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的地方。德育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学科,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的自身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探讨。德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是一项经常性教育活动,与其它学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融于学生思想,支配学生的行动。因此,加强和改进德育要讲求实效,下决心切实改进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其时代性和针对性。
1要在青少年学生中进一步重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教育的职责首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那么依靠什么来教育呢?依靠的是道德的力量和法律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是道德的化身,带有强制性、规定性。毋庸置疑,在一个现代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中,针对不同年龄和学段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法律知识是必要的,但应进一步突出和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从教育方针讲,我们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教育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培养学生既要有很强的国民意识,富有爱国之心和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又要有国际的胸怀,充分理解国外多种文化,具有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而国民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是重要素质之一。应通过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不仅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而且知道作为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还应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公民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享受权利。现在社会上,只讲应享受的权利,而不讲应尽义务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说,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着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有的人道德失落,人格沦丧,“黄”、“赌”、“毒”等沉渣泛起,假冒伪劣和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偷税漏税现象比较普遍,这哪里符合一个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的规定呢!这里面构成犯罪被依法处理的虽是少数,但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现象却不少见。不少刑事案件被查处的案犯,就是因为不懂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不仅从道德观念中,而且从依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中,明确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和其它公民关系,规范个人行为,有利于达到提高国民素质,与依法治国、依德治国要求一致起来的目的。我们正在青少年中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凝聚力量。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一种精神,而且表现为具体的行动。宪法关于公民应尽义务的若干规定中,如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等,都是规定得很明确、很具体的,每个公民都应付诸行动。宪法中关于“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等规定,把中国传统美德上升为公民的义务,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维系家庭和谐关系,扶持弱势人群,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过上祥和的生活。这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处理家庭生活的基本法律准则。
基于以上考虑,在当前对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中,应进一步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宪法和法律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强调进一步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只是从德育的功能来讲的,即让青少年学生在理想、道德及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中,从法制的角度加以规范和提升,以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强调这一点与整体的“普法”教育是一致的。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以人文知识的教育为依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是学校经常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升国旗、唱国歌,请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作事迹报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教育形式,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富有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而且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和理论的支撑。
邓小平同志早已指出:“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在党中央的指示下,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的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教育,均作了相应调整和改革,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去,收到了良好效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也逐步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既弥补了中小学人文知识教育不足的缺陷,也适应了时代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师生普遍认为效果很好。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校人文学科课程提供知识和理论的教育,实行课堂主渠道与校内外教育活动相结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也是近些年来德育的一条经验。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依托,提供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是完全符合人的思想观念形成规律的。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形成,离不开对所处环境的直接观察与感受,也离不开他所置身的文化传统和理论的指导,特别是在将观察与感受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观念的时候,更需要有关的知识和理论。我们平常所讲的“理论指导”、“古为今用”、“以史为鉴”、“众采百家”等,都包含这层意思。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国家迫切需要发展,教育上突出了科技、经济的取向,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重理轻文的倾向,直到现在仍存在着主课、副课的观念。在群众中也存在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思想。学生升学也打上了重理轻文的烙印,存在着“一类学生学理工,二类学生学医农,三类学生学文史”的舆论,将文史排在最后一位。这就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教学被削弱,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历史、地理知识,文学、美学知识和政治常识。到了大学阶段,学文史经哲的学生缺乏科技方面基础知识,学习理工医农的学生缺乏人文知识及素养,这就是不少高校现在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原因。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同等重要性,不可偏废。素质教育的提出,纠正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理轻文的偏向,也为依托人文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我们教育工作者,包括专门从事德育教育教学的教师,要进一步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度,认真审视和改进我们从事的工作,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其它一些教育做得更为深入、扎实,富有成效。
3要贯彻好“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做好对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他在东欧发生剧变,世界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的时候,坚定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同志以非常简练、朴实的语言,以科学的态度和宏伟的气魄,以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高瞻远瞩的眼光,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可消失也不可战胜的真理,指出了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正因如此,不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遭到挫折的时候,不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不论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矛盾和斗争还是进行着友好交流与合作,我们都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六大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形成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为了记得一些词句,更不是为了给人看的,而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了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和行动。面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丰富和发展了的这样一个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就必然产生了学生怎样学习和学习如何取得实效的问题。多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涉及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在高等学校“两课”教学改革中,围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少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育人的事业心,千方百计将课教得很好,受到学生欢迎。然而,在学生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只求考试及格的大有人在;感到这门学科难学的大有人在;害怕这门学科考试成绩不好影响政治评语,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大有人在。是学生不愿意学吗?不是的。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可能接受、理解的实际,还不能贴近学生观察、感受和思想认识能力的实际。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到中国革命和三代领导人为代表的思想理论的确立,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不用说大、中、小学生,就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人,也未必都能弄清楚。不下决心改革教学,不从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就不可避免地影响效果。邓小平同志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
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邓小平同志以亲身经历说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他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这不正是我们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指南吗!
学校政治理论教学改革还在进行,但内容多、重复多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果强调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只是重在编本子,加课时,而对怎样遵照邓小平同志讲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缺乏深入探究,那么,实际上仅是强调了重视,而与落实改进差距很大,其结果是政治理论的教学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加强。解决“精”的问题,“管用的”问题,还需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研究、探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学校教师应根据要“精”和“管用的”原则,精心挑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原则进一步改革教学,一定会进一步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会学习得更好。广大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处在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成长和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关心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这个时代的伟大社会实践,更离不开指导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4注意引导青少年学生加强品德修养,自觉磨炼道德意志。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要与社会、他人、自然界等周围环境相处。以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来对待社会、他人及各种具体环境,就表现出一个人做人的原则,即品德。品德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反映属于一定阶级、一定生产关系的,又有带有人类共性的具有普遍性的内容。教育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做人,而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是培养做人基础。要使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就明确意识到,一个人长大成人、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知识和能力的具备,而且还必须具有处世做人的原则。做一个高尚的人,人格完美的人,是人的一生事业成功的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自觉磨炼道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