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13166100000020

第20章 劳动技术大军的培养基地——改革发展中的职业教育(3)

“重视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逐步实行校长持证上岗的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认真实施《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与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加强领导,依法治教,为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职业教育当前还处在薄弱与落后的状态,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政府统筹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决定,为跨入新世纪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关于加强领导,《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和保护社会各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人民团体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健全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机构,为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加强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等,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准入的法制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性、迫切性的宣传,加大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风尚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

为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决定》指出要切实解决以下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与大中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相当艰巨。我国西部在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处于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缺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与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的任务,而恰恰是广大农村的职业教育比大中城市落后,西部地区比东、中部地区落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达685万平方公里,包括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占全国1/4以上。我国人口大部分又分布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当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根据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要继续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实践证明,凡是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做得好的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就好。农村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行“绿色证书”教育,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建立县、乡、村三级实用、开放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把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办成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培训和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的基地。国家应帮助农村和西部地区办好一批骨干职业学校;推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和合作办学;扩大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面向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招生人数,对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现代远程教育和培训以及自学考试要积极向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延伸。总之,把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既符合我国地区之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也反映了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要作为一项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加强政府的统筹,组织好实施。我们强调西部和农村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并不是讲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很好可不再努力了。相反,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更应改革和发展好职业教育,积极支持西部和农村以利于更好地促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控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杠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低技能的就业岗位正在逐步减少,高技能和复合技术性的劳动就业岗位在不断增加。可以预见,今后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增加,特别是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更为迫切。随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技术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国家及企、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劳动就业与职业教育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学历文凭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学历文凭与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加强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下岗人员转岗就业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当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政策,要切实加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用人单位只能从获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者,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2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一条规定,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人事、教育行政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并免试部分科目。

3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渠道,既是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拉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职业学校,必然缺乏生源、缺乏生命力。这一条规定要求,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工商、税务、金融机构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

4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在贯彻执行上述三条政策中,政府有关部门负有重要责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各地劳动保障、人事或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注意发挥和利用职业学校的优势,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

“地方人民政府要利用社会就业服务体系或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

第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多的是要求实践、应用和技能训练,与普通教育相比,在实验和实习设备、外聘教师、外出实习等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又存在着教育资源严重分散、利用率低的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提高对现有教育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对现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的调整,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调整、整合扩大优质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对那些规模小、生源严重不足、专业设置脱离实际、教育质量差的职业学校,要通过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予以调整,是合并还是撤销,根据当地需要决定,这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职业教育,主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社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目标,而不是以办了多少所职业学校为标准。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资金作出如下规定。

1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内容有: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拨付职业学校教育经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举办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监督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0%,主要用于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中央财政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和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以及骨干和示范学校的建设。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

2各类企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主要内容有: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都要按规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对职工培训经费严格管理,不能挪作他用。对不按规定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责令其改正而拒不改正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以收取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

3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内容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支持社会各界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学生,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贷款帮助,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小额贷款。认真执行对教育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习基地,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和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4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管理。主要内容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物价主管部门合理确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收取学费按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着成绩。“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5000多万名毕业生,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广泛开展,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129亿人次”,为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9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到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形成了一整套职业教育的理论、法规、政策与制度。

我国职业教育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劳动技术大军的摇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