了,在温州、广东等地尤其如此,很多大老板你根本看不出来。但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老板认识到,企业要发展、企业要推广,都需要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交际场合,老板的外表形象就无可避免地会给企业打上一些烙印。故此,如何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对个人进行包装,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科学、有效地树立个人形象,是许多老板面临的问题。

世界形象设计师英格丽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的外表就是企业最好不过的说明书了。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老板良好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

首先,老板树立个人形象最重要的是深刻、可信、有实质内容的形象,如果一位老板虽然雄心勃勃,希望自己经营的公司越做越大,但是,当他被邀请在一个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出现,他总是一次次的失误,比如头发剪得太短,还为其黑色西装和白色衬衫选了一条大红的领带,他的报告潦草杂乱地写在零碎的旧纸片上;或者他在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场面,仓促的举止、不流畅的语言等,都留给人们的是一个无能、不受欢迎、让人可怜的形象,这对于企业老板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其次,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形象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要求内在能力与外在形象的等值,"以貌取人"正在成为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快速方法,大众心目中也早已为企业老板们制定了形象的标准模式,大众渴望他们以诚实、可靠、真实、有力度的形象出现。

企业老板的个人形象塑造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从老板的个人修养、品质、性格以及企业的行业特性、发展战略来确定。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万科集团的王石,他们的个人形象已经和企业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想到张瑞敏必想到海尔,想到王石必然想到万科。

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得不到拥戴

宽容是老板的极大美德。现代的老板都难免遇到下属冲撞自己、对自己不尊敬的时候,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

《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个重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各自的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错误寻根很多老板对给自己提过意见的员工会心存芥蒂,其实这就陷入了一种错误怪圈。

解决措施老板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这样的老板会真正得到员工的拥护。

宋太宗这样一说,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其下属更会为其效犬马之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老板的心胸应该宽广能容纳百川。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不得罪人,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这样的老板不是父母官,也称得上是一个修养颇高的领导者。优秀的老板会尽量避免说不,以免伤害对方。他们不采取任何行动,希望问题会自动消失。但是,他们也绝不会说不敢面对问题或向员工投降。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他不是在给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他打击了他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企业。一个企业老板,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一般来讲,在许多情况下,遇事能不能忍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见识。但是,如果一味地回避矛盾,采取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的做法,就是一种比较消极和压抑自己的行为了,而且在公众心中自身的人格和形象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正确的做法是现实一些,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既然人在屋檐下,不妨暂时先委屈一下自己,适度地采取忍让的态度,既避免正面冲突,同时也保全了双方各自的面子和做人的尊严。

只有具备宽容的气度,才能有团结众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宽容是激励的一种方式,也是管人的一种方式。老板的宽容品质能给予员工良好的心理影响,使员工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也因为老板的宽容,员工由于感动而增强了责任感,他希望能让老板因为他的成功而高兴。自尊心恰是一个人做了错事后促使其态度发生转变的心理动力。

一些老板对一般的人才可以任而用之,可对八斗之才、拔尖之才,尤其是超过自己的高才却容忍不了,认为其构成了对自己权力和中心位置的威胁。于是,嫉妒之心油然而生,压才之举随之而行。殊不知,这是愚人之见,对人才要扶不要压。

人才虽有所长,也有其短。有的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有的侍才自傲;有的不拘小节;有的性情怪僻;人才之间还有各种矛盾。因此,老板既要用其长,也要容其短。

同时,也要学会接纳人才的建议,即要听取贤才的各种主张、意见,鼓励他们讲话,尤其能听取他们讲出不合自己口味的意见。因为,既然是人才,必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必然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心,对上司的意见不会随声附和,往往固执己见。容人之中,容人之冒犯最难。真正有远见、有度量的老板从不给冒犯者"穿小鞋",对合理的冒犯,引咎自责;对不合理的冒犯,也能以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毫不介意。老板不仅要宽容人才的缺点,更要宽容人才工作中的失败。失败常常来自创新的路途。创新是企业获得向上动能的源泉。如果一个老板不能容忍人才因为创新引起的失败,就是在提倡一种保守、墨守成规和静止的管理思维。

消极情绪,老板不积极企业无士气

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而你的心态与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是否能成功。每时每刻,你都生活在某种情绪之中。这种情绪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哪些情绪是积极的呢?

错误寻根老板叹一口气,老板的一个悲观眼神,影响面可能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这样的悲观情绪,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情绪。

解决措施一位成功的老板,应该了解"自信是成功的法宝",只要具有了自信心,成功就开始了第一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整个团队的人为了共同的事业全力以赴,齐声呐喊时,那是怎样的热火朝天。例如,4×100米赛跑、拔河、各种球赛等,就是典型的燃起团队激情之火的例子。那么,在工作上呢?不是只有南泥湾、大西北那样的劳动场面才有激情的,也不是在上甘岭、塔山阵地这样的战场上才有激情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平凡的工作环境中,到处都有燃起团队激情的地方。

而优秀的领头羊必然能够燃起员工无穷的激情之火,优秀的企业必然让员工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企业要做的也就是寻找那些充满热情,真正希望作出点成绩的人。

一位成功的老板,应该了解"自信是成功的法宝"。只有具有了自信心,才决定开始行动,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手头的工作,才能在下属面前树立起优秀的总经理形象,才能泰然自若,并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按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共场所或社会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谈,言谈富有哲理而又让人信服。而这一切都是自信在起着关键的作用。

成功的信念是首要条件。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也是任何一位管理者所终生追求的目标。人人都想成功,人人都不愿失败,可是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坚定不移的信心能够移山"。由于他们大部分都不具备必需的自信和决心,也就无法到达终点。但还是会有少数人真的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如果你是一位缺乏自信的老板,那就赶快行动起来,树立成功的信念,记住:"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会成就事业;认为自己不能的人,就会一辈子一事无成。"

充满自信可以排除万难。拿破仑·希尔说:"信心是不可替代的解药。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以强劲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之轮时,你便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奋战于商场中的许多老板们都有此种感受,失败的折磨是痛的,但又不能像阿里巴巴口中所喊"芝麻开门,芝麻开门!"那样去获得成功,因为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了荆棘。那为什么说员工总是喜欢充满自信的老板呢?原因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自信。

作为老板,请永远不要抛弃自信,因为一个不"信"任自己"心"灵力量的人,不懂爱护自己,未推己及人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只有当信心融会在思想里,使潜意识转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在无限智慧的领域内促成成功的实现,成为一位卓越的管理人才,成为一位深受员工欢迎的老板。

事物永远是阴阳同存的,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永远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极的心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积极的心态能把坏的事情变好,消极的心态会把好的事情变坏。当今时代是悟性赛跑的时代,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你总是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你心中只有沙漠。想法决定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华尔街有句致富格言:要想致富就必须远离蠢材,至少50米以外。

瞻前顾后,没主见当不了掌舵人

思虑太多,会阻碍迅速作出决策。一个好的老板不能拖拖拉拉、迟滞决策。因为一个再正确的决策,如果做迟了,也会是错误的。

错误寻根瞻前顾后,无法决策,是一个企业老板的大忌。

解决措施老板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多元"的,单纯的问题或是例行公事,只要有相当的常识与经验,就可驾轻就熟、妥善地加以处理。既不能被眼前的压力所慑服,又不被利害关系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做应有的理性分析。

商场上充满了需要选择的关口。作为老板,更是经常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一"赌注式"的决断。对于所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也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机会难得,想再回头重新来过,是绝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能否做好决断是判断一个公司老板杰出与否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对于小企业来说,民主或者开明的管理模式,控制好了,可以加快决策正确的几率,但是控制不好,不仅会降低决策的效率,更会损害老板在员工面前的权威性。在一个三五人或者十几个人的小企业中,做一个决策还要到处去问行不行,还要讨论半天,但是一个小企业,聘请的人未必都是高素质人才,他们顾全大局以及对市场的把握不一定就比老板强,管理学书上说要开明,要积极主动的沟通,到后来可能会把自己搞得不知所措,一塌糊涂,甚至把员工惯坏了,觉得凡事都应该和他们商量。其实前期雷厉风行,有自己的理由和主见会更好。当企业发展到一个较大规模的时候,需要一个团队去决策经营策略以降低决策风险的时候,这个时候在这个决策团队内部再考虑集体决策的事情。

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由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词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凡是成功的企业老板,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们凭借着机智与眼光,在充满困顿与挫折、失败的环境中作出扭转乾坤的决定,终于柳暗花明,攀登上事业的顶峰。而英明的决断是抓住机会的保障。

人是感情动物,中国社会尤其讲究人情关系。身为企业管理者若是摆脱不了人情的包围,而身陷人事漩涡时,决断则常有偏差。企业管理者应该是集"众智"的人。尽管他做决策要有相当的魄力,但他绝不能专断与独断,而应广泛请教,以求集思广益,甚至多听反对者或不满者的意见。

很多体育比赛都是一瞬间决定胜负的,到底应如何抓住那一刹那时机,确实令人煞费苦心。决断就是努力向前。时光在飞逝,唯有放眼天下,正视眼前的挑战,我们才能运用所拥有的决断智慧,迎接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