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14554700000026

第26章 体育课(2)

4.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更改;关心全班学生,谆谆善诱,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规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的规定。

5.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价,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的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写好课后小结。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获得学校领导的批准,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每学期开学初,应对全校各班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特别对新入学的班级,尤其重要。

二、队列、体操队形运用的方法和要求

队列、体操队形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组织学生和迅速调动队伍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地运用队列、体操队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组织纪律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而熟练地运用体操队形变换,能省时、省力的进行教学工作,使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安排合理,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一)队列、体操队形运用的方法

队列和体操队形运用的方法,取决于课的各个部分的目标、要求、特点以及教材性质、场地布置等具体情况。一堂体育课是统一的整体,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使各部分紧密衔接,这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织教学工作,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技巧。有经验的教师在考虑准备部分的队列、体操队形时,就联想到如何通过体操队形的调动向基本部分过渡;基本部分转入结束部分亦如此。各个部分的体操队形应统一考虑其运用,否则不利于教学组织工作,还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队列、体操队形运用的要求

1.加强队列、体操队形的训练,为以后运用队形,调动队伍打好基础

教师平时应有计划地加强队列、队形训练。队列、队形的练习,单调、枯燥,教师可根据目标和要求,变换练习形式,使之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2.运用队列、体操队形时,必须重视口令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除思想上重视外,还应经常研究和练习,掌握发“口令”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指挥能力。

3.运用体操队形,以简单易行为宜

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体操队形的变化。各小组进行体操队形变换练习时,教师可事先在操场上用白粉划标志箭头,并于课前向每一小组的首尾同学,讲清怎样变换行进的方向、路线和角度,使他们能“带好头”,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场地、器材的布置

充分做好场地准备工作,是教师按计划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可增加学生练习次数,能合理安排课的密度。运用场地器材时就注意以下几点。

(一)场地器材的布局要合理

对现有场地、器材的布局要合理,能够移动的器材,向固定器材靠扰。注意卫生和安全,必要时应画出清晰标记。对活动范围不大的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爬绳等器材,应尽量利用场地的边角或面积较小的地块。投掷安排,应考虑到对其他项目的练习有无影响,此外,根据学校环境和条件,可充分利用地形组织教学。

(二)科学地调配场地器材

学校在编排课程表时,应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等情况。尽可能做到体育场地既不空闲,又不拥挤。教师备课时对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应划分好场地使用范围,以免上课时互相影响。也有些学校,根据场地器材设备的具体情况,划分为几个教学块,每个教学块,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设备,供教学使用。

(三)布置场地器材时,应注意安全

课前应周密检查,如器材安置是否牢固;跑道上有无砖块;沙坑是否疏松等。在安排投掷项目练习时,应注意学生相互之间的距离,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四)在器材使用上,应有组织措施和要求

课前应安排好课中怎样分发和收回器材(如采用什么队形,是排头去领取,还是纵队前进依次领取,或课前已布置在预定的场地上等),并要做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避免争抢或乱扔器材,造成组织纪律松散,影响课的进行,甚至发生伤害事故。

四、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

(一)编班分组的方法

当前,我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编班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中:

1.原教学班上课,即男女生混合班上课。

2.男女生分班上课,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同一个年级的几个班合起来,再分男、女生上课;另一种是将原教学班分成男、女班上课。

在编班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其分组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1.按性别、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分为基础组、准备组和保健组。我国中小学(除小学低年级外)一般按此种方法分组。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专项分组。我国部分高中以上的学校采用此方法分组。

3.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分组。一般在学习某一复杂技术教材时,按照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组,以便教师能因材施教。但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技术掌握情况,可以采用逐步升级的办法,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此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实行临时分组。无论按照哪种方法进行分组,各组的学生都要相对固定,并要指定或推选平时表现好、又有一定体育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以协助教师上好课。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两种:

1.分组不轮换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合理安排教材的顺序了运动负荷。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是在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的情况下采用。因此,凡是场地器材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尽可能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分组轮换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在同一时间内,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并按预定时间轮换学习的内容。采用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在场地器材设备不足、人数较多的条件下,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并能开展互帮互学。其缺点是: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也不易使各组的运动负荷都符合逐渐上升的要求。

分组轮换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小学一般采用以下同种:

(1)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授教材比较难、复习教材也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一组学习新教材,另一组复习旧教材。如基本部分是32分钟,到16分钟时互相轮换一次。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图

(2)三组两次等时轮换:教学班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或学生掌握教材已比较熟练的复习课,均适用这种形式。课中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学习或10分钟10分钟

复习三种不同的教材。到基本部分1/3的时间,三组依次轮换一次。到基本部分2/3的时间,三组再依次轮换一次。

(3)先合(分)组,后分(合)组:当某一教材(如武术)需要10分钟

把全班集体进行练习时,课中先把各组集合起来进行同一练习,再分(图一)组进行不同的练习。轮换方法见右图(二)或者先分组进行不同教材的练习,然后再合起来进行不同教材的练习,然后再合起来作同一练习,如耐久跑。

这种形式一般是在一次课中有三个教材内容,各教材之间的运动负荷差距较大,有的教材不受场地限制(如武术、耐久跑等),而有教材又受场地器材限制(如支撑跳跃、双杠)的情况下采用。

在运用上述各种分组轮换的教学形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新教材的小组,但也要适当照顾复习教材的小组,如果都是复习教材,应重点照顾教材难度较大的组。

(2)安排教材的轮换顺序时,应照顾体质较弱的组与女生组,使他们按照合理安排的教材顺序和运动负荷进行练习。

(3)注意体育小组长和体育积极分子的培养,使之在课中起助手作用。

(4)注意做好分组时的组织工作,以便较迅速而秩序地进行轮换。

(5)究竟采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如何分配?主要应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人数、教材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场地器材设备等条件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五、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和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开展互教互学,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能充分发挥体育干部在体育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在培养和使用工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要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可以定期、不定期或结合教师的备课进行。在培训工作中,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们树立做好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要求他们在学习和开展体育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教会他们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术,并注意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课前教师应向小组长简要说明这节课的目标、要求、内容、组织教法以及保护方法等,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协助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上课时,可由体育委员或小组长长负责集合整理队伍、领操、指挥、调动队伍和保护帮助等工作。分组练习时,按照教师的要求,带领同学们进行练习,使小组长难真正发挥骨干作用。

(四)发扬教学民主。要做到这一点,应经常向班干部了解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以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总之,体育课的组织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进行的。如课堂常规是进行其他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保证;场地器材的布局,则影响分组教学形式和队列、体操队形的运用;队列、体操队形的运用,又受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形式、干部力量、场地器材布置所制约;而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又影响队列、体操队形和分组教学形式的运用及课堂常规的贯彻。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的密度

一、体育课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一节课中的各项活动有:教师指导(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必要的休息,组织措施(如整队、交换练习地点的调动队伍)等五项。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等。

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影响运动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难确定统一标准数据。各地区或不同情况的学校可研究确定的一个大致的范围为评价运动密度,提供参考。

研究体育课的密度,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通过体育课密度的研究,可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对体育课来讲,上述五项活动都是必要的。但从体育教学的特点看,学生做练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对象特点和作业条件等。从加强学生做练习这一环节出发,着重安排好课的运动密度,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完成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不同,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讲解、提问、示范、演示教具,以及组织措施和不必要的休息等方面的缺点,从而产生不合理运用的时间。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教育技巧和课的组织水平,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尽量避免时间的浪费。一般来说,课的综合密度越大越好。

二、安排和调节体育课密度的要求

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认真备课

课前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目标、教材及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情况,合理地确定和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份量,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如讲解、示范、组织教法、场地器材的布置、培养干部等),保证每节课的顺利进行。

(二)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水平

要严密教学组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措施,队形调动要迅速并符合要求,场地器材设备的布置要便于教学。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中各项教学活动的队形调动和变换,课中对学生的分组和分组教学要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

讲解要力求简明,突出重点,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示范要正确,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次数和休息的正确交替。可采用各种辅助练习,或发展某些肌肉群的素质练习,运用连续重复(或变换)练习法、综合或循环练习法,加强竞赛因素等来加大运动密度。反之,可采用对全班或小组进行讲解、示范、分析纠正错误的动作等教法措施来进行调节,以便使学生在领会、理解动作要领的同时,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充分调动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发挥学生中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的作用,教育启发学生互相帮助和保护等。

三、测定与分析体育课密度的步骤与方法

(一)测定与分析体育课综合密度的步骤与方法

1.准备工作

(1)研究教案,了解每节课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教法。

(2)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一般2至3人一组,1人计时,1分记录,1人分析。

(3)准备好测定密度的登记表、计时表及必要用具。

(4)选择好测定对象(一般选择班级中中等水平的学生)。

2.测定和数据整理工作

测定密度是以一次课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计算的。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时要注意:上课开始先按动一只表,以后是两只表同时按动,一走一停;报时后及时回表;应认真地、准确地测出各项活动的时间,记录者将教学进行的内容,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的时间,及时准确、认真地记录在“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相应栏内(见下表一)。课一结束即将测得数据资料加以归纳和整理,按各项目分别登记在课的综合密度测定登记表内。

3.统计与制图

(1)统计时先把各项活动的时间相加,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等,运用时间共500秒。

(2)把一堂课的时间化成秒,即45×60=2700(秒)

(3)计算某项所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即所用时间与全课时间的比例。如: