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13166100000019

第19章 劳动技术大军的培养基地——改革发展中的职业教育(2)

三、加强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生产和职工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从理论上来讲重要,而且从现实生产和现实的职工队伍状况来讲也非常紧迫。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职工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新的技能。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制造业将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需要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现在,我们一些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据调查,武汉、太原、沈阳、重庆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城市,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技工“断层”现象。广州对80家企业专项调查显示,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工人只有277%。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5年,广东省技术工人需求量将达520万,目前只有365万人,缺口很大。在有的发达地区甚至出现16万年薪请不到合格高级技工的现象。有的企业已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有米”难寻“巧妇”。我们一些企业设备并不落后,但产品竞争不过别人。同样的配件,我们组装的汽车还是不如原装车,我们组装的手表不如瑞士的手表。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与国际上比较,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德国的1/20,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现在我国企业正处在体制转轨与结构调整之中,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下岗工人难以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素质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据劳动保障部对济南、兰州、湘潭等10个城市1万名下岗职工抽样调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403%,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人员占495%,而且技能单一。现在是,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总之,加强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生产和职工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十五’期间每年培训城镇职工5000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5亿人次;积极实施国家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为3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十五’期末,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年招生规模要达到350万人,面向西部的年招生规模要达到120万人,为农村和西部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市(地)可以举办综合性、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健康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健康发展,主要应做到: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0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之后,为职业教育发展指出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和重视职业教育,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使职业教育长期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最薄弱环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体制环境。首先是改革与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的弊端,主要是依靠国家和采用行政手段办职业教育,导致条块分割,统筹困难,职能交叉,模式单一,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改革这种体制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能力,其中特别是要强化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能力,这是因为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补发展的格局。旧体制主要是依靠国家和行政手段办职业教育,而新的体制主要是加强政府统筹能力,承担起统筹管理的责任,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明确了统筹管理责任。中央这一级,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职业教育联系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教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部门和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本地区内职教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促进本地区内职教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市(地)级统筹职教的责任,真正使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落实到地方。地方县、市(地)级特别是市(地)级统筹能力的加强,打破了条块分割的体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其次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国家和利用行政手段来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难以有大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形成这样一种多元办学格局,要求政府在加强统筹的同时,重点办好起示范作用的骨干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来指导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依靠企业把生产与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的培养、培训紧密结合起来。行业组织是企业的主管部门,除了办好现有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外,应对整个行业的职教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包括对本行业人力资源的预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划、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各项业务指导。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形成多元办学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民间力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将职业教育作为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与合作,努力拓展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使我国职业教育适应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新的形势的需要。

最后,改革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必须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增强职业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活力。依法行使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没有自主的权利,职业学校就难以发展,难以办出特色。很多学校发展空间被限制,办学模式单一,办学规模小,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重要原因是学校被捆住了,没有自主权利。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们要依法保障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教师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拥有跨地区招生,联合办学,建立与企业、行业、社会各界之间合作关系等方面自主发展的权利。学校真正松绑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就能有发展的活力与空间。

我国职业教育的薄弱和落后,还突出表现在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在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

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现在有些职业学校没有特色,往往与学校主办者指导思想不明确关系很大。他们注重了办学校的共性,而没有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个性加以区别,把职业教育办成了文凭教育。其次,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必须面向市场需求进行改革。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现实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一定要适应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为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特别是要加强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以增强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当前,很多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职业教育要努力培养这方面人才。为此,必须推进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要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职业教育的学校与机构为了不脱离社会和企业需求,必须加强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企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建立起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的机制。现在一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有什么教师就办什么专业,结果是社会需要的学校没有培养,而学校培养的又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职业学校要从有什么样的教师办什么样的专业,切实转到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办什么样的专业上来。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和提高,因此,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从严要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学校自行建设外,要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和共建为实践教学提供条件,这既解决了实践基地问题,又可减少重复和浪费,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教学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职业教育是为就业而办学的,因此,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可以是来拿职业教育等级文凭的,也可以是短期参加某项技能培训的;既可以是为就业做准备的,也可以是就业后来接受继续教育,或者是为转入新的就业岗位来接受培训的;既可以是全日制参加学习,也可以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的。学校要从办学模式与学习制度上进行改革,为各类学生的培训创造条件。只要能满足用人单位对用人条件的需要,办学模式就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人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希望接受更多的教育机会的需求,不至于一进职业学校就中断了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根据社会与企业的需要和青少年成才愿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录取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对取得相应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免除技能考核。”

落实《决定》的这些改革举措,达到的目的是,“努力使职业学校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的升学、就业、更新知识、增强技能的多种需求”。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亟待加以解决。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在职业学校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